由于从商时期的远久,赤水成了全国最早进入商业文明的县份之一。商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区别在于,农耕文明是传统文明,商业文明是现代文明。传统文明趋于保守、落后与固步自封,现代文明讲究民主、独立、包容、平等、互助互爱。一批接受西方教育回来的留洋生,傅风衍成了善于雄辯的一代名士,李极斋信奉“教育救国”办起了学校,自任校长,王成义和陈玉生信奉“实业救国”,兴办养桑业。接受现代文明与文化教育的盐商后代,在政治风云变化的年代,他们更容易接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的主张,而当辛亥革命失败后,他们已被开发起来的心智必然会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将如何生存?中国将向何处发展?
作为盐商第二代人物的段雪笙在同辈同龄人中书读得最多,头脑更为灵活,思考问题更出深层,所以他能走出家门,同恽代英等革命家共同探讨如何救中国之路的思想理论问题,并与之共事.而作为盐商的第二代人梁业广等则在段雪笙、恽代英和毛泽东等革命家的直接指引和领导下,坚定走上无产阶级的革命之路。梁业广在广州讲习所聆听毛泽东对革命的分析与解说之后回到赤水发展组织,其中对么妹说的一段话,表达了现代文明教育与中国革命的关系:“其实信仰共产主义的人最先还不是工人、农民,而是觉醒的知识分子。说起共产主义,这还是外国人发明的东西,是主张人人平等,耕者有其田,人人有饭吃,有衣穿的大同社会的。”(340页)现代文明教育,不但产生了象王子文信奉“三民主义”的资产阶级家革命家,也产生了象段雪笙信仰共产产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赤水商业文明底蕴的深厚,使盐商的后代在接受现代先进思想能做到敏捷与快速。武昌起义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赤水。
辛亥革命失败后,赤水盐商们面临空前的灾难,各地军阀到处割据,一次次把手伸进盐商们的腰包。原来畅通的河道被军阀们故意设分割成若干段,高额反复的过路费活活把盐商不多的利润也要榨干。周西成主政赤水时期曾一度又繁荣起来,盐商们在这个开明的军阀保护下腰包又鼓了起来。但随着周西成的离开,不开明的军阀只知道为扩充军队而不断榨取盐商。
盐商们的苦不堪言,但又无可奈何。盐商们又重新回到黑暗时代。一个严峻的向题摆在了盐商们的面前:中国将向何处去?盐商的出路又何在?面对军阀混战和民不聊生的现实,第二代盐商之后毅然走出家门,踏上了一条寻求答案的艰难艰险之路。中国共产党诞生不久,第二代盐商就秘密加入并回赤水建立地下支部,赤水之所以能为配合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战略大转移发动石顶山起义,就是因为共产主义的信念已经在他们头脑中生根,并成为他们这一代盐商之后的精神主体因素。
正好接受少共干训班学习的邝么妹,她从思想的升华到英勇就义,令读者感受到一代盐商后代为寻求中国人真正出路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悲壮人生:“到少共干训班学习以后,她明白了许多革命道理,她才知道,世界上还有共产主义这种无比壮丽的事业……。她知道了全国革命的形势,知道了中国到处有工农红军建立的革命政权,中国的革命事业正在蓬勃发展,全国许多有识士却投入了这场轰轰烈烈的伟大革命。她庆幸自己终于走上这条光荣的道路,也理解了大老表梁业广人生选择。”(438页)
到此为止,我们总算明白了作家谢成为什么要把《仁岸盐商》的题材限定在1911年至1935年之间的其实原因所在了。在本书中,以辛亥革命开篇,以红军四渡赤水结尾。作家的创作意图十分清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现有条件不会成功,唯有共产党所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才是中国,也是盐商们走出困境摆脱死亡的唯一之路。
三
有必要对《仁岸盐商》中描写的两种革命(旧民主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作必要的分析,因为这是我们对作家创作意图进行探讨的一个关键因素。
辛亥革命一哄而起,赤水第一代盐商的王子文成了贵州自治派的领袖之一。从他对邝家主动和好,在地基问题上主动让步,以及他主动到邝家帮助解除因亲姨侄大牛前来参与办丧事时要遭警察抓捕这一事件的政治危机,以及他在赤水的自治派同僚主动邀请已被推翻的前清官僚共同组建新的政府等一系列事情来看,这些资产阶级革命家的所作所为,可确体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尤其是民权中的平等、自由、民主与互爱。
前清家僚们是些什么人呢?他们根子里就只有皇帝皇权,改头换面穿上皇袍的袁世凯立刻就会得引他们的拥护。他们是一群地地道道的宪政派。自治派主动邀请他们共同组建新政府,只会给他们带来复辟的好机会。他们勾结土匪将省城的自治派领袖一一暗杀。王子文因还在赤水躲过这一劫难,随之而来的是父子大逃亡。后来因蔡锷起义贵州独立有一定转机,但也死在北上的路上。
同样信奉“三民主义”的陈玉昆的命运更为悲怆。陈玉昆用他的耍陈玉生也是尚与日本的留洋生,学习政治,回国后做官。辛亥革命严重受挫,他想回赤水拉起一支队伍。原本想借助官场有一定交往的和绍孔团长的关系和名头招兵买马,没想到反而被彻底封建官僚土匪化的和绍孔所利用。陈玉昆一家在赤水毕竟是有信誉的官诰之家,他出面毕竟有一定的号召力。当年参加同志军的赤水人,纷纷加入招安军。没多久,由四百八十七人所组成的招安军,被和绍孔带来的三个营集体包围全部屠杀。此外,还将遗漏在乡间的当年同志军抓捕处决。一千多人的乡党亲人瞬间失去生命,这对陈玉昆所形成的内心打击可想而知,因始传无法原谅自己的愚蠢过失,陈昆忧郁而死。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