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昌宇长篇小说《竹都传奇》
赤水作家王昌宇最新作品《竹都传奇》可以称得上突破以往成功经验的小说创作模式的文学奇书。它奇就奇在它打破的小说创作的惯例,传统的小说,无论对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追求人物性格形象在激烈的社会冲突中逐渐形成,而《竹都传奇》不把人物形象的塑造置于社会的冲突,而是置于平淡的日常生活中,这对于那些只追求激烈矛盾冲突的情节故事的读者来说,的确会令其失望。然而,正是这些看去平淡无奇的生活小节,才能把那些壮丽无比的山川美景、茫茫碧波荡漾的竹海和浓密绿荫下冒着炊烟的一幢幢农舍装点其中,才能把那些具有鲜活与灵动的乡风民俗,酣畅淋漓的表现在我们读者面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竹都传奇》开创了一种新型小说的创作类型,在中国文学史上,应当称得上只属于王昌宇个人的文学类型。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说说这部小说的内容和它的艺术成就。
一、作为小说,《竹都传奇》通过金树成一家四代人的命运,深刻地反映了赤水百姓以竹为业发展的百年奋斗史金树成和他的兄弟是四川江安人,金树成是个手艺精湛的篾匠,民国十四年,江安受灾,金树成一家生活极其艰难。他来到赤水,找他的兄弟金浩周济,其中提到有烂杆兵常到他家骚扰,住不下去了,金浩“决定叫哥哥迁走,给了些银子,叫哥哥朝丙滩山沟走”(7页)。金浩这时是统治赤水的军阀周西成的副官,凭手中的权力和结交的人际关系,帮助金树成找一个适合的生活安置点是办得到的。从此,金树成一家四口人就在丙滩一个叫柏香林的地方安家落户,以竹业为生,风风雨雨艰难生活了几十年,最后过世也安埋在这块被他称作的风水宝地方。金树成膝下有两儿一女,大儿金有才,小儿金有志,女儿金有芳。金有才同他父亲一样,也是一个篾匠,他在柏香林落户不久就同不远处的邻居黎清云的女儿黎转弟相爱,等到准备把黎转弟接进家门时,身怀有孕的转弟突然失踪了。整整过了三十六年之后,赤水县统战部将一封来自英国名叫黄金山笋寻亲来信转给金有才,才得知当年黎转弟被赤水金沙沟一个叫黄诚的恶霸劫持到香港为他生孩子的真相,黎转弟的失踪,对金树才的精神构成严重的打击,很长一段时期陷入忧郁与沉闷,直到金树成和他的徒弟王敬山为寻找好竹源,在四洞沟办起了竹编厂叫金有才去掌管,金有才逐渐从内心的隐痛中摆脱出来。在编织厂,金有才结识了周蛮女,因经常的接触,周蛮女十分喜欢金有才,周蛮女将自己的名字改叫周转弟,不久嫁给了金有才。金有才和周转弟有儿子金三省和女儿金竹语,金三省在读大学期间认识了马秀姑,二人结婚后,生下金继先。金树成的小儿金有志,在丙滩的一间私人家庭学校读完小学,在叔叔金浩的安排下,又顺利进入省立二中读初中,毕业后又随叔叔金浩去贵阳读书,直到大学毕业。与同班张玉帆结婚,生儿金新篁,女金惠慈。金有志的姐姐金有芳嫁给有志的小学同学王敬山,王敬山是有志父亲金树成的徒弟,金有芳生大儿王中胜、女王中花和小儿王中荣。王中胜读林业大学期间认识苏云,同苏云结婚后生下儿子王远飞。由于女婿王敬山的缘故,书中又将王敬山的大哥王敬利和堂弟王敬国联结起来。王敬利远走高飞,通过行贿走关系当上了道真县府文职助理,后升副科长,与当地富家女韩丽娟结婚,因儿女多,薪资无力买房,只好回丙滩卖林地产业。堂弟王敬国成年后与大同乡一碗水地方的桂月霞相恋,在桂的鼓励下,投军报国,牺牲于滇缅抗日战场。金浩同安顺富家女谢秀芝结婚,生有两个儿子,即金有忠、金有勇。因受大伯的影响,有忠和有勇进入大学同样读林业专业,毕业后在省林业部门或林业大学工作。与金树成一家称得上事实上的亲家,也是相隔不远的邻居的黎清云清是福建引楠竹到赤水的黎理泰的后人,黎清云落户大岩垴,膝下有一女两儿,即黎转弟、黎兴林、黎兴竹。黎转弟虽没有被金家接进家门,但订过婚,并且已有身孕,从后来一系列的事情的发展来看,无论是黎家还是金家,都把这桩未过门的婚姻关系当作亲戚关系。黎清云的大儿黎兴林在寡妇李子英的林地设厂划篾,因经常出入于李子英家,与李子英有了感情,在师父金树成的说合安排下,不计较李子英已有的儿女如楠、若箐,成为上门女婿,生有一子黎延宗。黎清云的二儿黎兴竹,最初同逃难于柏香林的四川女子施云芳结婚,生下黎延福后不久就离家走出不见音信,黎延福从小失去母爱,在读书期间得到桂月霞的辅导,就一直把桂当作自己的母亲,直到后来桂月霞同黎兴竹组建了新的家庭,黎延福才算圆满获得了长久的母爱,黎延福成人结婚后有一个女儿黎沉香。
从金树成落户柏香林至二十一世纪赤水荣获“中国竹乡”称号,横跨近百年。这期间,金树成的儿女结嫁繁衍,都经历了三代人,加上开创者金树成夫妇,总共四代人。黄金山笋、金三省、金竹语、金新篁、金惠慈、王中胜、王中花、王中荣,是第三代,金继先、王运飞是第四代。四代人中,第一代属于艰难求生,艰难创业的一代人;第二代是经历过时代大转折的一代人,前半生,同父辈一样,生存在艰难困苦中,后半生迎来了解放,意气风发的开拓竹业发展的新道路;第三代人受到良好的专业知识教育,用科学的理念去规划竹业。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