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孩子心中永远的歌
——赏读黄昭龙诗选《献给天下妈妈39首长不大的歌》
自古以来,歌颂母爱的文学作品恒河沙数,璨若星河,催人泪下,千古流传。唐代诗人孟郊那首《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元代诗人王冕歌咏的“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真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蕴藉深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一首《世上只有妈妈好》红遍祖国大江南北,“世上只有妈妈好,有妈的孩子像块宝……”朴实无华的语言,稚嫩真诚的嗓音唱出了亿万人的心声。妈妈是孩子的依恋,孩子的支柱,孩子的灵魂,是孩子心中永远唱不完的歌。
今天,我读到海南省作协会员黄昭龙小朋友的诗选《妈妈是我的国界——献给天下妈妈39首长不大的歌》,吟哦再三,心潮澎湃。黄昭龙这些歌颂母爱的儿童诗一以而贯之,新颖的视角,独特的意象,简练的语言,幽默诙谐的情趣,清新的意境,深刻的意蕴,把对母亲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温暖、温馨、真挚、动人。
黄昭龙擅长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诗歌创作素材,浪里淘金,往往能在人们熟视无睹的小事小物中,找到闪光点,并借以发挥,给人惊喜。他的儿童诗以原汁原味的儿童心理、儿童口吻、儿童言行举止见长,富于情趣,感情真挚,呆萌可爱。他喜欢以日常口语入诗,属于典型的口语诗,但不是那种让人诟病的寡淡无味的口水诗,而是有画面,有色彩,有情趣,有思想,读起来饶有风趣,入肺入心。
“妈妈变老了/我很自责/我一直觉得/是我自己/把妈妈的青春/都给吸走了”(《我把妈妈的青春吸走了》)
我们看,这首诗就体现了黄昭龙儿童诗富于情趣这个最突出的特点。诗人直接袒露心声,感恩母亲为孩子无私慷慨的付出,感情真挚,直击灵魂。
此类作品很多,比如这首《饺子》:“我品尝了一下/这哪是饺子/满嘴香喷喷/明明是妈妈的爱”,描写绘声绘色,画面感十足,对妈妈的爱毫不掩饰,直截了当展现无遗。
《猪肉》这首儿童诗也很典型,通篇以母子富于情趣的对话展开。“我问妈妈是不是小猪/在妈妈肚子里时/是猪妈妈用针线/把小猪缝出来的”。孩子的问话突出孩子不成熟的思维,语气突出孩子稚嫩的腔调。“妈妈说/快看看/你的肱二头肌上/是不是都是肉线”。妈妈的回答则以故意逗小孩的调侃的方式让整件事更添情趣。母子对话表现了他们亲密无间的关系和深厚的情感。
再看这首《蟋蟀把我叫大了》:“是蟋蟀叫/把我的小时候/给叫大了//我的妈妈/恍然大悟地说/怎么连我都不知道呢”。小孩子的发现仿佛天大的秘密,惊讶、惊奇的口吻透出稚嫩的语气。妈妈的回答则有两层意思:一是惊讶。哎呀,怎么我以前没发现啊?二是夸赞儿子真聪明,自愧不如。当然,这也是爱孩子的表现。
“我写诗的时候/灵感像雨后春笋//一下子写了五首/我妈妈不相信//因为她午睡的时候/没听见我打字//我说打字声/都被你的美梦给吃了”(《写诗》)
这首诗表现了孩子的自豪、自信,向妈妈邀功的撒娇卖萌,没有得到表扬时的失落和极力辩解,特别是这句“打字声/都被你的美梦给吃了”,很有语言天赋,诗中还透露出妈妈故意逗孩子的宠溺,真是达到了绘声绘色的境地。
“上午作业没有做完/妈妈让我喝西北风//到了中餐时刻/妈妈又叫我吃饭//我就说妈妈/你不用给我吃饭了/我肚子里的西北风/还没消化完呢”。诗歌写得趣味盎然,让人忍俊不禁。妈妈训斥我,让我喝西北风,表现她对我学习的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其实,妈妈刀子嘴豆腐心,怎么舍得儿子挨饿?儿子青春期叛逆,顶嘴既孩子气,又俏皮有口才。母亲听了,一定哭笑不得。
“鸟儿小时候/真是个吞剑高手/为了抢到妈妈嘴里食物/都急着要把妈妈的嘴吞了”(《吞剑高手》)
这首诗体现了黄昭龙儿童诗的另一个特点:新颖独特、别具一格。“吞剑高手”这个意象是诗人从生活观察中提炼出来的,新颖独特,幽默风趣,既有笑点,也有泪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与众不同的富于艺术表现力的意象不就是艺术创造吗?
此类别出心裁的构思在很多诗中都有体现,比如《我给外婆草原梳头发》:“我说草原的头发太长了//我想给外婆/梳一梳绿色的头发”,拟人的手法一下子就拉近了诗人与草原的距离,富于情感,亲密无间。《地基》“地基不老/地动山摇/就像学习一样//可是我觉得/我只需要再加上一点/妈妈近距离的爱/黏住地基就行了”,最后一句突出母爱的重要性,一下子就诗意盎然了,可以说一句千金。
“我的妈妈/也不比鱼妈妈差/生了我和哥哥/两胎都是剖腹产/如果不是医生严重警告/她还要给我生妹妹呢”(《缸里的鱼妈妈》)
诗人看着鱼缸里生了一天宝宝的鱼妈妈,想起自己的妈妈为了两个儿子十月怀胎,饱受煎熬,还要忍受剖腹产无法形容的痛苦,妈妈却义无反顾,甘冒生命危险也要生下孩子。还有什么比妈妈的献身精神更宝贵,更值得我们尊敬?世上只有妈妈好!只要品德高尚,感情真挚,最朴实无华的语句也是世上最美妙的诗,足以感天动地。
“我家的水龙头/止不住地流泪/我很奇怪/它是为什么而落泪//落水声传来了滴嗒/我想起来/我家坏了一口钟/那嘀嗒嘀嗒的声音/声声都是我对妈妈的想念”(《滴水》)
诗人是多愁善感的动物,许多在人们眼里微不足道的东西都会撩拨他们的神经,引发无尽的遐思。晚上,诗人辗转反侧睡不着,听着水龙头滴答滴答漏水,想到妈妈不在身边不禁暗自落泪。诗人用的是隐喻,表现得很含蓄,假借滴水的哭泣声,寄托自己无尽的情思,对妈妈的思念就像这滴答滴答的水声永不停息。诗中还提到家里那口钟坏了,是否暗藏玄机?是否向我们暗示着什么?时光会因妈妈不在身边而停止吗?即使时间永远静止在妈妈离开的那一刻,诗人对妈妈的爱、对妈妈的思念也一点儿都不会减少,更不会消失,就像这滴水声,一刻也不会停止。诗人的情感宣泄至此达到了顶点,令人唏嘘不已。
诗评者简介:
黄歧赞,中学教师,曾在国内外各级报刊杂志、网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评论等文学作品一千多篇(首),一些作品入选各种文学选本,多次获文学创作奖。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