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诗歌是春天的宝贝——李晃的诗和诗意的生活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马晖晖    阅读次数:5678    发布时间:2014-05-16

一直以来,我认为不要对照概念去欣赏诗歌的意境,更不要去了解写作背景,而是跟着感觉走。但读了李晃的诗,不能不改变自己的诗观。那就是:欣赏诗歌,有时还不得不了解诗人的人生、写诗经历和写作背景。就像读《陋室铭》和《爱莲说》,不去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人生际遇,就只会钦佩作者的高尚情怀,一旦知道两篇名篇都是作者失意后的感慨之作,就会多一种悲悯的情感。

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诗,它与诗人的经历有关。要欣赏李晃的诗,不能不首先对他的人生经历做个交代。

李晃的家是书香门第,文有清末秀才,武有民国少将,只可惜他出生时,已经家道中落。更不幸的是,6岁那年,慈爱他的母亲仙逝。只不过,“文韬武略”的遗传因子始终在他血液里翻滚。为了生存,李晃和许多穷苦的农村孩子一样,在父亲的叹息声中,踏上了南下广东的打工之路。在打工期间,他吃尽了苦头。拖过石头,背过水泥,开过车床,扫过厕所,提过行李,当过保安,管过物业,做过经理,编过杂志。他虽然挣扎在生活的最底层,但始终没有放弃对诗歌的钟爱。幸亏有诗歌作伴,李晃才没有被生活的重压击倒。高高的脚手架上,他想着诗歌;在包工头不近人情的训斥中,他构思着诗歌;劳累后的梦里,他念着诗歌。一首首像《建筑工人之歌》、《雪落湘西》、《浪子的悲歌》那样被工人们广为传诵的打工之歌,就这样在他的汗水和泪水中诞生了,诗歌成了李晃生活中对梦想唯一的倾诉。

犹记得我们1989年春天初识的那段日子,17岁的他经常瞒着不准他写诗的家人,偷偷来到我就读的隆回三中谈诗论艺。有一段时间,我全身长满了疥疮,他也和我照睡不误,不知是他抵抗力极强还是对诗的挚爱感动了诗神,竟没被传染上,怎能不被他那种对诗歌的执着和痴迷所感动。

“鸟,你悄俏地来了∕也许这个地方/没有你想象中那么美妙/海面布满棋子般的岛/阻挡着你的目光 无法远眺/缩着脖子的暗礁/叫你不得不收敛翅膀/所有的甜蜜的微笑/都暗地里长着白色霉了/而你高贵的羽毛美妙的歌声∕不如一纸钞票……∕∕鸟,不要再唱以往的歌谣/不要再衔枯枝搭老式的巢了/月牙已经收起镰刀/暴风雨就要来/展翅的时候到了/听,你风雨中的欢叫/是一组最美妙的音乐/你风雨里搭起的巢/是一座永恒的岛屿/阳光永远热热烈烈地拥抱”(《鸟》)。1992年5月,诗人写下了这首《鸟》。看到这首诗,我想起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首诗中的鸟,无疑是诗人本人的真实写照。诗人的许多美好幻想,都被“缩着脖子的暗礁”击碎,叫诗人“不得不收敛翅膀”,那种心酸和无奈,如果是懂诗的打工者看了,不泪流满面才怪!“山间已无松 即使有/松下也无童子可问/或乞讨/或捡破烂/或端坐车间/给流水线抽红了眼/剩下一个曾经执牛鞭的我/大清早便离开罗芳大酒店/自称携着假日/去登山寻觅狗日的诗篇”(《登山有感》)。这首写于1995年的打工诗,平平淡淡白描似的文字,“或乞讨/或捡破烂/或端坐车间/给流水线抽红了眼”的“松下童子”的现实让诗人的心滴血。即使这样,诗人依然《热爱生活》,“每天都和露珠一道醒来/总是第一个开门出去/看黑夜从哪颗星星姗姗隐去/看晨曦从哪座路灯里款款而来∥每天都要劳动流汗/每天都和夕阳一起如鸟归来/一路上歌声花儿般艳艳的开/每天晚上都写点诗之类的东西”。

纵观李晃写诗的历程和他写的几百首诗,仔细阅读且结合他的人生旅程,不难发现,他一直被生活重压,但始终没有向生活妥协,而是象春天的竹笋,不管是厚厚的岩层还是众多的石头,都向往高高蓝天,拔节挺拔,亭亭玉立。在《浪子的悲歌》、《怅望雪峰》、《又见江南》、《暮蝉》这些诗中,李晃呼唤自己生活的春天。

“从来不拒绝阳光,正如我/从来拒绝不了妩媚的春天”(《拒绝》)纵使与蚊子为伍,以天做被,以地为床,李晃对生活也不绝望,对诗歌爱得发疯,他敢于“以梦为马,独步天下”(《以梦为马》)。正是这种锐不可当的气势,让他在人生与诗歌的道路上狂奔勇进,硕果累累。

李晃拥有了自己诗歌的春天。在这个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诗歌时代,李晃的名字和诗歌《井冈翠竹》被中央电视台著名栏目“电视诗歌散文”播向五湖四海。他携手诗坛泰斗余光中深圳音乐厅同台朗诵,与“诗魔”洛夫惺惺相惜,入选“深圳30年30名诗人”,作品进入“首届中国诗歌剧场”,被誉为“诗侠”、“深圳诗歌界四大天王之一”。25年来,他的诗歌发表于《诗刊》等大型诗歌刊物,诗歌评论发表于《光明日报》、《世界华文文学论坛》等大型报刊,先后出版《李晃诗选》、《李晃短诗选》(中英对照)、《李晃抒情诗选》等八部与《李晃文学评论选》一部,主编出版《湖南青年诗选》(1980-2010)、《深圳青年诗选》(1979-2009)、《深圳诗坛大检阅》(2003)与《深圳九人诗选》(2013)四部。

李晃写出了自己精神的春天。有爱,就不苦。人活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依赖着某种精神。对于李晃,没有诗歌,也许因为生活的重压,早压垮了。他在1997年的诗歌《鸟偷去了我的翅膀》中写道:“感谢深圳。是她让我滴血的诗行/一首又一首发表在她的额上/感谢诗歌。/在一颗露珠里守望她/好比在黑暗中端详太阳。”这首诗就是最好的诠释,无需多言。

李晃享受着自己生活的春天。有人说过:做自己喜欢做的事,靠做自己喜欢的事养活自己,是最幸福的事情。李晃虽然没有因写诗家财万贯且并不富有,但因为他的诗歌功夫好,几次都是因为诗歌让他获得了养家糊口的饭碗,这几年,在深圳一家国家级重点职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虽然至今还不是很富有,但家有贤妻和一双可爱的儿子,并在湘中某城市拥有了一套自己的新房子,其乐融融,足矣。

李晃唤醒了打工者写诗的春天。他写诗、评诗25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晃成了“打工诗人”的代名词。而他自1994年8月主编《深圳诗人》至今也近20年,2003年春天创办繁星诗社,主编《繁星》诗报,2009年11月创办叫春诗社,次年1月主编《叫春》诗报。他创办诗报诗刊,不遗余力推介、提携新人的做法让很多诗人感动。在深圳等沿海地带,凡是爱好诗歌的打工者,没有谁不知道“李晃”这个名字,许多人受到他诗歌的影响。20多年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煤炭报》、《湖南日报》等数十家媒体报刊先后对其写诗成才的事迹与成就多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报道,许多人读到后深受其坚挺高拔的精神鼓舞,拿起手中的笔,开始写诗。

李晃叫醒了他家乡那片沉寂的诗歌之乡。在诞生了魏源、蔡锷等文化名人的这片沃土,他统领“邵阳本土诗人群”,利用家乡的媒体,策划“邵阳诗人作品展”,名誉主编《邵阳诗人》、《邵阳诗歌》,让沉寂的家乡——邵阳诗坛风生水起,一个个诗歌爱好者在他的鼓励和扶持下成长为诗人,一批批曾经爱好诗歌因为生活重压等原因放弃诗歌的诗人又重新吟哦,一群群诗人在他的带动下诗兴大发,佳作不断。

李晃是深圳诗坛第一个推出“深圳80后”诗歌群体的诗人。他主编出版的《深圳青年诗选》首次推出25名“深圳80后诗人”,在《深圳诗人》策划并主持了“深圳诗坛80后诗人作品大展”,再次推出“深圳80后诗人”37家,从而催生出了“深圳80后诗群”概念。也正是因为他的策划与大力推动,《深圳80后诗选》、《深圳80后诗歌档案》日前相继出版。

就像诗歌是春天的宝贝,李晃,是生活的弃儿,却是诗歌的宠儿。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777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