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闲话国学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郭翰    阅读次数:4936    发布时间:2014-05-29

 1


常常会听到一些人说,学国学就是学过去的知识。或许是三字经,或许是百家姓,或许是千字文等等。现在一些幼儿园都在开办国学班,孩子们都会念这些知识。以为国学就是沿着古人的脚步,只要能够形象的把文字念出来,就可以走到国学的尽头一样。

开始听起来还真有些不理解,或者说有些暗自疑惑。中国传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怎么会在几个孩子的念念有词中,就能看到国学的影子。其实不然,中国人向来都喜欢哲学的东西,更容易让汉字形象的生成很多意境。可惜现代人不会从专业的角度,因为国学早已经被市场的东西外化了。

比如学校要求学生学习礼仪,因为知道中国就是礼仪之邦,要沿袭这种文化礼仪,就得让学生实践起来。

于是,不管天晴下雨,能够在某个节日召集全校师生,要么去沿街扶一扶老人过马路,或者穿着过去的服装,场面浩大的来一场亲子秀,给父母大声喊出来“您们辛苦了。”这就会给学生灌输了尊老爱幼的道德礼仪。殊不知,学生感觉突然,也无法理解。甚至在一片噼噼啪啪的鞭炮声里,总找不到一点礼仪的重心,回去该懒惰的还是懒惰,该不理解父母的依然还是不会理解。

没想到,教育本身也是国学,中国教育能够延续几千年,不仅是一种教,也是一种育,这种文化都是“文明古国”的遗留,两者就像硬币的两面,都不能淡化哪一个部分。

                

2

 

庄子曾说“一尺之锥,日取其半,万事不竭。”这是一种辩证哲学,一般人理解起来确实有些拗口,也有些深邃。

其实,这也是一种生活艺术,国学精粹,即有限和无限的一种辩证统一。因为不能从物质这种本身的成分去理解,只能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生活中,我们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会有复杂的成分,我们看似复杂的事情,也会有简单的成分一样。因为在智者的眼里,哲学就是一种大脑活动,他不仅可以通过智慧分解事物,还可以把事物分解成智慧。日积月累,这种智慧就会成为一种链锁反映,让更多人都悟到了不少真理。于是,就会出现了一种文化,也就慢慢衍生出来更有内涵的东西。

当然,从现代科学的角度,或许这句话有待商榷,但我们也不能如《两小儿辩日》那样,就连孔子也无法判断。仅仅抓着“为什么太阳热而不大,为什么太阳大而不热”?如果是现在,这些问题肯定已经不是问题。

但从文化的角度,从历史的角度,前提是生活中能够有所实用,能够通过时代背景,看出中国文化传统的博大精深,就可以体现出了国学对几千年华夏文明的影响,也就足够了。毕竟只是从汉字的角度来说,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也就足够让整个中华儿女学不完,因为这有着太多深不可测的厚度。

                   

3

理解国学,我们更要从历史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哲学的角度,以及从现实的角度开始。或许有了这些,也都只能理解国学文化长河中一朵朵飞溅起来的小小浪花。就像人的本性一样。“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一种自然的,也是一种本能的,可偏偏到了生活里,人性还会有恶,甚至出现虚伪、利己等等。也许我们只能说环境影响了人,就没想到人也会影响环境。

这也说明了,人的本能不是仅仅为了生,还有一个难以迎接的死。生而美好,生而善良。可因为有死的恐惧,常常就会让人性转变,把原来善良的本性,不管对与错,总会在生活中强加起来。甚至失去了原来善良的本性。也正如《孟子·告子上》:“人性之无分於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於东西也。”

也足以看到,仅仅只是一个人性研究,不仅包含了历史的时间,也包含了无数人的心血。就连马克思也说“在阶级社会里,没有超阶级的人性。”

可见,不管东西方文化有什么差异,文化主旋律的东西,也就是文化的精髓,最终也会统一到一种思想的主流里。这或许就是国学能够千年不化,一如既往的在文明古国渊流长的缘故。但需要提取,也需要取其精华。

                 

4


如果仅仅把国学理解为传统文化,这未免片面了一些,国学一词,从汉代就有这个提法。虽然仅仅只是小范围的泛指,但对于研究国学思想,或许有一些帮助。而真正国学能够包含深远,应该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这样一个血脉与西方思想区分的时候。

有了国学,也就有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荣誉感。不管从文化的角度,还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国学的提出,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学术文化的一种肯定。瑞士心理学家荣格也曾说,“中国有自己的科学,与西方科学相比,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科学。”

可见,国学不仅治国平天下,还能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这也不仅仅只是儒家的思想,更是把诸子百家的思想,融合在了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对于国学的研究,很多文化学者都有自己的不同思考与看法。但不管什么思想,也不管什么看法?国学的主旋律依然离不开中华儿女传承的文化内涵和外延的部分。因为国学就在每个人的心中,也在每个人的生活中运用着。正如周国平说的,“ 活着总得等待什么,哪伯是等待戈多”。

               

5


当然,很多学者对国学的阐述也非常精辟。如学者邓卫东就提出了崭新的国学观,对理解国学的概念、把握国学的定义,提供了崭新的角度视野。他认为,国学就分为:自然国学、生命国学、家庭国学、公益国学。这一提法,不仅得到了很多学者的认同,也从文化的角度,对国学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他认为,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可见,要真正把国学用好、用活,要真正把过去的文化用到今天的生活里,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两个人就能办到。还需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儿女都携起手来,也才能把这种宝贵的文化用活、用好,真正服务于繁荣发展的今天。


【编辑:卓礼黄】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421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