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的唐人街名叫“班芝兰”,这条只有300米长的街道一年四季都熙来攘往,遍布中国百货、药材、食品商店。喧闹的街角处,藏着一家名叫“联通”的书局。这一天,81岁的店主杨兆骥和往常一样走进班芝兰,推开了店门。
走进联通书局,仿佛走进另一方天地:淡淡的书香过滤了门外的喧嚣和浮躁,安静得只听得见风扇摇摆的声音。店面不算宽敞,却打理得井井有条,架上 整齐地排放着哲学历史、社会科学、通俗读物、生活百科、汉语教材等多种书籍。“我们专卖中文书,这在全印尼都是独一无二的。”杨兆骥的语气带着几分自豪。
联通书局开业10余年,在印尼国内外华人群体中颇有名气。相比之下,杨兆骥的名字或许不为众人熟知,但这位年届耄耋的老者已在华文出版业默默躬耕了半个多世纪。
杨兆骥是出生在东印尼乡村的第二代华人,17岁才开始学习中文的他凭着热情和毅力很快掌握了听说读写,沉浸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1959 年,印尼政府关停所有华文媒体,在雅加达教授英语的杨兆骥只身前往交涉,得到批准后创办的《印度尼西亚语学习》成为当时唯一的汉语杂志,不仅刊登印尼语资 料供老一辈华人学习,更提供大量时事新闻,成为华人了解国内外事件的唯一窗口。
2000年,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在印尼举办中文图书展,当地压抑了数十年的热情终于释放,书展场面异常火爆,令应邀协办的杨兆骥萌生了在印尼开中文书店的想法。2002年,联通书局泗水店正式开业,几个月后雅加达分店、棉兰分店也相继开张。
“每间书店规模都不大,但是经营都需要费很多心思。”杨兆骥指着书架上的孔孟老庄、唐诗宋词说,绝大多数图书都从中国进口,需要每年采购两次, “去北京那么多次,我都顾不上游山玩水,最熟的地方是西单图书大厦和新华物流中心。每次进口1000多种书,都是我从早到晚坐在那里,一本本挑出来的。”
近些年印尼重新掀起了汉语热,越来越多的民众意识到中华语言文化的魅力。
更令杨兆骥欣慰的是,他对华文出版业的贡献也得到了广泛认可。2013年,杨兆骥获颁第七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这是一项国家级别的奖项, 表彰在译介出版中国图书、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贡献巨大的外国出版家、翻译家和作家。“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接过奖杯是我这么多年最骄傲的时 刻。”
(本报雅加达6月25日电)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