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山洞,一个寺庙,倘若没有维系在一起,它们顶多就是单个的事物元素,单纯的生命个体细胞,在世人眼里,不过是淡淡的朴素的某种原始材料零乱散布在大地之上的无序排列。更不会擦出生命的艺术火花。而现在,它们合二为一的连理,似恩爱的夫妻,朝夕相伴,天长地久。这时的山洞,这时的寺庙,不再是孤零零的单个了;命途把它们联姻在一起,新生出了“洞寺”。从此,它们新生的生命之光,它们新生的艺术神韵,宛然身后生出了一对理想的翅膀,穿越时空,飞向未来……
这是石膏山洞藏寺庙的奇观给我的感悟。
洞中藏寺,巧夺天工,本身就是一个奇妙的童话,单不说石膏山步步美景,处处秀色,就说洞寺——把寺庙建筑在山洞——洞中有寺而生气,寺里有洞而生辉,生辉而景象万千,就是一个天下的创举,一个自然人文景观完美结合的成功杰作。
你也许见过许多寺庙,但你见过这样的洞中寺庙吗?
寺庙是中国传统的木制结构建筑,山洞不是一般山洞,而是遍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的钟乳石淋漓的天然溶洞。这么说吧,寺庙长成于石膏山身躯,扎根于石膏山心魂,安身立命于上、中、下三岩溶洞中,像似一胞手足仨兄弟,相依相偎,与母亲的石膏山一同眷守着自己心爱的家园,美丽的理想王国。因由这些胜似盔甲的冬暖夏凉山洞袍衣的穿戴庇护,经年岁月的风吹雨淋日晒侵蚀,被它轻轻挡在了洞外世界。洞内的世界,洞内的寺庙,毫发未损。安然无事。香火不绝。梵呗萦绕。延续一个洞寺灵魂的传奇,延续一个洞寺神话的生命,藏匿未来,藏匿美好,藏匿天老地荒!
啊,石膏山寺院的建筑者,是世间土木工程设计最优秀的工程师和一流的能工巧匠。完美洞寺的理念设计,完美洞寺的巧妙建造,展现了他们丰富的智慧。瞧瞧吧,洞中藏寺,寺旁流泉,泉中置钟,泉绕溶洞,造景生辉……每一处零零碎碎的精心画龙,是为了每一处点点滴滴的精彩点睛,极致美轮美奂,精彩纷呈。这是世间尽善尽美的思想者和天人合一的实践者典范,彰显的是中华文化的唯美、和谐、精深的无限内涵,再借以洞藏寺庙这个人间精美绝伦的作品淋淋漓漓得以展示、传承!
啊,石膏山是一部史书,一部写不完阅不尽的史书。
若说佛寺是书写石膏山的历史内页,那岩溶洞便是书写石膏山的历史封皮。
轻轻地推开洞中寺门,有如翻开了石膏山一页沉甸甸的历史扉页,我便在汹涌而至的佛像、佛典、佛经、佛法、佛光、佛号、佛龛淹没的周身中,嗅到了历史的气息,触碰到了历史的肌肤——回到了历史的石膏山中。
啊,石膏山是唯美至上的真实具象……
洞外,仰首望向咫只眼中的巍峨雄浑,高入云表的沁源灵空山、介休绵山、石膏山之险之峻之美的山势,恍然有所悟:石膏山的灵秀,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以及石膏山的洞藏佛寺,因由介休绵山、沁源灵空山、和石膏山的风雨共济命途共济,造化了今日的石膏山和石膏山的洞藏寺庙,景象万千,如诗似画,香火不断。晋国臣子介子推,当年如若隐居于石膏山中,藏匿于石膏山岩溶洞,就不会有被传说烧山逼他出来授封的晋文公一把火把他烧死在介休绵山中了。假使的话,也许那段千古的历史传说会被改写?——所以真实的、美好的、诗意的石膏山就在于此!
真实是美好。美好是感动。感动是诗意。
其中,感动的诗意是:
在你心灵的地方,打开洞寺,你可以看见一个春天般童话的石膏山,鲜活而生香;
在你怀旧的地方,打开洞寺,你可以看见围绕在你身边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人丁兴旺炊烟袅袅的剪影;
在你沧桑的地方,打开洞寺,你可以看见在你脑海里渐渐清晰起来的遥远的黄昏里平遥古城城郭……
写意榔木水寨
你来了。
走过水族榔木寨高大的门楼,迎宾廊屋,和迎宾路道,你就来到了著名的榔木水寨。
你来了。
带着神秘,带着好奇,一个人遁入水寨,一个人独处水寨,一个人感受水寨,一个人解读水寨。
如你想像一样,水寨是一个依漫坡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座吊脚楼屋组合体。从高处俯瞰,只见这些吊脚楼屋涂满了绿意的颜色,星星点点,错落有致;像似一件件待价而沽的古典藏品,也像似天然原始的吊脚楼古屋展览馆。似乎在告诉你,看见吊脚古屋,就看见了水家人远逝而去的历史掌故、历史演绎。
不信,你这时随便走进一户吊脚木屋,这些被时光、柴烟、汉渍熏染洇浸变成黑褐色斑斑的每一块木板,每一根檩条,梁柱,以及嗅到的每一股气息,看见的每一缕柴烟,每一丝尘灰,皆告诉了你什么是前世今生,什么是历史渊源,什么是沧海桑田;当然,还有那些悬挂在木楼栏杆、屋檐上、山墙上一串串金黄灿烂的玉米棒子,鲜红抢眼的辣椒,恰如其好地就为这些苍古年代的吊脚楼写上了诗意的注释符号。
在水寨,你得注意留神脉络一样密集交错的地坎和小径什么的。因为水寨里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水寨走道间被码砌得齐整曲弯幽深的地坎和小径,你走着走着,稍不留神儿的话,就会误入一个或你不知晓的小道岔口,或误入一户水家吊脚楼屋了。当然了,你来得正好,好客的水家人朴实热情,他们会把你当成贵宾,好酒好饭招待。但勿要误入吊脚楼下牛马猪的厩棚,因为这是水家人用来豢养牲畜的“宅屋”。
在水寨漫步、浏阅,你不会感到疲乏、精神劳累。你只会感到全身心地愉悦,精神焕发。除却水寨清新洁净的绿色生态,这里的一切皆是前所未有的新鲜、好奇!
不是吗,“新鲜”说来就来。你用不了等多久,“嘚嘚嘚”的声响后,一匹黑色或枣红色的高头大马,风一般就从你身旁跑过来了。马背上常常是一水家年轻男子,他嘴里嘟哝着你听不懂的水话,未等人看清辨识,人和马一溜烟就不见了。你遗憾之际却感受到了所带来了的一股力量,间杂着还有一点儿血液的沸腾!也许后来你确实想歇息一下再漫游,刚坐下,就看到了不远处的漫坡上,端坐着一水家中年妇女,着一身节日里才穿上身的水家人服饰,埋头飞针走线绣花。或许她是专程等你摄像呢!她的神态,她的端庄淑静,你见后一下又来了“新鲜”精气神,遂端起手中的相机一阵猛拍!这之后呢,你感到额头有些微微出汗,还有一点儿口渴,便来到有着天然矿泉水美誉的水寨四季不枯的露天水井,掬水饮一口泉水,尔后抹一把汗脸,也把你的心思你的世界抹进汩汩涌流的泉水中去了。
后来你忘了是什么时辰,好像是漫游到了水寨最大的唯一的集祭祀游娱为一体的大型集会圆形广场,没等你仔细端详和沉静在一侧的水书“碑帖”中去,旁侧的一户木楼屋里的小男孩忽然现身地坎沿上,站立在上面,圆睁着黑亮亮的大眼,好奇地打量你,虎头虎脑地傻笑着。紧接着屋里一女孩又飞跑出来,直愣愣地瞅准你,眼珠仁儿一动不动。这时的你又被感染了,眼前的这帧鲜活活的童真图画,你不能无动于衷;于是你疾步走上坎去,一手满握着小男孩的小手,一手摩挲着小女孩的小脸——你似乎感觉有一只神鸟在你的心坎左右翻飞,翙翙其羽,久久不去;它会帮助你解读古老精深的水书,会帮助你注释朗朗上口悦耳曼妙乐曲的水话!
呜——呜——呜!你想像着的迎接贵宾进水寨的长号喇叭、芒筒、芦笙等响器这时开始响彻天宇了!
呜——呜——呜!你想像着今年水寨过第一个新年“端节”是怎样的一个闹热氛围、宏大情形了!
……
大爱凝结幸福花
见到黔南州社会福利院院长罗再高是阳春三月时分。此时的黔南大地万物复苏,一片片花团锦簇的景象。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话是要记牢一辈子的,是永远难以忘怀的。有些话儿罗再高就特别地记忆犹新。我见到他那会,他就说每当这时候,这些话儿就像音乐悦耳动听一样来到他的耳畔:
“‘爹爹’——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你的女儿,我们走后,您要多多保重身体,不要过度操劳,等到过年我们再来看您……”
我想像得出,今年42岁,长得俊朗秀气,中等个头的他,在复述这些话时,他的心里世界是难以平静的。当然,这些表达亲情的话语,在一般人眼里,在很多人眼里,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常言语了。
可是在深受感动的他看来,这是言为心声的话语象征——代表了曾经在福利院生活成长过的现今还在福利院生活成长的孤儿和智障失能的他们这些特殊群体,向他表达出的一种深深敬意和情不由衷的感激之情。他时常在想,他只不过是做了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尽了一点自己应尽的义务而已,实在是拿不出来夸赞评说。
可不是。
罗再高永远记住这些话儿是在今年正月里的某一天,把他直接唤为“爹”的“女儿”周红和李小花来到福利院看望他与他分别时说的。这种名称上的本质转换,说明深深根植于情感世界中的她们已把他视为再生父亲,是他从未有过的亲情感动新体验,使他感到了一种社会责任、社会担当的使命重任在继续等着他去开创去完成。
罗再高说,周红和李小花俩孤儿只是他看着在福利院长大成人的许多孩子中的一个缩影——他和他的前任老院长以及同事们见证了这些孩子在福利院成长生活的经历。
在这之前,这位老家在惠水县城乡下,曾毕业于重庆民政学校现在又是贵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研究生的他从未想过要到福利院工作。只是一次偶然的改变,让他与福利院结下了不解之缘。是啊,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中就有这样的不解之缘悄悄改变着一个人的命远方向。所以,他从2006年调入福利院工作一干就是整整8个年头。
三月的风徐徐吹来,拂开了他额前疏密有致的黑短发,只见有一绺头发在风中微微摇曳着,闪耀着明亮的太阳光。此时他陷入了过去往事的回忆中。
罗再高清楚记得,孤儿周红这女孩原先不叫这个名字的,这个名字是已去世的老院长给取的,寓意她将来的生活事业永远火红、充满生机。她是被遗弃在匀城城边的一条川黔铁路旁边路上的,当时几个月大的模样。包裹着她的布片里也没有生身父母为她留下的出生年龄和姓氏。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被弃女婴事件。后来就送到了福利院。福利院从此就成了她的家,他们就成了她的亲人。因为是在川黔铁道旁拾到的,所以大伙儿就给她取名叫“川贵梅”。“梅”是指福利院建在梅桃村,是福利院的别称。代表了这个名字特别的出处,特别的意涵。
他还记得,那年,当“川贵梅”出落成一个漂亮可爱的小姑娘时,老院长面临退休了。他就是这年去福利院的。也是个阳春三月的时节。
说明白了,他是去接老院长的班去的福利院。当然了,已在黔南州民政局和下属的救助站工作多年的他,是带着上级的重托去的。那时他想不通,好不容易进城来了,现在又要返回乡下工作。但时隔不久,他就想通了:看着这些寄望社会关爱的特殊群体,希冀爱心人士帮助奉献的特殊人群,我们不来为他们工作献爱心,谁来呢?
罗再高清楚记得,“川贵梅”是福利院长得特别漂亮可爱和聪明伶俐的一个孤儿。还有,现年22岁的“川贵梅”还是福利院唯一女大专生。
如他在福利院年复一年,季复一季的工作一样,“川贵梅”转眼间长大了,紧接着,他送她上小学;小学和初中毕业后,又送她上匀城最好的学校——都匀一中读高中,直到把她送进大学——她考取长沙一所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是目前福利院唯一一名女大专生。现已毕业的“川贵梅”在长沙一边工作,一边为“升本”继续读书。她的目标是升本后考取公务员。虽然老院长生前一再要求他和全院的人叫他给新取的姓名“周红”,而不叫她“川贵梅”了。但他不习惯,全院的人也不习惯,觉得这样叫她小名自然亲切,就像叫着他们自己的孩子一样亲切自然。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家人嘛!他说,在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你会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亲情般的关爱,即便是一个无动于衷冷漠淡然的人融入这里以后,也会变得多情善感起来,人的世界观也会得到全新的改变。
他还记得,孤儿李小花跟周红的情形差不了多少。她也是个弃婴。不同是她先后两次被遗弃。
罗再高讲述到这里时,嘴里抽了一口气,眼神儿迷离起来。
这个比周红小一岁的李小花啊,——当时发现她被丢弃在城里的一个墙旮旯儿时,一个好心的老人把他抱回家并收养了她。这是李小花第一次命远的改变。可是好景不长,几年后老人染病去世,其儿子媳妇不想再收养她,就又再次把她丢弃出来……就这样,李小花进了福利院,福利院成了她永远的家。一晃许多年过去,现在她已长成一个漂亮美丽的大姑娘了。初中毕业后她考进荔波县所属的一所旅游职业学校,毕业后在一家景区当实习导游。现在她已经结婚并有了一个女儿。后来她和丈夫一起去了沿海城市打工。小两口恩恩爱爱的,小日子过得不错。
他记得从这时候开始,他不但是李小花的“爹爹”,还是孩子的“外公”了。逢年过节,她和丈夫都要带着孩子上福利院来,亲口叫一叫他“外公”呢!……
说到这里,罗再高自在满足地咯咯咯笑了。
他是应该笑一笑了。这笑声里满含了多少在福利院发生的不能忘怀的感人故事以及他们为此付出的辛劳总结与回首!试想一下,要照料抚育福利院40多位这些孤儿和智障失能者,特别是襁褓中的童婴,孤寡老人,是要付出很艰辛劳动的,你想想这其中的工作量之大——小到他们日常的起居衣食,大到他们的心灵康复,读书就业,婚姻,步入社会,后事料理等问题,平常人是难以估算的,难以想像的!
他是应该笑一笑了。为了他们,他最大的愿望和梦想是要把福利院建成贵州最大最好的一所南部福利院,让这些孤儿和智障失能者得到更好的照料关爱更好的抚助养育,使他们感到我们这个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现在这个目标这个梦想正在逐步落实到他的实际工作行动中去。
他是应该笑一笑了;他的笑是甜蜜的笑,是发自内心的笑,发自肺腑的笑。是忘却这些困难的笑,是带给他们这群特殊人儿温暖的笑、春天的笑;只有心中充满了爱的人,才会发出这般开心爽朗的笑声!
……由于他出色的工作,20多年来,罗再高先后被评为贵州省民政先进工作者,贵州省青少年维权先进个人,全省民政系统“抗凝冻保民生”先进个人,黔南州优秀共产党员。为此,他爱说的一句话是:荣誉是组织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我真正的追求是要向世人说明,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里,没妈的孩子不是草,身患残疾也欢笑,无后翁婆福到老!
他是应该笑一笑了……
这童稚般的笑声,这动人悦耳般的笑声,穿越了甲良镇,穿越了梅桃村,穿越了时空,继而变成一朵朵鲜艳无比的幸福花朵绽放在这片占地1714亩,鸟语花香、绿树成荫、果园成片、花园、假山、亭台和健身房、养殖场、鱼塘等合为一体的福利院南院的角角落落……
顾先福,苗族,上世纪六十年代出生,贵州省都匀市人。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都匀市作家协会理事。1988年开始写作。迄今已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若干。多篇作品入选多种文学选本,作品多次获奖。小小说集《秋天里的诗意》获2009年贵州省第九届“新长征”职工文艺创作评奖活动小说类三等奖,短篇小说《大姨妈回来了》获2011年《小说选刊》第二届全国小说笔会二等奖。散文《归去来兮》、《夕照坡脚寨》获2012年中国散文学会授予的“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著有小小说集《秋天里的诗意》、短篇小说集《大姨妈回来了》。
【编辑:黄先兵】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