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基屯的变迁》(作者:万中华)是一篇写得非常好的游记散文.该文向读者展示了神奇的安基屯的风采和变迁,由衷地赞美了瑰丽、浩瀚的大自然,作品涌动着蓬勃生机,歌颂了人民的伟大和改天换地的丰功伟绩,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并乐意积极投身伟大的时代而努力奋斗的情怀。
渲染和描写美丽的景色,是游记散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该文在写景方面,也有独特的地方,从整体来看,安基屯四面环山,是一个山间小盆地。70年代修建的安基屯水库位于盆地西北侧,接纳侯洞沟、摩尼沟、芭蕉沟、梭衣沟的沟水,形成了一个风光秀丽的山间湖泊,湖面也因这四条沟呈扇形分布,向四条沟内延伸距离较长,犹如四条彩带在群山峻岭中飘荡。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湖水的动态感写得活灵活现,动态和静态彼此之间相互衬托,别有一番风味。由近及远观察,又是另外一个精彩的世界,“站在水库坝上向西北湖面瞭望,近处,两岸青山倒映在水中,是那样的明了清晰,水鸟从天空飞过,也能够在水中看到其翩翩起舞的倩影,微风从库面拂过,吹皱了明净如镜的水面,山也好似在水中游动起来。向远处眺望,库面烟波浩荡,眼光尽头的青山,犹如清晨地平线上飘动的黑黝黝的云彩,远眺四条沟内,水天一色,激起你一探究竟的欲望。”“深入湖面,微风轻抚着脸庞,凉滋滋的,让你感觉无比的清爽。小船荡起的微波一圈一圈的向四周扩散,打破了水面的宁静,小船好似一只蜘蛛,紧贴在随风起伏的蛛网中心”。最后,作者有侧重地介绍了摩尼沟方向狭长的湖面“湖面呈喇叭型,最引人入胜的是中段的一处临水峭壁,恰好似一幅桂林山水画”。美丽的景色让人沉醉,让人流连忘返,但是,作者并没有在景色的描写上就悄然停止了。
寓情于景,抒发自己的情感,是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一个重要目的。该文中,用明朝的传说故事,引出安基屯得名的由来,既使文章增添了情趣和文化的厚重感,吸引人们的关注,又加深了人们的记忆。再用第二个神话故事,既强化了安基屯的神奇的一面,又表现了人们与二郎神作斗争的勇敢精神。后来,二郎神的心愿实现了,人们修建了安基屯水库和电站,只不过,这已经不是二郎神的私人财产了,而是大众休闲和创造财富的宝地了。作者高明之处,还在于写过去,一笔带过,写现在的美丽景色,浓墨重彩.写景色,只是作者的一个意图,更重要的是,“水库里清澈、干净的水滋润着周围干瘠的土地,让过去荒凉的山野变成了鱼米之乡,养育着善良淳朴的父老乡亲。电站的电让千家万户亮亮堂堂,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堂屋厨房、电视冰箱也是平常凡是,老人孩子、手机电脑已不在是奢侈,这块风水宝地正以崭新的姿态喷发出新的能量。”风水宝地喷发新能量,就具有了深刻的寓意了。由此可见,作者不但虚实处理得很精彩,而且,在详略方面,也恰到好处。变迁,就这样体现出来了。这就可以看出作者才华横溢的一面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人们与二郎神做斗争,就是相当于与天作斗争,人们改造过去的荒凉的山野,就相当于与地作斗争,也就是改造大自然的壮举,在这里,作者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的同时,又满怀信心,对人们的未来饱含壮志豪情,浸润在一言一行中,确实让人感动。最后,作者还用了点睛之笔,再次表达了对人民的敬重和热爱,“安基屯变了,已经今非昔比,是什么让这个地方变得如此繁荣、如此美丽?是勤劳朴实的安基屯人民在党的富民惠民政策引导下,赋予了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新的内涵和新的生命。”
作者用短小精悍的文字,表达了一个宏大的主题,也是常用的以小见大的手法,着力突出了时代的巨变,另外,作者从一个微观的角度,表达了个人的和大众的情怀,确实值得惊叹!
【编辑:杨汝洪】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