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叶延滨的“事情”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亲勤    阅读次数:8974    发布时间:2014-10-31

今年9月,我去北京参加一个文学签约笔会,有幸听到了著名诗人叶延滨的一堂讲课。叶延滨老师的讲课平和而诙谐,特别是他讲到关于散文与诗歌的差异时,很巧妙地用“事情”来概括,令我记忆深刻。

叶延滨老师的“事情”,说的是散文与诗歌的写作差异。散文更注重“事”,把事情讲清楚,然后在引申出作者的“情”。而诗歌则不同,诗歌更注重作者的主观感情,主要是把“情”表达深刻,而“事”则隐藏在“情”的后面。叶延滨老师的“事情”,无疑是极其准确地概括了散文和诗歌的写作差异和表象特征。

对于当下的散文诗歌创作,叶延滨老师的“事情”,有着很直观的指导意思。我的主要精力是在现代诗歌,所以在叶延滨老师的“事情”中,我更多地是关注诗歌的“情”。叶延滨老师说:诗歌是把“情”表达深刻,而“事”则隐藏在“情”的后面。这句话,首先是说明了一点,诗歌是有“事”的。从而也就否定了在现代诗歌创作中,那些天马行空、逻辑错乱、无“事”生非、无病呻吟假诗歌,否定了那些看似花俏而实质上不知所谓的文字“乱码”。另一方面,叶延滨老师的“事情”,也恰好印证了我在《论现代诗歌的外在感性语言和内在理性逻辑》中的观点:“诗歌的外在感性语言是诗歌的特征,诗歌内在的理性逻辑是诗歌的灵魂。我们在写作欣赏现代诗歌的时候,要注重诗歌的外在感性语言表达,这是诗歌主题诗意化表达的关键;我们也要更注重诗歌的内在理性逻辑发展,这是诗歌诗意化表达的最终目的,是诗歌成其为诗歌的根本原因”。

如此看来,叶延滨老师的“事情”,其实是诗歌创作的大事情。

中华民族的复兴少不了文艺的复兴,而文艺的复兴肯定少不了中国诗歌的复兴,特别是在这样一个有特殊意义的诗歌国度里,诗歌的复兴更显得尤为重要。复兴中华自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数代人的不解努力拼搏。自然,中国诗歌的复兴也肯定是一条艰辛漫长的路,需要无数人的摸索努力。那也就是说,尽管当下的中国诗歌创作景象繁荣,可实质上也肯定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那些号称“伟大”的诗人和诗歌作品,究竟有多少含金量,究竟于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意义几何,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还需要时间的长久验证。不难发现,中国现代诗歌的现状,真的不容乐观。有太多沽名钓誉之辈的“乱码”充塞诗坛,有太多孤芳自赏的诗人在自娱自乐,有太多不问世事的小资“诗人”在舞文弄墨,有太多诗刊为了生存自保“不得不”出卖诗歌良心,有太多诗人为了“飞黄腾达”“不得不”在市场经济中迷路失足……叶延滨老师的“事情”,对于那些舍本逐末、天马行空、无“事”生非、感情泛滥、无病呻吟、不知所谓的诗歌是一种很好的警醒。无论“情”多真多深刻,无论“事”多隐匿,诗歌的内在都是有“事”的,而且这个“事”,是一件严肃的、严密的、逻辑连贯的“事”。

“诗歌内在的理性逻辑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诗意化表达的最终目的”。没有内在逻辑的诗歌可以是美的,但却没有实际意义。不可否认,现在这样的诗歌很多。很多诗人的语言功夫很好,可以说是信手拈来,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妙不可言,但是这样的诗歌读多了,会让人心生空虚之感,越读越觉得不实在,越读越觉得乏力疲软,因为这样的诗歌往往缺乏精神的“力量”,给予读者的只是表面上优美的文字符号,而没有深度的精神支撑和心灵感动。诗歌之所以不同于其他文学形式,就因为诗歌能抵达人们的精神和心灵。如果缺失了精神力量和心灵感动,这样的诗歌自然就失去诗歌本身的意义。也就是叶延滨老师的“事情”中,只有无比深刻泛滥的“情”,而没有逻辑严密的“事”了。

叶延滨老师的“事情”,不是小事情。对于那些语言功夫过好,而缺乏社会关注和诗歌内在逻辑的诗人,是直接的提醒。对于中国现代诗歌创作,也是很好的宏观指导。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476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