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手捧铁饭碗一度让人羡慕的地质工作者,因为“转轨”、“改制”等政策方面的原因,突然之间成了失去饭碗的一群。他们有的重新在近乎〇的起点上,流入城市加入打工者的行列,过得很累、很苦、很憋屈,有时甚至是很受伤,但他们活得很有尊严,来自组织的关心,使他们彼此间的向心力依然强大,他们的希望之光依然熠熠生辉。其间有的虽然动摇过,嫌弃过,甚至“出走”过,但多数都被组织温暖的情感纽带给“拉”了回来。因为客观原因,有的一开始就没被组织接纳,但在另一方天地,展示的还是忠于地质事业的风采……
——小说集《都市无泪》部分作品内容梗概
《都市无泪》是作家管利明先生在2009年11月出版的一部小说集的名称,同时也是该集子中最后一篇小说的标题。在整个集子的十七篇小说中,反映一线地质人生存状态、生活情感和目标追求的,就达十六篇,即使对一位以地质工作为本业的作家来说,这也是一个极高的比例。作家热心关注自己工作领域的沧桑变化、人情冷暖,关注基层地质人身上一些共性的东西,同时也关注宏观政策对他们的“微观”影响,经过取舍提炼,然后创作出了这十多篇各具特色的小说。
不能说集子中这些小说篇篇都是精品,但可以说其中的任何一篇都是严谨之作,都体现了作家的缜密构思和匠心独运,这是没有疑问的。
《还你一个太阳》、《说时依旧》、《冬日》、《春寒》、《都市无泪》等,是《都市无泪》这部集子中较有特色的几篇作品。——判定的标准是多方面的,但我们不难发现,各个不同的标准都有意识地服务于一个共同的目的:展示形象、塑造形象、讴歌形象。可以说,集子中的这组地质人群像既有着艺术的真实,也不乏现实可信度。
以这几篇作品为主,本文试图对集子中部分地质人的精神风貌作一些未必准确到位的“解读”。
一、多侧面多角度的形象展示
在《都市无泪》这部集子的多篇作品中,作家为我们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是相当多元的,除了作为主角来表现的一线地质人,还有他们尽职尽责的领导,还有热心相助的社会人士,同时还有处于对立面的“陪衬者”。
这里只说一线地质人,虽然谋生之路大致相同,他们的个性特色却并不是一个模式所能涵盖的。在这些不同的形象中,有始终忠于地质事业,但最后被迫离开艰难谋生的,如《春寒》中的谷顺夫妻;有下岗后重回原单位再就业的,如《还你一个太阳》中的余秀枝和殷慧茹;有贪幕虚荣和享受而抛弃事业和婚姻,去而复归的,如《寻找伊甸园》中的乔敏和丁惠娟、《漩涡里的忏悔》中的卢丽娜;有任劳任怨失去家庭直至献出生命的,如《蓝色勿忘我》中的惠;还有尚未真正融入地质人的队伍,但下海创业依然选择地质的,如《说时依旧》中的林小可;有默默无闻甘作贡献老少两代人前赴后继的,如《苦脉》中的林竹和他的父亲、《山野人物》中的黑子和他的父亲;不一而足。
不同个性的人物形象,在一个个浓缩了的世界——《都市无泪》这部集子的各篇作品中跋涉着各有不同的艰难谋生之路,足以丰富我们的文学视野。一线地质人本已处于谋生的艰难境地,各类“陪衬者”的伤害使他们更其困顿,然而,面对伤害的隐忍和包容,使我们无法不关注到的他们人性中难能可贵的真与善的一面,而不是他们的懦弱无能,因为在逆境面前,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悲观,更没有绝望。
二、生存困境中无怨的信念支撑
一般而言,处于生存逆境中的人们,处世心态不外乎两种倾向:要么陷入怨天尤人一蹶不振麻木不仁的“梯级”邪路,甚至于滑向跟道德良知与法律制度背道而驰的深渊;要么不安天命努力抗争重新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标。我们欣慰地看到,集子中多篇作品的主人公,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后者。
无关品行,无关能力,无关工作态度,很多的一线地质人都“政策性”地下了岗,但他们没有抱怨。《还你一个太阳》中的余秀枝、殷慧茹,《冬日》中的孟奎、文秀夫妇,《苦脉》中的林竹,《春寒》中的谷顺和冷梅夫妇,《都市无泪》中的丁锤和桃儿夫妇、石蚌和冬雪夫妇,他们无一例外地都没有抱怨;《蓝色勿忘我》中的惠,为了地质事业,忍受与丈夫长期分居直至被抛弃的痛苦,最后积劳成疾而去世,面对领导的冷漠,我们也没有发现她的抱怨。
抛开抽象的理论不谈,基于友情的同事帮衬,基于责任的家庭温馨,基于信任的单位凝聚,似乎都可认定为地质人毫无怨尤战胜一个又一个生存难关的动力所在。不容忽视的是,常年扎根山野,风风雨雨的磨砺练就的强健体魄,也是支撑他们信念的一个客观“基础”。
三、逆境中平凡的生存目标
毋庸讳言,在《都市无泪》的多篇作品中,下岗地质人的生存状态是相当恶劣的。如果说余秀枝、殷慧茹、乔敏、丁惠娟她们下岗或离职后还能侥幸地返回单位重新获得工作的话,孟奎、文秀、林竹、谷顺、冷梅,以及丁锤、桃儿、石蚌、冬雪他们,就没有那样“幸运”了;作为特例,家破人亡的惠,她满腔热忱作出了巨大的牺牲,获得的却是冷酷的零回报,两相比较,尤其让人感叹唏嘘。
孟奎跟文秀、谷顺和冷梅两对夫妻的遭遇堪称下岗地质人身处逆境的典型。在下岗这个冰冷的政策原因之外,他们又笼上了一层被人欺侮的寒意:
在《冬日》中,为了获得一份在别人眼中无足轻重的厕所清洁工岗位,主人公文秀不得不违心接受了殷主任开出的两个出格的条件:一是陪他跳舞——不言而喻,他的动机不会仅止于跳舞;二是让丈夫孟奎到女厕所的粪坑里帮他的夫人寻找一枚纽扣。一个冷雨霏霏的周末之夜,孟奎打着光线微弱的手电到女厕所的粪坑中仔细翻找,耗时许久,才艰难地完成了任务;与此同时,文秀则是瞒着丈夫惴惴不安地到舞厅陪殷主任跳舞。从孟奎手中接过纽扣后的主任夫人跟踪追到舞厅,带走了殷主任。孟奎夫妻小心翼翼而又满怀屈辱的努力,最终毫无悬念地打了水漂。
跟孟奎夫妻置身的“冬日”相比,谷顺夫妻无疑遭遇了严酷的“倒春寒”。这对勤劳善良且懂得精打细算的夫妻,并没能得到好运的丝毫垂悯。谷顺居然只因为吃得苦,在拉板车跑业务的过程中服务周到,生意比同行稍好一些,就被城里的恶棍“三角眼”找茬撞车并打坏了腿;而对真相一清二楚的城管队负责人,居然为虎作伥以取悦对方。冷梅本着顾全单位大局的善良意愿,答应地质队曹队长和一班姐妹去陪舞“公关”换取崔老板的投资。虽然在关键时刻甩向崔老板的那一记耳光挽回了自己的尊严,却也将崔老板的投资意向打了个一干二净。躺在病床上养伤的谷顺知道冷梅陪舞后怒不可遏地扇了她的耳光,尽管了解真相后跟妻子相拥而泣,却没法舒缓带着嗷嗷待哺的孩子惨淡度日的艰难。
在《还你一个太阳》中,到夜总会打工的余秀枝面对地质队郑桐队长的语重心长的批评,无奈地坦陈了自己的心声:“说实话,我们下岗职工一不求富贵,二不求奢侈,只求有份稳定的职业能踏踏实实地工作,平平淡淡地做人。”郑桐这位有事业心也确实关心职工的基层领导,又是如何看待下岗人员失业的呢?“过去我们下岗职工一直走不上新的岗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自身素质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要专业没专业,讲技能没技能,这样的下岗职工怎么能进入市场实现再就业?”
我们只能说,这位可敬的郑队长未免有些“官僚”和武断了,无论是“爱一行干一行”还是“干一行爱一行”,都需要从业者有一种专注或者说敬业的精神,除非心有旁骛,否则谁会在工作岗位上一心二用学点别的技能为以后的下岗事先筹谋呢?那样的行为难道会被允许或鼓励?不过,“官僚”或武断,都不减这位基层地质领导的可敬之处。
四、着眼于温饱的智慧与尊严
勤劳,在地质人身上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在岗时的敬业,还是下岗后的积极打拼,无不如此。在这个优点之上,还蕴含着他们的生存智慧。他们有自己的思考、判断、追求,当然,这里的智慧不是指精于算计别人或从事科学研究,而是在困境的磨砺中凸显出来的处世睿智和切合实际的目标追求。有时居然连一个很小的目标追求都无法达到,但他们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善于医治自己所遭受的创伤。《冬日》、《春寒》和《都市无泪》中的主人公,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
一个抱病退休的大男人,为了妻子能获得一个打扫厕所的岗位,居然在一个寒冬的冷雨之夜到女厕所替人寻找一枚纽扣,情何以堪?但我们无法从孟奎的思绪中直接找到他的屈辱感,包括面对女厕里面那些脏污的东西时,孟奎从思绪中“发掘”出来的也只是一种“香”。有读者或许会责难孟奎,认为他的心态过于阿Q,然而,世界大千,谁能说自己是完全的强者?一逞匹夫之勇便是强者?显然只会事与愿违。与其进一步受伤,还不如调适心态,逆来“顺”受,甚至主动变忍受为“享受”。文秀呢?不谙舞技的她被迫陪殷主任跳舞时,把对方臆想成一根“枕木”,一根不会有损于自己的“枕木”。在“枕木”另有企图的前提下,他们的“舞程”十分冗长。在作品中,孟奎夫妻的隐忍心态和孜孜努力并没能得到起码的回报。
有情感,有思想,有尊严,作为“人”的重要精神要素的一部分,地质人是绝对不会或缺的。努力让自己有利于生计但有损于形象的行为不为人知,努力在内心构筑一座自尊的城堡,正是孟奎他们着眼于温饱的智慧表现,实在不能过分地苛责。
相形之下,谷顺和冷梅这对夫妻的生存智慧就似嫌“不足”。谷顺在公安局有朋友,但即使在遭受欺凌被三角眼打断了腿的情况下,他也从未想过前去求助。几个月的辛苦所得化为泡影,连健康都“把守”不住,除了倒贴钱疗伤,还得缴纳城管队的罚款。果真是“智慧”不足吗?其实是他们在对智慧与尊严的权衡中,选择了后者。冷梅在危急关头甩给崔老板的那一巴掌,就是对自身尊严的果断维护。
在《都市无泪》这篇作品中,逃债到云阳市的丁锤夫妻,为寻找他们而一路跟来的石蚌夫妻,其智慧则主要体现在基于勤劳的真诚方面。正是他们以勤劳为基础的真诚、相互间的团结与互助感动了冯大夫,使冯大夫帮助他们在城市站稳了脚跟,发展和壮大着自己的事业。
运用智慧也好,维护尊严也好,通过几对夫妻反映出来的地质人在温饱线上的挣扎,无疑都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五、源自组织温暖的合力
如果说这群地质人在逆境中表现出来的真与善让人感佩的话,很多情况下,来自他们身后的组织关怀不啻一片滋生真与善的土壤。《还你一个太阳》中以郑桐为代表的时刻为下岗职工忧心操劳的地质队,《寻找伊甸园》中以郑亚楠为代表的地质测量组,《漩涡里的忏悔》中以吴队长为代表的地勘大队,还有《春寒》中以曹队长为代表的地质大队,作为一级组织,他们无疑都让处于生存严冬中的一线地质人感受到了一丝暖意,哪怕是未必能起实质作用的暖意,至少也能够慰藉着、凝聚着一颗颗濒于涣散的心。
努力为下岗职工的生计忙碌、操心、东奔西走忘了家庭,甚至没少遭受来自商人和地方政要的双重“胁迫”……这是《还你一个太阳》中地质队长郑桐的形象写照。正是这一个个基层地质领导的不遗余力,让分散到各个行业甚至不同城市的地质人,始终有一种“家”的归属感。虽然这个“家”,往往不能为他们带来物质上的帮助,但能够凝聚人心,已经难能可贵了。
六、真与善的人性光辉
人性的光辉,我们可以部分地浓缩为真与善。在地质人身上,这真,主要表现为他们谋生过程中童叟无欺的坦诚,谷顺应算其中的代表,他在拉板车谋生过程中的表现——热情与真诚,足以作为佐证。同事间的患难相助当然也是重点,丁锤与桃儿、石蚌和冬雪两对夫妻之间的真挚友情,则无愧作于“真”的表率:丁锤为了保卫石蚌的爱情,得罪了领导金老歪,只好下岗打拼;而石蚌夫妇则因为丁锤夫妻的负债逃亡(起因于债主爽约提前逼债)而毅然推迟婚期,双双离职进城辗转寻找并帮助他们。
在自己也过得很不如意的情况下,想方设法帮助别人,慷慨相助,则是地质人善良的一面。以善报恶、以德报怨作为善良的标志,它具体表现为对地痞欺行霸市的宽容,对商人为富不仁的宽容,以及对上司胡作为非的宽容,——甚至还有对犯罪嫌疑人的包容,例如《不能曝光的底片》中遭受强暴的受害人陶婉。或许会有另一种观点指责陶婉的懦弱,指责她无意中纵容了作恶者,然而,作为一位传统观念极深的女子,在世俗的眼光下,她想活在尊严中的起码追求并不过分,而且受害之后多年的的锐意进取和对个人婚姻问题的忌讳,说明她并没能彻底从阴影中走出。当初的施救者肖陆多年以来一直信守诺言保守着这个秘密,而且经过彼此间那场“失败”的相亲后,非但没有嫌弃,反而决意娶她为妻,也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地质人真与善的人性之美。
真与善铸就了一种美,人性的闪光的美,不得不说,生活在困顿中的这组地质人群像,他们身上始终放射着由真与善组成的人性的光辉。
【编辑:向鹏程】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