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谈论肖邦
信息来源:    作者:本站发布 作者:席笛海    阅读次数:23265    发布时间:2013-08-19


肖邦,一个怎样的名字?又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先对他的了解是在两年前的时候,那时恰是我选择专业的时候。对于文科来说,我只对地理有点兴趣。选文科无非是要考个什么汉语言文学专业之类的,但对我来说,天生就是一个数学白痴。所以只好选了一科感兴趣的学科完成学业,于是便选了儿时最感兴趣的音乐来作为主修课。刚到城里上钢琴课的时候,指导老师就给我描述了一些有关音乐发展史和一些音乐大师们的人生经历,描述了很多,当然也包括肖邦在内。我记得当时老师谈肖邦的时候不是开门见山,而是把话题转为弹奏,他先是演奏贝多芬的《欢乐颂》前小段,然后转入到肖邦的《第一钢琴协奏曲》。演完后,就停下来,微笑地问我这两首曲子怎么样。我当时傻眼了,对一个刚学音乐的孩子来说那知道什么叫做欣赏,何况又是音乐欣赏。后来老师给我讲了很多关于怎样欣赏音乐作品的知识。可能钢琴老师是个肖邦崇拜者吧,所以我也对就这位钢琴大师产生了兴趣。也许是因为一种莫名的敬畏吧! 

我对肖邦有一种由衷的敬佩。这种感觉说不出口,也无从言论。 

在往后的日子里,我似乎习惯于沉溺在听钢琴曲上,或者沉溺于钢琴弹奏上。虽然自己是个钢琴白痴。对着钢琴,自己有一种豪放的情怀和无比的自信。哪怕自己是在钢琴上乱弹奏,或者是在哼着曲子,给自己的快感就是兴奋。也许你并不同意我的这种看法,但,如果你是一个真正的音乐爱好者,或者是一个艺人,你会和我有同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内心,来自于灵魂,来自于你对生命的感悟,来自于你对命运的叹息......至少,你不会对你的人生感到迷惘。 

哲人说过一句话,那就是认识自己,这个人就是苏戈拉底。认识自己也就是认识了人生,认识了命运,认识了国家兴亡,认识了世界。而肖邦就是苏戈拉底哲学里孕育出来的民族救星。 

我该怎样谈他呢?又该从何谈起呢?我只是一个了解他多一点的小毛孩,对于这样一个大人物,我有资格谈天论地吗? 

对肖邦深入了解是在去年秋季,不,应该准确地说是在秋末冬初。当时正直我的艺术高考期间。在广州考试的日子里,除了应付考试外,就是到处穿梭在大学城之间,或者光顾网吧。而时间最多的是逗留网吧,当然这不是无所事事。在一次看钢琴演奏视频时,无意间看到某些作家在谈论钢琴大师李云迪也就顺便进去看看,谁知这一看看却给我意外的收获。 

李云迪的作品集里有《肖邦降E大调夜曲》,从这纤柔深沉的琴声里可以领悟到肖邦的人生,爱情,生活,以及他的心血。也许他同大多数艺术家不同,他有着别人没有的纤细,温柔,柔弱。与其说是天赋造就了他的惊人艺术,不如说是纤细,体弱多病造就了他的钢琴风格。 

肖邦,1810年3月1日,生于华沙郊区热拉佐瓦沃拉。父亲是个多才多艺的法语教师,母亲是个音乐爱好者,可以说他的一家人是生活在艺术世界里。在波兰处于社会动乱的时候,肖邦的父亲正忙于革命。革命生涯里,他过着一种紧张而害怕的生活。而当小肖邦降临到他家庭时却改变了这家人的命运。 

大多数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而家庭教育恰恰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所在。就因为肖邦有着一个很好的家庭背景,很小就和艺术连在一起。肖邦出生几个月,多才多艺的父亲就给肖邦弹钢琴,可他的父亲却发现,每一次弹钢琴时,他总是哭个不停,他的父亲以为他不喜欢钢琴,可后来却惊奇的发现,原来肖邦是因为太喜欢音乐了。难怪别人称他为音乐神童。

肖邦在七岁的时候就在波兰当众人演奏他生平创作的第一首乐曲——G小调《波兰舞曲》,不久就轰动了整个华沙地区。从此,肖邦的名字便成了音乐史上一个不朽的经典。在维也纳举行生平头一次音乐会时,肖邦仅仅十七岁,面对着人生的挑战,肖邦毅然迎接。在音乐会圆满成功时,作曲家舒曼当众给了最高的评价。舒曼说:“各位请起立脱帽,这里出现了一位音乐天才。”这也许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评价吧! 

钢琴之王李斯特也曾经这样形容他“仪态雍容的牵牛花”;“在纤细出奇的花茎上,柔软而清香的花冠摇曳着,好像稍一碰触会破裂似的”。 

是啊!肖邦就是这般纤柔高贵,多愁善感,像诗一样华美。 

难怪许多艺术家乃至现今众人都称他为钢琴诗人。 

这是名副其实的!当你在白昼或夜晚聆听他的夜曲时,你会发现他确实是纤柔高贵,多愁善感,像诗一样华美。当然,这是我个人认为的。我觉得我自己很幸福,比别人会享受,会生活。特别是在夜晚,当我在写作的时候,我会不自觉地放一曲夜曲,这样我就不会觉得自己很孤独很疲惫,而且这样会更加给我带来充沛的灵感和思绪。 

1830年,在波兰和俄国的战事将要开始时,他的亲人为了不让他受到牵连,劝告他出国深造,对于这样心系祖国的肖邦来说实在是一次创伤。在多次亲人,朋友,同事的劝告下,他不忍心踏出了波兰的国土,离开了华沙,离开了维也纳。在临走前的饯别会中,亲人,朋友送给他一杯华沙的泥土。而这杯华沙的泥土在他以后的日子里永伴在他身边直到伴他送葬。 

我说他是最伟大的艺术家,无人伦比。为什么?就因为一杯祖国的泥土。 

我突然想起我国的民族音乐家冼星海在留学日本时的情景。 

同样是民族英雄,同样是爱国主义者,同样是艺术家。但肖邦却显得更加高贵伟大些。离开波兰后到伦敦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对于这样一个大人物,漂泊流浪意味着什么?实在不敢想象。在伦敦的另一个国土里,肖邦常思念祖国,思念亲人朋友。他多么盼望有一天能重返波兰,重返华沙,重返维也纳。可是那只是梦罢了,只有那一杯华沙的泥土才给他抚慰。 

在伦敦沙龙音乐学院教学的那段期间里,肖邦永不忘记祖国波兰,永不忘记华沙,永不忘记维也纳。这期间创作了许多著名钢琴曲,如完成了《波兰舞曲》和《马祖卡舞曲》等。可惜不幸是,在回国返回维也纳时却患上肺结核。 

患上肺结核仍阻当不了他创作的灵魂,他继续创作如前奏曲、练习曲、叙事曲、夜曲、即兴曲、谐谑曲等。为人类留下了不朽的巨著。直到临终时只有一杯祖国的泥土和一曲《送葬进行曲》陪伴他送葬。

所以我说他伟大。无人伦比。 


2008年5月5日


【编辑:王万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934599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