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即将逝去的乡土世界的背影——读冉正万《奔命》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李建桥    阅读次数:3888    发布时间:2016-03-03

《奔命》的奔,在黔北土话里读作“板”。奔命就是板命,垂死挣扎的意思。正因为垂死挣扎,所以才有那么一点希望,一点点渺茫的希望。                                                                    

著名作家冉正万发表在《人民文学》头条的中篇小说《奔命》(载《人民文学》1999年第4期),编者加了评语“在语言和现实之间”,把小说放在特别推荐栏。                                                  

《奔命》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说围绕城市生活的困境和乡村生存的危机而展开:老农王海州种田艰辛,外甥左佑在城市面临下岗。                                  

一辈子务农的王海州,年龄大了,还种那么多稻谷,他不愁吃穿.几个儿子也到沿海发达地区打工去了,“去找钱,也是不安于种田种地的没得搞头”。以至于在秋收割谷的关键时候,出高工价也请不到人帮忙,每天带着已经六十八岁了,并且一只腿有病的老伴下田割谷。在割谷的过程中,作家生动细致地描绘了王海州老人的乐观精神,在繁重的劳动中,面对热烘烘的金黄的稻谷他笑逐颜开,和老伴开玩笑,和邻里扯笑谈,内心充满了骄傲,浑身上下透出一股浓浓的自豪和快感:他想,只要我把这些谷子收回家去,在冉姓坝算是独一份儿了。尽管他听说谷子要降价,别人的意思是他种了那么谷子有点冤枉,但他不高兴别人这么说。他觉得谷子是粮食,而粮食再多也不可能冤枉,它们最终都是拿来给人吃的,有谁会说自己吃粮食“冤枉”呢?抢收,晴天抢,阴天抢,雨天还要抢;老婆婆一起要抢收,老婆婆累倒床上了,他一个人也要拼命的干,他的裤腿和衣袖都被雨水打湿了,水淋淋的,头上却冒着腾腾的蒸气,;田埂上滑得很,他摔了一跤,一屁股坐到地上,谷子倒出来,头发和颈子里全是谷子。好在没受伤。他扯了几根谷草缠在鞋上,又杵了根竹竿,看起来像讨饭的一样,但这样他就不怕滑了。他对老婆婆说:“我全身的每一颗螺丝都松了”。躺在床上的老婆婆说:“我一点用都没有了,想给你烧点热水都不行,你自己烧水烫脚吧”。她伤心到了极点:“我连上吊的力气都没有,身上的骨头全都散架了。                                  

乡村在农忙季节累死累活的演绎。那么在城市呢,几百里远的城市,王海州老人的外甥,那个从农村考学出去有了工作的左佑,生活是怎么一回事呢?                                                        

从一个穷山沟里考出来的左佑,由于所学专业不吃香(矿山勘探),勉强工作了几年后,单位转制,落脚到一个砖厂去上班,成了工人,由于销路不顺,生活也将无着落了。是怪他憨厚老实呢?还是怪社会现实?今天请了一个同学介绍的建筑公司老板吃饭,目的是想吃了饭再吃点他们厂里的砖头。吃完饭出来,请客开房,问价,被服务小姐抢白:你怎么这么农。左佑脑子里冒出那句有点莫名奇妙的话:白天不知道黑夜的黑。左佑后悔已经来不及了,就这么一个“农”字,使他彻底看清了自己是什么人,这个字不仅说明一个人是否做过农民,更重要的是可以看出一个人骨子里隐藏的那么点儿自卑,那么点无奈,那么点阿Q,还有那么点固执。这个“农”字很伤人,但这个“农”字太准确了,把他那十来年的城市生活的底给全部洞穿了。

既然城市生活憋屈难过,左佑想甩开膀子干农业。他在参加完舅妈的丧事后,留下来帮舅舅打谷。他说他想包地来种,舅舅惊讶:你当初读书,不就是为了不做农业吗?你是不是犯了什么错误,被下放回家来了。

还有,回去不知怎么和妻子商量,说不定她比舅舅更加难以接受。左佑决定只有先干起来再说,“干起来好不好解释?”,“反正冉姓坝有的的是土地,他想”。                                                

目前,我国新时期具有战略意义的全局性深化改革,正广泛展开,在全国城乡不断更新人们的生活内容、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道德伦理观念,各式各样的人都会受到深入改革的冲击波影响,这不是简单的大洗牌,而是整个社会背景、时代、潮流正在更大程度上主宰人们的命运。作家冉正万准确的看到了这一点,《奔命》通篇描绘的,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情景,而是整个中国城镇和乡村所面临的抉择。  

追求效益,追求利润,工业化规模化经营,已经成为时代话语权的标签。小农经济已经难以支撑市场经济的重重压力,必须要有新的变通,新的突破口、新的经营方式。正如国家所提倡的土地市场流转、农业工厂化经营等等……解放生产力,其实就是让人们各谋其位,最大可能地发挥特长,物尽其用。可是,我们看看,每年,有多少万大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他们的首要目标就是坐办公室,其次才考虑去做一线管理工作,最不济起码也要干一份干净而所谓体面的不沾泥土的工作.而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工矿、企业,每年都面临一线操作工人的“用工荒“问题,也就是说差人干活.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背井离乡,去城市卖力,导致乡村留下老弱病残独守一隅,田地可种可不种或无力去种的尴尬情景。                                                          

然而,《奔命》书写的,不仅是一个老农对土地的热爱,对劳动的热爱,更是一种对职业的热爱。表面看来,这部中篇小说的节奏平缓,自自然然,水流花开,让小说象一支山歌,或一条河流似地展开。有声有色,有血有肉的鲜活细节,黔北方言的点缀运用,使整篇小说充满了个性,摒弃人为的斧凿和雕琢;不再对生活做简单的价值判断,而是充分展示人心的复杂和人生选择的多种可能性;摒弃思想符号的组接,在表面沉静中内蕴着强劲的动势,使我们感受到经济改革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无所不及的冲击力,更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社会变革的侓动和强劲有力的脉息……这缘于作者独特的眼界与温暖的情怀,对现实生活点点滴滴的发现和感触,并把它们精确地表现了出来。

另外,说一点题外话.《奔命》通篇文字干净、清新,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感饱满的精神内涵。干脆利落的叙述风格里,又蕴积着作家迸溅激越的一腔热血在体内奔流,充盈着一颗大地赤子之心,在城市和乡村忙碌。                            

《奔命》,是一曲渐行渐远的乡村的挽歌。 


【编辑:文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121467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