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红土地上的使命与良心——贵州作家钱再伦散文集序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娄义华    阅读次数:10716    发布时间:2013-11-27

有人郑重其事地问我:“究竟是余庆人有才,还是余庆人笔下的内容很精彩?”

之前,此人多次半开玩笑地提及过多次,我顾左右而言他。多次提及,看来绕不开,避不了。何不正面妄言一次,正确与否,列位看官定夺。认为好,你就放肆拍拍大腿,为我叫好!若有王婆卖瓜之嫌,我自己掌嘴,不劳你动手。

我想,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如果二选一,就会显得不够机智与灵活。鄙人认为:先有精彩的现实世界,才会有人才的记录,两者密不可分。有内容无人才记录,犹如一位很有内涵的人而不善表达,木讷而难以赢得众星捧月;又如美丽的景色无发现的眼睛,养在深闺人未识。有人才而无精彩内容呈现,即使妙笔生辉,那也是夸大其词。芝麻大点事描写成西瓜,自己没底气,脸红的同时,读者也看得心惊肉跳,背后还会指着脊梁骨骂娘。

如今,不少地方的宣传也好,报道也罢,都存在要么缺人才,要么缺内容的地步,“才貌双全”者难觅啊。余庆有人才吗?真不好回答,看怎么比,与谁比。一个GDP排名在全国倒数的省份中,却有一个县时常在全国崭露头角。独创一个“四在农家”,让传媒不断登门造访,还被CCTV给“焦点访谈”了一回,容易吗?有人认为是钱铺路而成,可是,不少省份一年难得一次被“焦点”一回。你自己去琢磨,被暴露在全国人民面前,不能“用事实说话”,恐怕这样的宣传是想玩多大就丢多大。当然,余庆县在全国大发展中,取得了不少骄人的成绩,还有很多精彩内容,我就不一一列举。

余庆有人才没有,我肯定地回答,有!如陈忠禄、袁兴忠、唐明强、钱再伦、蒋先顺、高安强等等,还有很多,在各自的岗位上笔耕不缀,书写着变化。在贵州,乃至全国,不断呈现他们的经典之作。他们的成功,我认为源于这片红色土地的孕育,先有这片土地每天在发生不少动人、感人、惊人的事件和人物。他们的笔下才有动人、感人、惊人之作。两者相互相成,互为依托。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生活中的美充斥在各个角落,要的是你学会发现,学会欣赏。练就一种修养,一种品位去适时捕捉和欣赏生活中的美,为心灵开一扇窗,让智慧的光芒和生活中眩目多彩的美呈现在你眼前。

当记者,当作家亦如此,你的眼睛无“毒”,即使绫罗绸缎,金银珠宝混杂泥土里,你也不识货。在我的家乡遵义市余庆县,就有一位会发现的“眼睛”,他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推陈出新,与时俱进,贴近民生、贴近现实,发掘出不少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他就是我学习和敬佩的钱再伦老兄。从教书匠到文联从事文学刊物编辑,再到宣传部从事外宣工作,一路走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这与他的秉性密切相关,见过他的人都会有不自觉的感受,那股踏实与坦诚会扑面而来,席卷你的每个细胞。钱兄是余庆宣传战线的一个代表,至今还活跃在这个战线上的“老黄牛”。欣闻他要出版作品集子,甚是为之高兴。我不想夸他,读者有自己的判断。

“为文必中当世之过” ,文学如此,何况新闻,当然,不少新闻具有服务性,导向性。其实,为现实记志与文学带话有相似,亦有异差之处。但在兼具着服务与导向性时,作者的立场和兼顾的良心与社会责任感、道义感是可以合理分配比例的。如何兼顾,的确是一门学问。我是钱兄的一个特杆粉丝,拜读过他几乎发表过的所有作品。个人非常喜欢,而且耐读。掩卷遐思,我从他的作品中悟出:一个新闻工作者在导向,服务性的同时,如何去体恤民生,兼具社会责任感,值得不少年轻新闻人学习与借鉴。

思绪蔓延,让我想起2008年,胡锦涛同志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增强舆论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般来说,舆论引导的针对性愈强,实效性就会愈大,而针对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公众舆论全面、准确的了解。当今时代,宣传和新闻媒体不仅是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渠道,而且是人们意见交流的重要平台,具有通达社情民意的重要功能。新闻媒体要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有效引导舆论,就应努力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共舆论。从现实情况看,尤其需要在反映社情民意上下功夫。舆论引导应敢于反映现实生活热点疑点。宣传和新闻媒体的责任不仅仅是报道事件,更重要的是聚集舆情、汇聚众议,推动公众、媒体、政府三者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关系,为促成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设性意见,努力增加和谐因素,努力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全面发展。钱兄的通讯作品,就在践行着公众、宣传、政府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一支具有使命与良心的笔,依然在寂寞中书写余庆的变化与发展,以及进步!

钱兄的这本集子在我的“桌面”呆了很久,反复研读,受益匪浅。其中大部分是他从事“耍笔杆子”谋稻梁时的新闻通讯作品,还附带了不少来自余庆这片红土地上的所思所想,以文学的视角去体味的文字。你如果是余庆人,要了解自己的家乡的过往,现在的状态,你就通读,会让你感知这片热土的过去与现在,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我的家乡是如此多娇!我就是看他的作品了解家乡,并解乡愁。外地人想了解余庆,这是一本不错的“余庆通”。它与现实隔得很近,几乎是伸开激情的双手抚摸那片热土。

 

【编辑:杨汝洪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941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