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存、成长与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一定的环境。环境按地域可分为“大环境”和 “小环境”两种。“小环境”是指能够直接接触的工作和生活范围,包括家庭、学校、工作单位及居住区域等;“大环境”则是指国家、地区及整个民族和社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处在不同的“大环境”当中,其影响和作用也不尽相同。从莫言的整个成长过程来看,主要有三个时期的“大环境”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具有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十年动乱:祸兮福所倚
十年动乱,十年浩劫,史无前例,史上最痛。凡是经历那段不堪回首的文革岁月的人,大都深受其害,至今心有余悸。动乱开始时,莫言才是一个不谙世事的顽童,可也未能躲过这场灾难,且受害程度比同龄人要严重得多。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大搞“唯成分论”的荒诞乱世,正在上小学五年级的莫言,因为倒霉的中农成分,再加上“多嘴多舌”,居然被无情地赶出校门,成为一名人民公社的小社员。这对一个十多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从此,每当他放牧牛羊路过学校门口,听到同龄伙伴们朗朗的读书声时,心中就充满了无限的惆怅与失落!
但是,倔强的莫言并没有向不幸的命运低头,小小年纪勇敢地接受命运的挑战,开始了人生的不懈追求!为了实现当上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梦想,他在离开学校之后,利用充裕的时间,持续了如饥似渴、专注痴迷地阅读“闲书”的习惯,把周围村庄的书全部借来看完。无书可读了,就看《新华字典》,通读几遍,翻得稀烂。他还开启了“用耳朵阅读”的求知模式,急三火四地到集市上去听书,津津有味地看乡亲们自编自演的忆苦戏,聚精会神地听长辈们讲那些妖狐鬼怪故事与历史传奇、逸闻趣事。这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知识与民间文化基础。
与此同时,莫言走出校门,与大自然建立了亲密联系,过上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田间劳作生活,及早地阅读了社会这本“大书”,尝尽人情冷暖、世态谈凉,对民间疾苦与真相有了切身体验。这为他从事文学创作提供了独特的资源,这一资源在学校里、书斋里是无法获取的,而这对一个作家来说不可或缺,非常关键。
由此,莫言“因祸得福”,昔日所有的黑暗与苦难都成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上帝对他的恩赐!
改革开放:时势造英雄
上世纪那场灾难深重的动荡之后,时代的车轮进入了八十年代,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沧桑巨变,百废待兴,各行各业、各个领域都开始出现复苏迹象。伴随着经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文学首当其冲,走在了改革开放的前沿。西方文学理念及名著经典开始“解禁”进入国人视野,“文学热”悄然而至,文学的春天解冻回暖。时代呼唤令人耳目一新的佳作,需求敢于冲破思想桎梏大胆“冒尖”的作家,以推动和繁荣沉闷齐喑已久的中国文学。而历史已经证明,每一个时代都需要相应的杰出人物出现,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
于是,在渴望人才辈出的历史背景下,莫言顺应时代发展,横空出世,脱颖而出。他先是以短篇小说《售棉大道》、《民间音乐》初露锋芒,引起关注。之后又接连扔出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和《红高粱》两颗“炸弹”,响彻文坛,震惊世人。特别是人们历经十几年的个性压抑后,社会上急需弘扬敢想、敢说、敢干精神的文艺作品,倡导革个性解放,宣泄心中的苦闷,莫言的《红高粱》由此应运而生,即时融合了这种普遍的社会心理。
世纪之初:国盛文艺兴
在经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文人“下海热”和文学低潮后,世纪之交和新世纪初期的中国文学,再一次走向复苏与繁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繁荣与进步,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广大作家乘着华夏崛起的东风,置身于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时代大潮中,根植于人民火热生活和民族优良传统的深厚土壤,迸发出巨大的创造力,创作出大批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优秀作品。莫言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主要作品有《檀香刑》、《生死疲劳》、《蛙》等。其中,《蛙》获得第八届矛盾文学奖。
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不仅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的开展,而且必然同步推进国际文化交流。进入新世纪以来,莫言的作品更多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在世界文学界产生广泛影响,引起包括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关注。于是,人们翘首期盼的百年诺奖,终于轮到了炎黄子孙!莫言于2012年10月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本土第一,华夏空前。正如时任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在给中国作协的贺词中所说,莫言获奖既是中国文学繁荣进步的体现,也是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体现。
世事茫茫难自料。“大环境”错综复杂,变幻无常,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适者生存,必须自我调节,不断适应生存与成长空间。但不管怎样变化,无非有两种情况:顺境和逆境。莫言实属驾驭环境的高手。不管“大环境”如何,他总是变不利为有利,使有利的环境能够为我所用,最终走向成功。莫言的人生历程和成功经验告诉我们:面对顺境,要顺应时代,充分利用。面对逆境,则决不能消极无奈,怨天尤人,沦为环境的奴隶。而要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应对,愈挫愈奋,使之朝着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方向转化。只有顺势而为,适应“大环境”,正视和正确对待社会现实,才能成为人生的赢家,事业的成功者。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