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是一场有史以来无烟火的战役,是我们所有国民都不能输、也输不起的一次战役,它标志着全国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为了打赢这不能输的脱贫战役,国家实行建档立卡、异地搬迁、发展生态、教育、民政兜底等政策来支持贫困乡村、贫困人口的发展,让他们享受改革开放以来的成果。但是,在这场扶贫、扶志、脱贫的斗争中,个别群众出现“等、靠、要”的思想,出现“思想上”和“观念上”的贫困、出现“养懒汉”的现象。
思想上的贫困:
在时代的浪潮中,出现新一轮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活动。一方贫困,八方支援,不同单位成员组成万人驻村行动。来到村级,成为“摩托车干部和田地干部”,他们,不分天晴下雨、不分节假日、不分昼夜、加班加点的走在第一线。但在要求发展产业,部分建档立贫困卡户会为自己找种种理由以拒绝,“无劳力”“无耕地”“农活已经够多了”“待你们把……款补助到位了我们再种植”“我们这地方不适合发展这样的产业”“我们这里谁家种”“这次政府补助多少?”等等,出现一种观望的态度。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建档立卡户,却不分工作环境,每天努力工作,田间地头,工地、进厂,为了养家糊口默默工作,用双手创造出幸福的家庭;而部分建档立卡户,成为“懒汉户”,像梧桐树的果子掉在地上,4-5元/公斤,也不愿意去捡,这其实是大自然的恩惠,没有人员管理,待到农历十月就可以捡梧桐树果实,又有多少建档立卡户付出自己的小小劳力?又有多少贫困户真正明白积少成多的道理?又有多少家庭真正的算过家庭经济账?
观念上的贫困:
易地搬迁,实为贫困户脱贫助推器,却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观念,不管村干部怎么做思想工作,也不愿到城里工作,情愿在家耕种农业,为的就是过年有个过年猪,出现搬迁不彻底现象;危房改造或人居环境改造,国家出几万元帮助改房,村干部怎么解释也没用,宁愿住跑风漏雨的房屋也不愿改建,有的愿意改建却既不补钱也不出力,却还要求政府建个“冬暖夏凉”的房屋;国家部分项目落实到村里,如安全饮水工程、进寨路等,政府出资群众出劳,却有部分群众不愿参与本村公益项目建设甚至有这样的声音:“这项目是政府出力,不是我们群众”的滑稽之谈。
国家为了让农民致富,针对各地因地制宜引进产业,如白茶、油桶、方竹等长线产业以及高粱、辣椒、烤烟等短线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有不理解者和抗拒者,一心种植玉米而不发展其他新型引进的产业,这样心情我能理解,但这种传统的种植观念更需要改变,大家要头脑有经济、心里有算盘。因为我们农村,靠的就是一亩三分地,而我们就是要在这一亩三分地上种植出更有经济效益的作物,这需要大家改变传统的意识观念,理清新的思路格局,要有“物质转转转”的思想,比如种植同等面积的玉米和高粱,最终以价格转换来计算。同时,在发展种植的过程中,希望大家不要有错误的认识,发展经济作物不是为他人,而是为了自己,为了家庭有更好的经济收入。所以,在对待已经种植的经济作物时,要有对待玉米、稻谷的耐心和细心,要精心呵护,避免“重栽轻管”现象。如因“重栽轻管”现象造成的未能收入达标,那干部心里有愧,同时也会伤害大家种植的积极性,也会造成当地脱贫滞后。
要解决“思想上”和“观念上”的贫困,急需从“意识上”、“行动上”、“感恩上”做起。
一、我们要有急需从教育抓起,从小抓起的意识。这样的教育不是平常的教育,而是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强化学生素质教育、开阔视野;强化教师队伍知识拓展教育;同时强化家长的思想教育。只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长大后才不会出现“思想上”和“观念上”的贫困,这也是脱贫致富的长线抓手,这样,既有利于国家也有利于自己。同时,帮扶责任人不是简单的打打电话、召开会议完就抱着算账表格到贫困户家中算账就能脱贫的,这既费时也费财,对帮扶户不能施舍,而是利用掌握的政策对其牵线搭桥,不是吹吹闲事,而是给予正确的指导。
二、在增加家庭经济收入上要转变观念,从“行动上”着手。因地理条件的限制,出现的是“地无三里平”的现状,而像我们这样的农村,靠的就是“土地生金”,且暂无大型的厂矿支撑,为了家庭收支平衡,导致大量青壮劳力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农村则出现老、弱、病、残以及因家庭原因不能外出的人群。同时,在这脱贫攻坚的路上,党委政府为了不让一个老百姓在建成小康社会的路上掉队,在大力发展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也在大力发展农村有机绿色产业,让农村发展齐头并进。而在发展的过程中,个别群众也要在“行动上”跟紧发展的步伐。
三、感恩上的回馈。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让我们真正的迈进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教、房有所居、粮税不缴”,让我们吃不愁、穿不愁、住不愁、出行不愁。这样的生活,都离不开党委政府的关心,离不开大家对贫困现状的不满以及共同的努力和改变。
在今后的日子里,当基础硬件设施完备后,就得把当地的特色产品借助交通或“云上贵州”运输出去,真正让“黔货出山”,才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才能让群众致富,才能把在外出务工的青壮劳力吸引回来,让他们在当地有事干、有钱赚、有亲情、有爱情,让我们真正的有家的感觉,让老年人能享受天伦之乐。这是我们每一个当地人奋斗的目标,也是我的奋斗的目标。当今,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企业会辞去很多员工,形成全自动的机械化作业,那么会给外出务工人员带来巨大压力,当无很好的就业条件时,就会回到故乡。如果家乡无规模产业销售时,就会给家庭带来巨大经济压力。所以,我们现在需要的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思想上”和“观念上”改变,同时也需要在“意识上”、“行动上”、“感恩上”改变,要有危机意识,先做规模,在谈项目,先有行动,再有发展。
(编辑:东乡哥哥)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