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国经济的强势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面复兴,读经诵典已经蔚然成风。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人们常常犯难:到底哪些典籍才能称为经典?普通读者应该如何阅读经典?
华夏出版社新书《经典之门》的出版,可谓是恰逢其时。这套书由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担任名誉主编,由两岸四地的学术名家携手合作,精心编撰而成。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曾出版“新视野中华经典文库”丛书,汇集了中国古代哲学、历史、文学、佛学、医学等诸多领域的文献典籍共55种书。华夏出版社将各书的《导读》部分抽出、结集出版,成为我们所见到的《经典之门》。
哪些文献典籍是经典
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汗牛充栋,而且思想庞博,流派众多。影响较大者有道家、儒家、法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杂家与农家,加上西汉时期传入中国并逐渐本土化的佛教,有“三教九流”之说。各家学说虽“殊途同归”,但也“从言异路”,彼此之间差异甚大。譬如“列君臣父子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的儒家学说,与“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则亲亲尊尊之恩绝”的法家思想,历来势同水火。同一学派内部也不乏诸说分立。韩非曾说: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 即便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魏晋时代有玄学,宋明时期理学昌盛,清代的朴学也异常发达。诸家众说纷纭,典籍文献层出不穷。仅收入《四库全书》的典籍就达3500多种,可见典籍之多。众多的典籍文献中,哪些可以称为经典,哪些最值得我们去研读,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经典之门》首先解决了哪些文献典籍是经典的问题。
《经典之门》分为“先秦诸子篇”“哲学宗教篇”“历史地理篇”“文学篇”4册。其中,“先秦诸子篇”收录了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兵家的代表性典籍,“哲学宗教篇”则有易学、儒学、佛经和杂类,“历史地理篇”分“历史”和“地理经济等”两部分,“文学篇”有诗词、小说、散文笔记、蒙学四类。
“先秦诸子篇”以《〈大学〉导读》开卷,“哲学宗教篇”以《〈周易〉导读》为首,“历史地理篇”以《〈左传〉导读》起始,“文学篇”则将《〈诗经〉导读》列为第一,所收录典籍无不是中国古代文献中的经典之作。
《经典之门》也并未局限于儒家经典。其不仅涵盖儒、释、道等诸子百家和宗教的代表之作,也有被誉为“医家之宗”的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以及有“家训之祖”美誉的《颜氏家训》,还包括脍炙人口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唐诗三百首》等童蒙读物,甚至还收录了探讨在清末大变局中如何“安身立业”的处世奇书《围炉夜话》。经、史、子、集,无所不包。书中所收录的,并未局限于传统学术中的“经学”著述,而是指历史上那些经世流传、被人们奉为典范的文化典籍。对于读者而言,《经典之门》具有“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之功用。通过阅读《经典之门》,可以清晰了解中国古代有哪些重要的文化典籍,为人们有选择性地阅读经典指明了方向,是一部了解中国古代经典文献的重要著作。
提要钩元,治学涉径
《经典之门》也为人们阅读经典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清人王文清曾提出著名的“读经六法”,即正义、通义、余义、疑义、异义、辨义,要求考证字义、通读文章、引申扩展、提出疑问、区别差异、辨伪求真。“读经六法”虽不无可取之处,但因时移势迁,传统的读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阅读经典的要求。人们常见的“摇头晃脑”式的诵读对于儿童或许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对成人已不适用。
人们不仅希望读懂经典的思想内容,还希望能了解思想内容之外的更多知识。《经典之门》充分满足了人们这种知识需求——不仅对各书的思想内容进行了高度概括,还对书籍的作者、版本流传甚至历史地位、后人评价等知识也进行了详细讲解。更为重要的是,诸如在《〈论语〉导读》等篇章之中,为了便于读者理解孔子的思想,对《论语》的时代进行了专门介绍。《经典之门》一书提纲挈领,“提要钩元,治学涉径”,为人们阅读经典指明了路径。
客观评论的批判精神
《经典之门》对经典文献的导读,并不是一味吹捧,也能看到某些思想的历史局限。如《〈论语〉导读》从“人文精神的发扬”“尚德传统的简例”“心性主宰的显现”三个层次肯定了《论语》的理论贡献,但也对其“尚德”而不“尚智”,男尊女卑的历史传统,以及儒家思想的现实功用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种客观评论的批判精神,既是经典的题中之义,也是《经典之门》的可贵之处。
《经典之门》还特别强调其现代价值,提醒读者要警惕封建糟粕,注意汲取经典中的思想精华。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馆长李焯芬先生所作的《序》中说:“书中的每一篇经典导读,均是针对现代人对经典智慧的需求而写成的,因此既具有现代视野,亦契合现代人的需要。”经典文献中的思想可谓是“牛马同槽”,精华与糟粕并存。经典文献中的“政之所兴,在顺民心”的民本思想,马革裹尸、效命疆场的爱国情怀,勇于任事、经世致用的处世理念,即便是在当今社会仍有重要价值。但是,那些原本已被社会抛弃的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封建思想,现在亦有借传统文化复兴之机卷土重来之势。此类的文化糟粕,经典文献中并不少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因此,我们阅读经典一定要有所扬弃,学习其中的哲学思想,汲取历史智慧,弘扬高尚道德,倡导符合现代社会价值的思想观念。对于那些封建糟粕,要有警惕之心,并勇于批判。
收录内容有欠完整
当然,《经典之门》也有一些有待改进和商榷之处,其收录各家经典数量不均,经典内容有欠完整。《经典之门》的“先秦诸子篇”中收录了儒家的《大学》《论语》《孟子》《中庸》《荀子》,“哲学宗教篇”中收录有儒学的《礼记》《孝经》《孔子家语》《近思录》《传习录》,如果再算上儒家经典的《诗经》(入“文学篇”的“诗词”类)、《周易》(入“哲学宗教篇”的“易学”类)、《左传》(入“历史地理篇”的“历史”类),儒学典籍达13部之多。佛教经典也收录了《心经》《金刚经》《佛说阿弥陀经》等6部。但是,阴阳家、名家、农家的著作典籍却无一部收录。这种典籍收录状况反映了古代文化的主流思想,比如儒家典籍较多是与其长期占统治地位有关,但这并不能完整反映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先秦诸子的百家学说。阴阳家的五行相生、相克学说不仅对古代社会的国家政治和社会民众产生了重要影响,即便在当今社会仍被人们用于起名等日常生活之中。名家、农家也有很多重要的经典文献。遗憾的是这些并未纳入《经典之门》中。
《经典之门》或有需改善之处,或有可商榷之论,但瑕不掩瑜,其仍不失为一部引导人们阅读经典的重要之书——不仅内容简练紧凑,逻辑层次清晰,而且文字通俗流畅,为读者进一步了解经典内容、掌握经典思想提供了极大方便,值得仔细品读。
(作者为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