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海迪,南芳洲,这是中国残疾人中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创造人生辉煌,具有身残志坚的典型人物。不过,具有北方代表的张海迪女士虽然名气大,又贵为中国残联主席,但我却更钦佩具有南方代表,庶民般朴实的李芳洲女士。倒不是因为她与我的老乡情感,而是因为她以黑暗的世界神奇般创造出独特光辉灿烂人生之路。大家都知道,眼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超过人体任何一个器官和肢体。没有眼睛不只是生活在黑暗中,而是做任何一件事都只能在摸索中完成。所以她是一种传奇,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不屈不饶的,敢于挑战自我的精神。不用说残疾人,就是正常人亦为学习的榜样。
正文:
李芳洲女士的父亲来自安徽,母亲来自江苏,她出生于1950的成都,并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生活到如今。当阳光托起她那初飞的心灵,绿叶和鲜花簇拥起她那成长的脚步时,一场可以说是生与死的磨难骤然而至。就在她3岁那年的一次高烧中,导致了她这一生与光明从此失却了缘分。这场灾难对她来说,亦如羽毛脱落的小鸟,并在西风中与雪花一道飘零。当一个人从光明中突然跌落进黑暗时,必定有痛苦和迷茫,李芳洲女士也不例外。作为才3岁的她,当然痛苦是现实的,迷茫则是懵懂的。然而,她是幸运的,幸运的是她有对她不离不弃的父母亲。在她父母亲的倍至关怀和呵护下,渐渐地在她心灵中,点燃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信心的火种。在她6岁那一年,她进入了成都盲人学校开始了人之初的文化积淀。也就是在盲人学校这6年的学习生涯中,奠定了她那坚忍不拔,不屈天威的性格。
就是在盲人学校这6年里,她已经造就了不甘于命的性格,她不再甘于盲人学校这个禁锢的空间。1962年,李芳洲女士走进了健全人就读的初级中学学习。一位盲人与健全人同堂学习,各种困难可以说是不可想象的挑战。然而,她却以优等生的成绩在人生道路上递交了一份骄傲答卷。
1965年,初中毕业的她在老师的建议和鼓励下开始自学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等医学知识。通过4年的刻苦学习和实践运用下,为她的中医知识,推拿按摩以及针灸技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她得知当时的农村因为医疗技术人员短缺,很多病人只有凭天由命,自生自灭。凭着一腔悲天悯人之心,上善予人之德,全然不顾自己行动上的自我困难,毅然决定到条件极其恶劣的农村去济世救人,播撒爱心。
有付出就有收获,这是规律。有物质上的,有精神上的。还有的就是看上去是损失,可是在失败中吸取到经验教训,一样是收获。李芳洲女士在农村这段时间里,她付出了她的真挚、仁爱、善良,收获了乡亲们对她淳朴的友情、感激和敬佩。
十年浩劫终归去,神州大地春风拂。1978年不只是中国多舛命运的转折点,同样是李芳洲女士的命运转折点。就是这一年,她利用政策契机,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带领几名青年和盲人学员白手创建了一家盲人按摩诊所。凭着她那精湛的技术,高尚的道德情操,宽厚待人的品行,很快就誉满蓉城。一时之间,小小的诊所门庭若市。但她始终坚守着德行一致,济世救人的宗旨。
经过6年的奋斗,她再一次将人生推向另一个高峰,将事业谱写出更大的辉煌。她在按摩诊所的基础上成立了拥有几十个科室,涉足医疗全领域的“成都华西协和医院”。在当时还是公立医院为主导的社会里,作为民营性质的医院要想从千军万马中劈开一条血路,那是不可想象的困难和挑战。不只是医疗水平,服务态度,更是作为决策者的她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超常的智慧。这其实就是“山高人为峰和高处不胜寒的道理”。
世风日下,金钱成了普世价值观。医疗腐败,假药泛滥,医疗机构已经不再是治病救人,济世为怀的地方。这一切常常令李芳洲女士痛心疾首,茫然无助。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把道德奉为至上标准的她,不得不在2002年悲痛离开她一手创建并在她手中成长起来的成都华西协和医院。
在李芳洲女士管理、经营的企业中不只是成都华西协和医院,她还兼营着商场、旅社、工厂、幼儿园。她还先后担任了政协委员、残联副主席等职。曾多次被评选为优秀企业家、先进工作者和四川名医等。
在李芳洲女士行医济世的时间里,她曾经凭借高超的按摩和针灸技术,令众多瘫痪病人康复,并多次出席国际性的学术交流,在国内外刊物上也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因此,她的名气和技术一时间享誉海内外。1995年的世界妇女大会,她出席了北京分会并进行了演讲。
对于李芳洲女士的成就,国家政府也是相当支持和极大褒扬。在那段时间里,中国政府驻多个国家,特别是欧美的大使馆橱窗上都会醒目地贴上她的图片和文字介绍,以此来宣传中国残疾人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介于她的精神和成绩,张爱萍将军还为她亲笔书写“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八个大字以示肯定和鼓励。
在李芳洲女士离开她一手创建并经营的成都协和医院后,她并没有就此安享于生活。她看到在生活的高强度压力下,很多人的精神和心理方面疾病越来越普遍。介于此,她自修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资格认证。在义务性的心理咨询这十年里,她已经为几千位并成功地治愈和舒缓了众多的精神和心理疾病患者。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她接受了众多的因地震影响造成的心理病人。其中一位富商在痊愈后表示要向她支付20万元作为酬谢,在她谢绝中建议这位富商将钱捐给了地震灾区。
在李芳洲女士为患者进行心理咨询的闲暇之余,她并没有静心休息。她又拿起手中的笔,用诗歌来表达她对人生、生活和社会的认知;以散文,小说来诠释人生的价值。她已经出版散文有《情感硬盘》,诗集有《灵魂的香味》,并在今年成功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
李芳洲女士到现在已经接受过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杂志》、《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商报》等上千家媒体的采访报道。而最近一期则是今年7月19日《精神文明报》先锋榜样,用了一个整版来介绍她辉煌的人生和感人事迹。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87年,由新华社新闻司司长带队的世界12个国家40多家媒体针对她做了个人专访。
2013年3月25日,以“传递中国正能量·盲人女诗人李芳洲作品网络直播朗诵音乐会”为主题的大型朗诵会在成都上演。当此消息一经公布,一时之间,有知音、有朋友、有慕名而来的崇拜者,他们都义务性地积极参与到朗诵会筹备和召开工作中来。当朗诵会如期召开之时,无论是现场还是网络上都是掌声雷动,激情飞扬。当文字记录的情感在音乐的节奏中起伏,整个氛围中充满了感恩、感激和感动。
后记:
我是于今年7月份,在郫县的一次诗歌沙龙会上认识了李芳洲女士。当我第一眼见到她时,从她那整洁的着装,端庄的仪态上我无法将她与一位盲人联系在一起。她很谦恭和蔼,虽然她整整年长了我20岁,但她还是要求将我称呼她的“李老师”改称为“大姐”。在后来的几次见面亦或是每次通话中,本着一份尊敬,我都会亲切地喊上一声大姐。
大姐虽然是一位盲人,可是她通古晓今,渊博中外。在每一次谈话中,她总是会恰如其分地引用上中外的名人名言经典,诗词佳句。对历史,对现实,她一样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和诠释。面对任何人,她的脸上总是挂着和蔼可亲的笑容。她常说:“人都会有喜怒哀乐,但是我们必须像月亮一样要用光明的一面去照耀别人”。
大姐那敏锐的洞察力与记忆力,真的不得不令人肃然起敬。作为曾经的企业家,后来的诗人、作家和心理咨询师,她要求自己不但要有渊博的历史知识,更是要懂得当前政治动态以及社会动态。故此,她养成了几十年来每天必须收听新闻、看书的习惯。她说:“你要去疏导别人,那么你自己首先就要做到全面”。现在她还会每天坚持上网,利用网络更多地去了解社会,深入社会。当然,作为盲人上网的过程肯定是不同于普通人那么简单,这是必须拥有一种超强的耐力才可能完成的工作。对于一般人来说,一天、两天或许还可以,但是要能长久坚持下来,谁又敢妄言能拥有像大姐一样的恒心呢?
大姐作为一名成功地企业家,她也并不太多谈及曾经。她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之路,必须是向前看。无论是没落还是辉煌,都没有必要踟躇在过去”。
作为成功的企业家,大姐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金钱的积累和物质的富有,而她追求的是道德的高尚。她并不奢侈于生活,她没有自己专职司机,也没有自己的私家车。她的心中始终牵挂着别人,关心着社会,总是以一颗悲悯之心去祈祷和祝福那些天灾人祸。每次谈到社会上那些悲痛之事时,总会听到她那饱含深情的声声哀叹。“节俭自己,奉献他人”,这是她做人不变的宗旨,这也正是我一直倡导并在努力中以“食廉行俭,上善予人”为精神的楷模。
大姐就是一片绿叶,她用自己身体遮挡着骄阳的酷热,给予着别人荫泽下的清凉。
【编辑:黄先兵】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