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幸福指数与终极关怀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艾自由    阅读次数:11439    发布时间:2014-01-12

——从邵丽的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我的生存质量》说开去

 

河南著名女作家邵丽至今出版了两部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是第一部长篇小说,《我的生存质量》是第二部长篇小说。这两部作品虽然写官场上的事,却没有构陷阴招,你争我斗。所塑造的官场主人公食人间烟火,有苦恼徘徊,也有被生活裹挟的时候。他们的幸福指数似乎都不高,但却充溢着人性的温情。正如《我的生活质量》中贵为一市之长的王祈隆的自白:“我们虽然是官人,我们遵循着政治上的游戏规则,但我们也有自己的道德底线和良知。”因此,既可以当做 “官场小说”来读,也可以当做 “生存小说”来读。

 

 

《我的生活质量》以故事性取胜,接二连三的悬念、一波三折的故事精彩好看,读起来比较轻松,读后却很压抑。写的是来自农村的主人公王祈隆的成长史和奋斗史。他通过发愤读书,考上大学,毕业分配进了城。他心高志远,却过着落寞孤寂的日子。当他阴差阳错被已婚之妇许彩霞刻意设计结婚后,情感生活当然说不上有好高的质量。偶然机会,他走上了为官之道,晋升至市长,与黄小凤、李青苹、安妮的艳遇也没有多少权色交易,但情感的质量问题始终阴云密布在他的仕途。追求、挣扎、彷徨,内心中不为人所知的隐秘,始终未能被纯净的阳光照拂。王祈隆来自农村,毕生都与这个身份搏斗。他成为城里人,成为“官员”,获得了新的身份,但是却被原来的身份一直纠缠着,他生活在多重身份和多重意识的变乱和分裂之中。邵丽犀利地表现了这种分裂的深度:王祈隆恨同样来自农村的妻子许彩霞,但只有和她在一起,他才成为男人,而面对城市的、没有泥土的和烟火气息的女人时,他几乎是无能的。所以,“我的生活质量”注定不高。著名评论家何镇邦在《关注精神生活的质量——长篇小说<我的生活质量>》读后》一文中精辟指出:“小说从王祈隆的奶奶从小要把他送回城市写起,然后又多处渲染王祈隆娶许彩霞让他奶奶感到失望,写许彩霞一家同城市的格格不入,最后写到王祈隆在安妮面前所表现出的自卑,这种乡村与城市精神距离或者说心理隔膜的渲染,可能正是小说所要表现的主旨:在奔小康的进程中,无论是‘官人’还是普通人,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亦即他们的精神世界的提升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比城市化的进程亦即物质建设的进程更重要。”

《我的生存质量》以反思性取胜,故事性不强,书中随处是随笔式叙述,读起来有些艰涩,读后却有耐看回味之感。叙述交叉纵横,“我”与丈夫女儿、爸爸妈妈、公公婆婆构成一个故事主体,“我”的小说人物金地、苏天明构成另一个故事主体。讲述作为女作家的主人公“我”遭遇的一场人生变故后的追问与反思。某一天,周围的一切依然如故,“我”坠入一个自认为永远不会落入的境地。没人能在历史、现实、亲者、仇人、爱与恨、逃避与面对的夹缝中独善其身。所谓想透了,无非就是伤透之后能在遍地灰烬中浴火重生。 在现实的低处,“我”感受到人世的冷暖,接受灾难的一切馈赠。“我”坦然面对曲折幽微复杂的人情人际纠葛,满怀慈悲之心,重新审视生活,辩证看待家人、父辈、朋友和生活的厄运。写的是“我”的父亲、“我”的老公敬川、“我”的朋友陈琳的丈夫周健、“我”的小说人物金地的老公苏天明等人的官场,却不是常规意义上的官场小说,而是对生存质量的探讨和追问。两代男人在官场上沉浮起落,内省中盘根错节,生存中翻云覆雨,而他们最亲的女人们愁肠百结。站在权力之外更贴近更真实更透彻讲述官场的生存质量,特别是对官场人性和幸福指数的深刻反思,使邵丽的长篇小说越读越有味!

 

 

十年磨一书,《我的生活质量》、《我的生存质量》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关注度都较高。

《我的生活质量》2004年1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2013年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作为“朝内166人文文库•中国当代长篇小说”之一再版。出版之前就在《小说选刊·长篇小说增刊》、《小说月报·原创版》、《中华文学选刊》等刊物上选刊过。曾获首届“华夏作家网杯”《中华文学选刊》文学大赛特等奖、第二届河南省文学奖、第四届河南省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2008年10月,《我的生活质量》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该书责任编辑王干认为,关于青春和爱情我们读到无数优美的篇章,可官员的青春是不是青春?官员的爱情是不是爱情?邵丽把笔墨落在了这样一种特殊人群的情感生活状态上,冷峻而温情,温馨而残酷,是一种拷问,也是一种悲悯。全书书写了青春的惆怅,追问的是“我的生活质量”这样非常人性化的问题。这让邵丽写官场而跳出官场,官人也好,百姓也好,城市也好,乡村也好,都有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的差异,人性的完美和人的完善,就是抵抗低劣的生活质量。该书另一名责任编辑脚印认为,王祈隆在官途上越光鲜,他生活的底色越暗淡、反省的意识越浓厚,生活质量问题越突出。到了二十年后和成功不成功的老同学们聚会,人生的追求,春风得意,风花雪夜都被王祈隆放到了质量的衡度上了,他看到了那么多酸涩、尴尬。在这个角度上,王祈隆的视觉很有点社会学的眼光了:成功人士的生活质量是个问题。邵丽把平步青云,一呼百应的官员下放到“人”的层次上去观察,心平气和地看那些去掉权力光环的人,这样,她看到一些“有趣”的事情,看到人性背后的矛盾和尴尬。王祈隆生活在秩序中,生活质量却在秩序之外。

相隔十年,《我的生存质量》2013年5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之后,2013年6月入选《中国图书商报》推出的“2013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二季”,《长篇小说选刊》2013年第4期选刊。《长篇小说选刊》编辑赵文广在同期评论《谁都不是一座岛屿》一文中认为:这部名为“我的生存质量”的作品,表面上写的不是一个由“我”主演的故事,而是我的生存环境。“我”的生存环境,直接指向人,指向与我相关的人,从至亲的父母、丈夫、子女到偶遇的黄牛、道士,从触不可及的父辈的历史到及不可解的晚辈的态度,从现实人事的纷扰到虚构世界的纠葛。邵丽在文字里穿梭于四个以上的维度,以确立“我”的形象。这种写法让我放下书后有一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震动。对大多读者来说,打动人的还是人,人物不成立的话,故事就是谎言。一个人的确立,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叙述他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反射出他对世界、对自我的认知。而邵丽作了一次冒险,她擦掉了可能出现的繁复多样的条件设定和叙事技巧,直接拎出了骨架,直接曝光了人的内部结构——如果你对作者曾经的作品有什么不解,在这里很可能找到答案。通过阅读小说,我们仿佛与正在进行创作的作者一同描绘、修改、观察、思索,最终使“我”得以确立。这种对自我和创作的双重焦虑折磨着作者,使作者几乎出于本能的进行了一次回炉重炼般的写作。这次邵丽在小说里将虚构、现实、理性、情绪化熔合在一起,近乎勇猛地冲向了自已,去获取真实,寻求重生。在这个过程里,我们收获了足够丰富的果实,它们饱含激情,累累缤纷,令人感动。而河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孙荪认为:邵丽《我的生存质量》中的“我”,在丈夫突然出事被抓,感受到从前没有感觉到的一切,也开始理解已经生活过却没有理解的,原来的世界以新的面目和姿态在面前通透起来,灾难没有把人击跨、毁灭,却使“我”的精神和心灵上有浴火重生之感。《我的生存质量》是本有思想的书,是觉悟之书。它以文学的方式表达灾难给予的馈赠,是一部走进人心深处的作品。该书能够让人从无边的痛苦中发现生命价值,走向平静,走向真正的希望,让人感受到生存的质量。

 

 

邵丽长篇小说的特色,还表现在富有生活情趣和睿智哲思语言得心应手的运用。如果说在《我的生活质量》中,是小试牛刀的星星点点:“闲适不光养人的身体,也养人的思想。”“尽管快乐不只是一件衣服,但一件衣服可以让你不快乐。” “儿女未来的光荣历史里面,历来是和着母亲的血泪的。”“也许,爱和恨就是事物的两面,正面是爱,背面就是恨。恨是爱的背书。”“农村的贫困是单纯的,仅仅是物质上的匮乏而已;而城市的贫苦却是双重的,既有物质上的贫乏,又有精神上的恐惧。他们更像是踩在高跷上生活,一脚踏空就会呼呼啦啦塌下来。”“人有时候是天使,有时候就是魔鬼;对待天使的时候就要像天使,对待魔鬼的时候,就要像个魔鬼。”“荣耀是成功者的战利品,但他们的暗伤却常年不能愈合,英雄泪都是洒在自己的床头的。所谓官场就是战场啊,在哪一个朝代,哪一种体制之下,终不会是坦途。”那么在《我的生存质量》中,则是信手拈来的蔚然大观:“所谓命运,无非是这样一种东西:除了死亡的结果是你预知的,其他的一切,在没有发生之前,你都无法知晓,甚至一点先兆和口信都没有,但又必须硬着头皮去经历它。”“对于苦难,我们好像理解为就是悲哀,姿态比苦难本身还低,我们被苦难压迫着,根本无法超越它。我们靠描摹苦难的细节煽情。这不能显示我们的悲悯,充其量只是可怜,因为真正的悲悯要有足够的尊严——不管是悲悯者本人还是被关注的人。” “一个有个性的官员可能会犯很多种错误,可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官员,本身不就是一个错误吗?” “红颜祸水这个词,似乎从来不会过时,它像历史的牛皮癣,总是长在除了自己看不见,人人都能看见的地方。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好像它是成功的最后的也是最丰盛的一道大餐。”“婚姻之所以出现问题,就在于我们太在乎对方。”“对于经营一桩婚姻,需要很多个不能忽略的因素,而破坏它,只需要一个小小的理由。”“像大多数喜欢浪漫的女人一样,她的婚姻很不幸。浪漫是恋爱的发酵剂,却是婚姻的毒药。女人不会在恋爱里浪漫是过失,在婚姻里浪漫,则是罪过。”

“有时候,一个人的生活条件越优裕,选择的余地越多,她的幸福就越恍惚,痛苦也就越细腻。”“上帝不会让任何人走回头路的,你生命中的所有一切,都是应该有的。如果没有,就是你不该有。”“人的死不是一次性的,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一点一点死掉的——先死掉的是梦想,然后是激情、胃口和睡眠,最后才是呼吸。”这些哲思妙语,的确值得慢慢品读。难怪《我的生存质量》出版后,有心读者归纳的“《我的生存质量》经典语录”、 “《我的生存质量》语录百句”等文在网络上发表后,不少读者纷纷跟帖评价和转载收藏!

 

 

邵丽现任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曾在机关工作多年,接触过大量的地方官员,而其父母和丈夫也都是地方领导干部。这样特殊的背景,使得邵丽的长篇小说通过“还原官人生活”来构架的 “官场小说”或者说 “生存小说”写起来得心应手。她坚持用阳光的心态写长篇小说,探求外表光鲜的官场中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探求如何让幸福成为官场中人的终极关怀。进而让我们认识到,幸福就是让人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当“幸福感”成为中国人生活的终极关怀,当普通老百姓感觉幸福像花儿一样,才会创造真正的和谐社会,才会实现“中国梦”!

邵丽出版的两部长篇小说揭开了官场神秘光环笼罩下的不神秘的一面,特别是把权力与情欲分开,把官场中人变为日常生活中人,人性情感细致入微的刻画入木三分,是探讨当代官场内外精神困境与幸福指数的长篇小说力作。如果说《我的生活质量》是由外及内,是一种“进入”官场的姿态。而《我的生存质量》则是由内及外,是一种“逃离”官场的姿态。那么第三部,会叫什么名字,又会以什么样的姿态写官场呢?当仔细品读过已出版的《我的生活质量》、《我的生存质量》后,《我的生命质量》这个书名闪过我的脑海。生活质量、生存质量乃至生命质量,步步推进对人生的幸福指数与终极关怀的反思,组成的人生“质量三部曲”自然值得期待!

 

艾自由,云南威信人,毕业于昭通学院中文系。至今在《文艺报》、《云南日报》、《杂文月刊》、《中篇小说选刊》、《作品与争鸣》、《边疆文学.文艺评论》、《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评论200余篇,与人合著有《昭通文学三十年》。曾获云南精神与文学艺术论坛征文奖、云南省作家协会2012年度创作奖、2012—2013年度云南省职工“读一本好书”征文奖、第五六届云南杂文奖、第四届昭通市政府文学奖。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昭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现供职于中共昭通市委组织部。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910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