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自嘲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二秧子    阅读次数:13222    发布时间:2020-11-01

从认知事物的十多年以来,经历的东西少不了多少,亲眼看到有些人把一些事弄得毫无意思而感到愤恨,生活当中满是充斥着那些让我厌倦的市井圆滑,从这些人嘴脸当中吐露出的嬉笑,相比乡野村夫的憨厚,我宁愿和第二者打交道,少了一些套路,也少了一些丑恶。

在当前整个社会大环境当中,生活懂得中庸的人却是活得最自在的,可他们活得却一点也不平庸。往往那些习惯把整个时代赋予的东西都强加给自己的人,反而活得很累,会觉得自己整天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换句话说,即便如此,你自以为说话的深度和你生活的品位有能有多高?既然自认为没有炒作世界的勇气和野心,就别把自己的地位捧得过高,捧得越高摔得越疼,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

在我朋友的观念里,口头上认为我很优秀。至此,我从未觉得自己比别人优秀,与人相处当中本就不应该有次第之分。可能在某些单方面,我做的只是比别人多做了一点点,但好不好,成不成功,这不是一个现在能够定义的问题,或许功成名就又或许一败涂地。但凡时间能够快一点,也能早点揭晓最终的答案。

我之所以想知道最终的答案,哪怕就算是一败涂地,也仍然心甘情愿。其实这已经是后话了,倘若我一点也不在乎结果,那我也不会奢望时间走得快点。我尝试选择自认为正确的路,真当我知道会一败涂地的时候肯定会毫不犹豫的在中间会听从别人的部分建议,及时改之,话说这又仅仅只是一个参考,决定还是得靠自己来做,毕竟以后的时间里得靠自己一步步摸爬滚打。

时间必然会磨灭很多东西,比如说坚持、格局、野心,但特别是在人的本性这一块,我个人觉得这是最明显的。人性对眼前的功、名、利、禄根本毫无抵抗力,有人抛家弃子为红颜、最终舔了狗,一无所有;有人为美人弃江山,最终三尺白绫,国破家亡;更有人为万贯金银,最终掉了头,遗臭万年。这些都是从古至今对人性最好的见证,到如今社会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人之初,性本善虽说人性与生俱来。但我想人性更多的是后天的学习形成和自己对未来的发展期望,这里又不得不提及一个如何做人的问题。我之所以会认为别人对我的称赞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究竟明白我自己是几等货色,装了斯文,露了痞性。

见识尚浅,其实论做人我真道不出一个所以然,但是我想把自己做好,做到自己满意的位置为止,也并不为过。说实话在我看来,做人不简单,但也不是特别难,一个人的为人修养来自于家庭,也来自于平时的学习积累,当然也和周边接触的人有关,古话说的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曾几何时,我单纯以为有钱有地位,完全可以把所谓的为人修养以及处事处理得很恰当。但真正的面临一些为人问题或者是解决人际交往关系时,某一些思路就会受到限制,显得捉襟见肘,对于自己的为人本领就产生了一系列质疑,对处理方式,毫无思绪,百思不得解,谈及解决方法,更是无从下手,解决此种问题的方法也就是时常反问自己个究竟,恰或不恰当!

俗话说:看别人不爽,是因为自己的修养不够。其实我内心是认可这句话的,但另者论:当都看你不爽时,难道都是因为他们的修养不够。于是甚至让我觉得修养这两个字,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也就是因为于此,还是得从为人修养谈起,何谓修养,即就是人的气质、内涵深度及日常行举止、谈吐及思想意识是否得体,好修养有多因素决定综合体。甚至乃至于家庭教育环境、人性本质否善良、学识否渊博、自信、细心、会换位思维特别要懂得注重生活细节比较会能别人着想。

有意识提出样疑问应该说本身就是一种修养了,其余的就从生活当中去汲取说需要的养分。

谈到修养来源于生活当中,我听过这一段话:你现在看不惯的所有现状都是来自于曾经的不够努力,而这句话又似乎矛盾,究竟什么样的努力才算得上是足够的努力,每个人在每个时间段都会遇到一些挫折,乃至是困难。正如我跟另一位同学说的道理一样,现在所有的东西都是来自于曾经的选择,倘若曾选择放弃,固然你就不会有如此多的烦恼,但你选择了,就应该尝试去接受,去面对现在所有的不期而遇和颠沛流离,这才是作为一个男人对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这大半年来,我多了一份懒惰,也多了一份痞性,又好像多了一丝丝市井圆滑,在与别人的交谈过程中,某些时候我感觉我自己都变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甚至大多数人都认为我这是在一味地追求物质,其实也一点不过分。他们说的没错,我现在的确忘了最初的目标,更或者说成是信仰。

生活本不应该是这样,人生也不应该,一辈子更不应该是这样,对吗?

 

作者简介:二秧子,土家族,贵州铜仁思南人。在读本科,阅文旗下作家,著有小说《阿A》。作品有《凌晨一点》、《山神》、《我的父亲大人》、《神之怒》等,作品常见于贵州作家网,贵州文学、美篇,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1210267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