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正式公文代表的是机关的“形”,那么综合性文稿代表的就是机关的“神”。综合性文稿作为一种机关单位的内部文字材料,无论是基层还是上级机关,在组织起草领导讲话稿、工作汇报、情况反映、述职报告、经验做法等文稿时不单能展现个人理论素养和知识储备,更能体现一个机关单位的作风。现如今,深究各种不良文风背后都可以发现,机关作风走偏走歪才是造成其滋生蔓延的根源。
第一,八股文风的背后是扭曲的政绩观。能够做文豪固然好,不过对于大部分机关文字工作者而言,在有限的职业生涯中并无法达至这一境界。文稿服务于场合,综合文稿的功能也决定了其趣味性、学术性、文采性有限,并不是每篇综合性文稿都要像论文、报道、散文、诗歌一样发表刊登,广为人知。所以文采格律并不是综合性文稿第一位的要求。勉强为之只会造成文稿冗长轻浮,言之无物、八股生涩。一些单位综合性文稿就是犯了这样的毛病,标题是对仗了,连词串词也多了,起承转合也有了,语言也生动华丽了,可是篇幅也被拉长了,关注点也被转移了,实质内容也被冲淡了,整个文章的立意其实被拉低了。综合文稿以文采论高低,以格律为标准不能简单归因于一种个人风格或个性,有些单位一贯唯上不唯实、讲求排场、急于求成、好大喜功的个人主义作风才是催生这类文稿得到追捧的动因。试问这样的文风背后又会有多少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的影子呢?
第二,空洞文风的背后是浮浅的工作认识。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 。一份能让人认真听,记得住的综合性文稿自然应承载各种调研成果、工作中的深刻见解。可有些文稿通篇只谈成功学、方法论,甚至树了一个又一个的愿景目标。听后虽然觉得有道理,但就像一拳打在棉花上,事后对工作也无多大助力。这种“心灵鸡汤”式综合性文稿,缺乏对所谈事物的深度认知,就像外行人说内行话,自然只能漫谈“哲学”“情怀”“思想”。加油鼓劲、鞭策后进并不是不需要,可对于公务人员,平时告诉他们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更重要、更必要。一份文稿在决定起草之前,有没有留出时间学习、调研、分析、论证,有没有重视现有理论成果的提炼,不光取决于文稿的重要性,还反映出单位对于任何一项工作的态度。为了写而写,言都无物了,做事还能有实招吗?最后必然只是草草了事,敷衍应付而已。
那么,文稿出了问题是不是起草人自己的原因呢?现在很多单位都说缺“笔杆子”,但又培养不出“笔杆子”,认为现在人变懒了,能力素质下降了,面对单位要求难以适应了。其实不然,迈入21世纪后,我国公务员随着“凡进必考”、分类管理,学历素质明显提高,文字能力只有相对不足,能力整体进步明显。在机关起草综合文稿也确实辛苦,但这并非让人退却的原因。从成就感来说,一份好的综合性文稿自然经得起时间历练,值得从不同角度反复学习总结,值得后辈三顾茅庐求教。从职业发展来说,文稿起草集公务员各种素质能力为一体,最能锻炼人,也最能帮助个人提升格局。可以说,在公务员队伍,综合文稿起草仍是一个能吸引有才之士的岗位。对于不能驱动优良资源聚集的原因,经济学上有个“洼地效应”理论,一个良性循环的氛围,自然会将最优的资源集中到最需要,最能实现生产要素价值的领域。反之就会出现内卷化现象,一个无法实现生产要素价值的环境,无论花费多少时间精力,各种资源都不会聚集。单位重视起草综合文稿只能说明工作重要,不能代表工作吸引力增加。反而在不良作风带动下,综合文稿起草工作自然也会像其他工作一样被带歪走偏,不再真正讲求实效,守正创新,自然会变得“长、空、假”,而起草人只会越来越陷入其中,精于此道而不自知。即便有清醒者,在那样的氛围下,也不愿去做一个“异类”,反其道而行之,去追求文稿的“短、实、新”。
综上,一个机关单位出现不良文风时不要以为换换人就可以解决,机关单位的政治生态才是真正值得警惕的地方。
(编辑:李显松)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