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弘扬“大发渠”精神,构筑“精神塔”高地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省桐梓县经济贸易局办公室 黄炜    阅读次数:28470    发布时间:2021-02-07

在贵州省遵义市平正乡,有一条绕过三重大山、穿过三道绝壁,全长7200米的大发渠,是时代楷模、共产党员黄大发用36年的时间,带领团结村的乡亲们在高山绝壁上凿出来的一条清渠,它不仅养活了全村上千口人,还解决了群众饮水困难。为了这条渠,黄大发从年轻小伙儿干到花甲老人,一生只为一清渠。所以,为了弘扬黄大发艰苦奋斗的精神,这条水渠被命名为大发渠

立下愚公移山志,劈山引水为人民。大发渠难就难在要绕过三重大山、穿过三道绝壁。水渠的擦耳岩段,是整个工程中最险峻的一段,最窄的地方不到10公分,足见其险峻。在一般人的眼里,在这里修一条水渠,比登天还难。然而,事实胜于雄辩,黄大发带领村民们修成了这条渠,这就叫人定胜天。因此,我们干任何事,都要有人定胜天的自信。有了自信,我们才会去努力。有努力,才会有收获。

咬定青山不放松、为民谋利终不悔。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修成这条大发渠,并非一帆风顺。第一次历经12年,没有修成。看来,这条渠注定要胎死腹中。然而,黄大发偏不信邪。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站起来。修渠最艰险的就是测量,开山放炮,第一次失败就是缺乏这方面的技术,村里想花钱请施工队来,可谁都不敢接。黄大发就自己干,缺什么,补什么。学好技术后再出发,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渠成。人不站起来,就是失败。站起来了,才会看到美丽的风光。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失败是成功之母。所以,黄大发那怕是粉身碎骨,也要以血肉之躯劈山修渠,以实干苦干的精神带领乡们亲力拔穷根。

办法总比困难多,誓言化为甘露香。共产党人干任何事情,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不能一遇到困难就放弃,要想办法克服困难。相信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在一般人看来,黄大发经过12年修渠的失败教训,已是黔驴技穷了。但是,黄大发没被眼前的困难所吓退,而是积极想办法,学习修渠技术、争取资金扶持,万事俱备之后再出发,最终修成正果,让曾经被嘲笑吃不起大米饭的草王坝村民挺起了腰板,让乡亲吃上白米饭的梦想终于实现。作为团结村的领头雁,黄大发27岁就成为了村长,可以说是年轻有为,不干修水渠的苦差事,肯定也能干个30多年的领头雁。黄大发考虑的不是个人的荣辱得失,而是全村人的衣食保暖。正是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让黄大发一而再、再而三地开启了修渠的艰苦历程,终于拨云见日,一江春水向东来

愚公移山精神值得发扬光大。36年初心不改,终于在绝壁凿出通天渠。前进的道路上,总会有崎岖和坎坷,不可能一帆风顺。修渠这种浩大工程,特别是要在绕过三重大山、穿过三道绝壁的悬崖峭壁上修建水渠,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黄大发正是这样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厚积薄发,终于让大发渠成为助力当地村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泉

艰苦奋斗精神是大发渠修成正果的一剂良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上不会掉馅饼,幸福都是靠奋斗出来的。大发渠的修成,就是艰苦奋斗的产物,是黄大发36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地艰苦奋斗的结果。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今天取得一切成就的精神基石。大发渠凝聚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地标,而这一精神地标,共同构筑成了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新时代贵州精神高地,是每个贵州人的精神灯塔。遵义人民在发扬光大大发渠精神的同时,必须撸起袖子加油干,要有甘当孺子牛、敢当拓荒牛、乐当老黄牛奉献精神,才能让贵州牛气冲天,让遵义人民再次谱写出一曲曲激情燃烧的颂歌。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351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