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走出周祥家,梁尚贤才发现村长家的儿子带他们找到周家就已自个儿回家。他们没办法,只得按照表册中学生的家庭住址一路走一路问一路找。之后又走访了赵传和柳彦军家。
虽说走访的三个人都住一个村,但望川镇山多路远,就这三家都是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了。走访完第三家,已是四点多钟,梁尚贤他们还得赶回溪水村的集市上坐末班班车回镇上。溪水村一共就两班车往返镇上,一班早上八点半发车,一班下午五点半。
上车没多久,小王和小杨就打起了盹儿,溪水村到镇上的是盘山绕水的坑洼土路,车一路颠簸不停,这俩人还是睡着了,说明是真的累了。梁尚贤也满身疲惫但是却无睡意。车沿河而走,夕阳斜照,洒下一片温柔而明丽的余晖,照着反方向流走的河水,照着农历八月间成熟待收的玉米和稻谷,照着这辆行走山路间的中巴车。傍晚的河风与山风交杂着吹过,梁尚贤微微觉出一些舒适与惬意,思维也在风中飘飞缠绕。
周祥是想做农民不想读书,赵传是沉迷于老虎机最终无心学习而辍学打工,柳彦军是上学期间偷别人东西被打断了腿在家养伤并且家长不想让他继续上学。就这三个人,有两个显然已经无法劝返了,另一个呢也还要反复对家长做思想工作。
赵传和所有梁尚贤见过的少年打工仔一样,染黄的头发,鲜艳的外套或西装不伦不类,说起话来不时透出一种奇怪的浮夸。但是他最后说出的那番话又让人心生感慨:“老师,读书不是不好,我们也想过好好学习,可有时候阴差阳错走错了几步路,或者有的人天生就是听不懂老师的课,最后,我们选择放弃。既然如此,你们也不必强求。”
柳彦军似乎对自己的偷盗行为并没有愧疚,被打断一条腿好像也不足以给他多么深刻的教训。他说他腿好了就去学校,他并不想四处浪荡也不愿去打工,但是对于这样的少年学校又该怎样引导和教育呢?
梁尚贤靠着车窗望向车外,山脚到山顶,庄稼的生长态势由好到次递减,懂得这个特点的农民,常常是山脚种水稻,山腰种玉米和大豆,山顶种土豆和荞麦。农民因地制宜相对容易,教师因材施教却并不是一般的难,但是如果教育没有针对性,像望川这样的落后地方,常常是挽留不住学生的,梁尚贤自嘲:就像山留不住水,逝者如斯。
回到学校汇总走访情况,每个村子的情况都差不多,一部分学生是认定自己读不了书,厌学恐学畏学,离开学校后最佳选择就是去外地打工;一部分是看别的同龄人打工回来有了自己的钱,盲目跟风相继辍学。几个走访小组第一次走访回来就泄了气,因为所有人皆深知要将辍学的37人全部劝返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004年12月6日,“两基”省检小组如约而至,但是几个月反复的走访劝返,最后回到学校的也只有6人。望川中学的教师没有周末,每一个有辍学的村子,他们走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户有辍学生的家庭的大门,他们至少敲了三次。每一个辍学生的走访记录都详细得令人发指,十几岁的人啊,其事迹记录的密集程度超过了古代帝王将相的传记。可是那又怎样,没人看什么记录,没有人会在意什么工作过程。数据说话事实会说话:望川中学辍学31人,严重拖了H县“两基”攻坚战的后腿!
校长被县教育局长约谈,具体是怎么谈的谈了些什么梁尚贤只能猜测,但是望川中学负责“两基”工作的是他呀。梁尚贤特别自责,虽然他也不知道自己哪点需要自责可就是满心满脑都是乌压压密不透风的自责。然而,校长从县城回来后并没有责怪他,只是无比疲惫地说了句:“没事,是我们用错了方法。”
那么,对的方法是怎样的呢?
第二年,也就是2005年检查到来前两个周,望川中学的老师们一个个村子通知辍学生家长:在迎检周辍学生必须回学校上学,迎检期间学生住宿和饮食由学校统一承包安排。百般忙碌千般辛苦万般哄骗,最后还是有三个学生没有回来。又一次,望川中学拖了全县后腿!并且这一次检查组明确指示,不仅是从望川中学流失的学生,就连那些在小学时就失学、辍学但是学籍属于望川镇的学生,也必须追回!
那以后大半年,梁尚贤一边要巡视青壮年扫盲班的情况,一边要继续安排组织走访劝返,另外还要时不时到各个完成省检验收的学校学习经验。他不能抱怨也没有时间抱怨,总之一句话:这些都是他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除了扫盲班情况尚可,走访劝返小组的老师已经失去了耐心耐力,因为除了原来辍学的那批学生,半年来原本在校的学生也有十来个出于各种原因不来上学了。至于他辗转各校的学习,学习到的经验也都是些大而无当的空话,对“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毫无借鉴意义。
2006年,梁尚贤差点就疯掉了,可惜还是差一点才疯,因为在这一年的六月,望川中学终于通过了“两基”攻坚省检。至于是怎样过了省检的,梁尚贤不想说,可是就算他不说,望川中学的师生也知道,望川镇所有人也都知道。
后来2006年12月份的“两基”攻坚国检时,梁尚贤不在场,他生病住院了,刚开始他一口咬定是肺癌,住院半个月后发现是肺积水,接着又住院观察、治疗了一个周。他还没出院,就得知了望川镇……H县……G省“两基”攻坚达标的大好消息。
望川中学的老师及校长都等着他出院,感谢他想出了那样一个应对“两基”的好方法。只是,他终究没有接受那份感谢,因为那不是他独创的方法,而是无数的学校都在心照不宣地使用的方法。还有就是,他没有选择继续做一名教师,而是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梁尚贤不会忘记,那一年他三十八岁,教书整20年。
(编辑:黔州)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