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中篇 >> 正文

师者·第十五章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木色    阅读次数:17258    发布时间:2021-08-21

夜里路上车少,向小苒放慢了车速,任自己的小车缓行于黑暗中的马路上。道路两旁那连绵山峰的暗夜魅影,一道一道从霍君君的眼角余光中掠过,一帧又一帧,像是某个怪异的梦境,让人心生压抑却不可逃避。

霍君,你说是不是所有教师都要遭受家长的误解?又是什么原因让家长或者整个社会对教师这样不友好,甚至肆意践踏他们的尊严?霍君君很难听到向小苒这么严肃地说话,严肃中有一种陷于沉思的困惑与疲惫。

你在说李清雅老师吗?

我在说很多老师,我在说你,也在说我。

我的话,可能是年轻吧,没有经验,不懂得与家长交流沟通的技巧。也没什么阅历,不会揣摩家长的心思与想法。

每次都是这套说法吗?每次都自我归咎以息事宁人,这样你真的不觉得委屈吗?你听说过吗,这个世界上,有人不愿意莫名其妙就给闹事的家长道歉,于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来反抗,难道他们的死因仅仅是死者自我认知的偏差和心理的脆弱吗?

小苒,如果是我,我反抗的方式永远不会是自杀。如果是我的错,我不愿畏罪自杀我愿意改过重来,如果不是我的错,我定要活着为自己讨一个公道!

向小苒仿佛能看到娇小的霍君君眼神坚定据理力争宁折不弯的模样,带着笑意说:我相信你。

其实,那天杨磊家长闹事之后,我从图书馆的教育教学杂志上找了不少分析家师关系的论文来看,大概了解了一些影响家长与教师关系的因素。

见向小苒没有说话,霍君君也就安静了下来。半晌之后,才试探性地问:你一定觉得我很学究古板教条主义吧,应该也不会想听我那些我从书本上看来的理论指导吧?

不,霍君。你知道别的老师受到家长责难之后是怎么做的吗?是埋怨是愤愤不平甚至是卸责渎职,你是我见过唯一一个事后真正反思分析原因的人。你会是一名好教师。

咳咳,你不怼人我很不习惯。霍君君手臂真的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还有,你最后那句话真的太像校长们的语气了,我很害怕的好吗?

哈哈,那么小霍老师,你就给向校长汇报一下你对家师关系研究的心得吧。

影响家师关系的因素有很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我总结了一下,主要原因有四点:一是家校互动的状况,二是家长自身的因素,三是教师自身的因素,四是家长和教师对学生发展的不同期待。

向小苒略想了想,说:嗯,说得还比较全面,但是总觉得太笼统。

不急呀,向校长,且听小的一一道来,霍君君夸张地清了清嗓子,其中,家校合作体系完善、家长与教师联系频繁的学校,家师矛盾较少,家师关系会更好;另外,就家长自身的因素来看,家长受教育程度越高,其与教师关系越好,父母参与孩子生活与学习的程度越高,其与教师关系越好,家长教养孩子时压力与焦虑感越低,其与教师的关系越好。

我觉得说得很有道理,也比较符合我个人看到的教学实际。

谢谢向校长,校长谬赞了!

去你的,我是说真的啦。

霍君君忍住笑意接着说道:第三,就教师自身因素而言,很多教师认为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是影响家师关系的关键因素,其实不然,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他们的专业精神和专业责任在家师关系中才更为重要。最后一点,数据表明,在学生上高中之前,教师都比较关注学生品德、个性品质和考试成绩,而多数家长则更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这就导致了家校教育的不一致性。

原因分析得很到位,我们的小霍老师真真是一个敢于直面问题和矛盾的研究型教师呢,那么解决问题的方略呢?

向大怼,你不是校长,那些对策建议对你说了也白说。

没关系,你不说我说,第一,学校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家校合作制度;第二,对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进行家校合作方面的专业培训;第三,由教育部门牵头,培养家长家校合作的意识,适时实施一些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

霍君君听到向小苒语速极快地连续说出三条建议,并且条条在理,说内心不钦佩是假的,但是嘴上还是忍不住泼了一波冷水:说得容易,但是切实施行却难。另外,就我们学校的实情来看,我觉得当务之急是建立一条家师矛盾处理的透明通道,在处理家长与教师,尤其是与班主任的矛盾时,遵循一定的流程,透明、公平、公正,既不要让认真负责的教师受尽委屈灰心丧气,也不要加深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误解。

霍老师说得好!向小苒语气激动,霍君君觉得要不是还开着车,她一定会手脚并用,鼓掌以示赞同。可惜啊,多少年少天真的美好教育愿景,无一不是败在了教育现实和现状面前。

车速渐渐快了起来,不多久霍君君便看到了市区天空中氤氲笼罩着的朦胧昏黄灯光,那是一种不自然的光,却也是现代人早已习惯了的光。仔细再看,可见夜晚的雾气在灯光中升腾缠绕,丝丝缕缕似有还无,仿佛仍旧保持着天地初开时的柔韧与执着,不眠不休不死不灭。不只是霍君君,向小苒也看到了那雾与灯的较量,有那么一刻,她竟莫名有些感动。

 

 

(编辑:黔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38936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