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时代》读后感
《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中篇小说,是作品系列之“时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该系列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王小波《黄金时代》的问世,实现了知青文学的突破。作品中对性爱的正面书写,对现实的批判和嘲讽,对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对人性自由和本真的彰显,迥异于20世纪90年代之前的知青小说。
王二的是一个典型的“底层人物”,众多知青中一员,也是标准的“多余人”形象。他是个21岁的青年,思维敏锐,思想脱俗,于常人迥异,本该在大学深造,却苦于当时政策,忍受着饥饿、蚂蝗、繁重的劳动对肉体的折磨、忍受着军代表这样的恶人的压迫,却无法逃避,内心里滋生了仇恨意识、陷入孤独与苦闷。王二的性格刻画出人的本能需求与物质精神贫乏现实间的某种冲突。于后来的晚年生活中,王二回想起青春岁月,更多的是遗憾,惋惜与悔恨。
《黄金时代》开篇就在讨论下放女医生陈清扬是不是“破鞋”的问题。这样奇异的,与当时其他文章歌颂路线不同的开头,想必是为读者提供阅读这本“禁书”的思想准备,文中群众说她是破鞋,她就是破鞋,不承认也是破鞋,苦闷中,王二的提议“不想吃亏,就该去偷个汉子”,她接受了,也就间接地接受了她是破鞋的事实,这里也表现出封建礼教束缚女性的思维。紧接着陈清扬为了“伟大友谊”荒唐地接受了王二的性交提议,而“伟大友谊”又迎合了陈清扬寂寞心灵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她反常态的接受现实、抗争现实埋下伏笔。以至于到后来一听王二被尖嘴婆打了一板凳昏过去了,披头散发眼睛红肿地就从山上奔下来,明目张胆地暴露自己的破鞋行径,不再偷偷摸摸,而是向世人宣布了一个不争的事实—陈清扬是破鞋,你说我是破鞋,以为我会因此羞恼,其实不然,我偏这样搞破鞋,这是陈清扬的独白,这才是对现实最有力的反抗和嘲讽。
《黄金时代》这本书给我的感觉与其他各式书籍,尽不相同,不止是其中蕴含的丰富的故事趣味性,更多的还是王二同志在那个年代突破桎梏,敢为人先的精神觉醒,敢于思,敢于言,更敢于行,是这本书给我的答案。
《呐喊》读后感
从小学课文《少年闰土》里体会到少爷和润土的童真,至今“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仍在耳边萦绕,,到中学初见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的文人说辞与他哪悲惨的一生格格不入,再遇祥林嫂时也被她凄凉的结局共湿衣襟,鲁迅先生的文章一直伴随着我的也是当代学生的文学素养的育成之路,其思想也深入现代大众的思想观念中,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这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名义上是提倡孔子的“仁义道德”一大套真理,可实际呢,自然是封建社会残暴统治、压迫、剥削老百姓,使百姓的思想深受其毒害。封建社会,无论是谁,都被这无形的思想所禁锢,以至于改朝换代,仍然逃不出封建这圈子,而始终改不了2000多年这“吃人”的本性。狂人其实是一个也觉醒的反封建分子的形象。
所谓的疯言疯语恰恰是最清醒、最真实的。而持续2000多年的封建传统也使许多人的思想受到侵害和禁锢,能真正醒悟的人,反而被视为疯子。作者写这篇时,当时正是封建统治刚刚被推倒的没几年,仍然有人想“光宗耀祖”,复立封建社会。人们也没有逃脱思想的牢笼,许多知识分子投入到救国救民,开启民智的行列中。从最后那声“救救孩子”那悲切的呼唤,表示了狂人对此的无奈,也用来启发人们的最后一声呼唤。
《狂人日记》是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小说,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所谓日记,就是一个人,得了“迫害狂”之类的狂病,在得病期间写的日记。自然,日记中语无伦次,狂人的所见所闻都被他认为是吃人。鲁迅先生想借狂人的口吻,来反映封建社会这所谓“吃人”的本质。
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的本意是呼唤国民,唤醒国民的内心,用自己的呐喊去拯救千疮百孔的旧中国。呐喊吧,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我们自己美好的未来!
(编辑:黔州)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