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何开纯长篇小说《山鹰》有感
2022年9月,刚毕业的我带着些好奇,怀着敬畏之心,踏上了赤水这片土地。我是重庆人,同时我也是一名音乐与舞蹈学的研究生。
在来到这里之前,我对赤水这片土地的了解大多来自于文学作品和历史记载。我印象中,“筏趁飞流下,樯穿怒石过”这是明代诗人吴国伦对赤水河的描述;贵州省最早党组织在赤水成立,这是在这片沃土上播下的革命火种;“四渡赤水”伟大战役在此拉开序幕,书写下毛泽东同志挽救红军,挽救革命的开篇之作,这是在赤水河畔谱写下的英雄史诗。赤水,这片流淌着红色血液的土地,它的每一个细胞都被鲜艳的中国红浸透,并在这片鲜活的土地上扩散开来。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赤水河就缠流在我眼前,当我走入赤水人家时,一个个红色故事就在我耳边讲述,我的心,也渐渐火热起来......
十月,在二十大隆重召开之际,我有幸获赠何开纯先生的长篇小说《山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部以石顶山武装起义为背景,以武装起义主力军苗族鸟枪队为原型,展示出的浴血奋战、以弱抗强的战斗画面让我热血澎湃,革命战士们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英雄形象让我热泪盈眶。作为一名研究民间山歌演唱的硕士研究生,淳朴的苗族人民在石顶山上唱响的质朴山歌拨动着我的心弦,我看见一个个鲜活的民间音符在红色的乐谱上跳动,它们跳动的节奏与这片土地的心跳同频。我的党员身份和曾经的研究方向,让我从《山鹰》中看到了不一样的色彩,聆听到了红色谱系中的民间音乐,触碰到了永不消逝的红色心跳,体会到了红色政党与民间百姓之间的血肉相连。
浴血故事拨动碧血丹心
“哽咽”,是伴随我读《山鹰》过程中最常有的生理反应。先是因王老五和黄英的遭遇而伤泣哽咽,再因沈虎一行革命者的革命热语而激动哽咽,而后因王老五回乡传火种,苗家兄弟姐妹一呼百应的民族团结而感动哽咽,还因王老五在起义第50天英雄喋血而伤痛哽咽,更因最后英雄浴火重生,革命的星星之火,在这片热土上以燎原之势熊熊燃烧起来而欣慰哽咽。
何开纯先生笔下的浴血故事之所以能让我的心境随之跌宕起伏,我个人认为大致有以下三个原因:
故事背景的真实性:石顶山起义是1935年在“四渡赤水”期间,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而爆发的以石顶山苗族鸟枪队为主力军的智、勇双上线的武装起义。何开纯先生从真实的历史源头出发,以文运史,以史载文,使小说整体深深地扎根在那段红色岁月里,让读者产生共情。
人物形象的鲜活性:该小说除了以史为根之外,还以故事主人翁为载体,从主人翁的视角出发,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自然地讲述出许多史实,把历史拉倒读者眼前,让读者能够真正的与历史对话,身临其境,感触便油然而生。如此一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随之更加鲜活,更加真实,更加能够走进读者内心。
语言表述的地方性:所谓“百里不同俗,十里不同音”。《山鹰》的语言表述区别于以标准普通话语言来写作的文章,它更像是通俗读本,是当地人用当地语言在讲述当地的故事。《山鹰》整体沉浸在当地的方言语境之中,其中口语的点缀,和当地“言子儿”(歇后语)的贯穿,为该小说注入了生命力。我是重庆人,重庆话的语境与赤水方言颇为相似,因此,我在阅读时,更容易受语言环境的影响,方言土语也一度将故事的氛围烘托到极点,从而触发了我一个又一个泪点。
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一颗碧血丹心,这是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基因,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赤子之情。因此,《山鹰》这样的红色读本自然会拨动我们的心弦,引起爱国之情的共鸣,激发报效祖国的壮志。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