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鸡往后刨》有感
今年2月份,中国作协会员张贤春的小说《鸡往后刨》出版,在铜仁文学界引起一阵轰动,好多文友纷纷谈心得,说感受,写评论,影响非同小可。大家都清楚,《鸡往后刨》是老师《猪朝前拱》的姊妹篇。早在十多年前,我就认真拜读了老师的《猪朝前拱》,那时候,我只是喜欢看故事,了解其中的历史,对文章写法如何,谈不出子丑寅卯。去年,老师把《鸡往后刨》电子版发给我,说要出版,叫我帮他看一下,提点建议。实话说,除了对还没有校对的初稿找出一两个因搜狗打字疏忽造成的白字外,根本找不出什么毛病,更谈不上有什么建议,唯有的就是满满的收获。
真感情才是好文章,这是我一贯的认知。在我的阅读标准里,我也更喜欢这类比较真实、接近真实、还原真实的作品。无疑,《鸡往后刨》这个倾注了作者人生无数嘉年华的作品,以心换心,赢得了我这样一个在文学道路上艰难前进的人如获至宝,获益匪浅。
从立意角度来看,张贤春有着深厚的创作情怀。为了创作,几十年如一日,跑遍了小说涉及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角落,跋山涉水不辞辛劳,问长问短不厌其烦,多处征求意见,多年沉淀思想,多次修改搁置,然后数次精益求精。在这里我不得不说,近年来由于网络写作的便捷,写作者多如牛毛,可是,真正写作的人不多,多数人闭门造车,另辟捷径发表文章。正如《香港作家》副总编所言:很多作家不搞文学,而是搞“文学关系学”。一些但凡有一点人脉关系的作家,不老老实实地写作,而是搞官本位、喊口号、写官场“八股文”等,他们总以为能攀附上权贵,就能一举成名天下知,这样的社会风气,多少有点让人莫可奈何。老师不一样,他凭的是扎实的基本功、朴实的社会学、真实的艺术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张贤春把脚力、笔力、眼力和脑力运用极致,正是有了这样执着的追求和严谨的态度,最终让一副武陵山腹地长长的社会经济进步发展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从题材角度来看,张贤春有着强劲的谋篇观念,对创作运筹帷幄。“一个人能写多少,还有写得怎么样,其实并不要紧,只要愿意写,能够写下去,就是一件有希望的事情。”我想,这应该是老师最初热爱文字、热衷文学的定盘星,正是有了这种信念,他笔下的历史画卷才会精彩纷呈。长篇小说有着宏大的结构,众多的人物,繁杂的线索,广阔的社会内容与博大的主题思想,需要作家具有更出色的驾驭能力以调动五花八门的艺术手段,因此需要耗费作家很多心血与功力,这对写作者的艺术造诣和写作功力是一种严苛的考验。《鸡往后刨》以德江县两次解放为主线,介绍了受外地政治因素的影响,结合根深蒂固、盘根错节的地方势力,与新政权之间的较量。另一方面,以乌江商人廉杰才的财富兴衰与家族命运沉浮为主线,反映了乌江流域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经济社会的变迁。在他的笔下,兵、匪、官、商各行其道,普通百姓命如蝼蚁、朝不保夕,生动地复原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让我们70后对那个时代、一片地域的生存历史有了全面的认识。主体故事在原型的基础上充分加以构思和想象,做到了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相融合,讲的虽是底层人物命运的沉浮,窥视的却是中国命运的起伏,提示的却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规律。情节跌宕起伏,故事余味悠长,无论从写作手法、语言或从文学审美来说,都有独具特色的色、香、味,充分展示了老师对文学创作的不懈追求和谋篇布局的慎密思维。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