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浅读宁少斌长篇乡村小说《村暖花开》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河南省洛阳市 侯之涛    阅读次数:30286    发布时间:2023-04-12

触动灵魂的乡村抒情

——浅读宁少斌长篇乡村小说《村暖花开》


 

乡村是绿树掩映下的静谧与安详,乡村是花红芬芳中的诗意与远方,乡村是云蒸霞蔚下的诗情与画意,乡村是清风朗月中的浪漫与安适,乡村是鸡鸣狗叫的欢乐与安然,乡村是炊烟袅袅的悠然与淡雅。轻轻捧读着宁少斌的长篇乡村小说《村暖花开》,心儿慢慢融入到乡村那一幕幕熟悉而亲切,醉美而热恋,淳朴而浓郁,清新而甘醇的乡情乡趣乡韵乡味中,不能自拔。

《村暖花开》是宁少斌继《乡歌》之后出版的第二部农村题材长篇小说。宁少斌如一颗伟岸挺拔的杨柳树,扎根乡村,他贪婪吮吸着豫西大地苍天厚土中的甘霖清泉,他血汗交融着河洛山水云蒸霞蔚中的乡土情怀,他心魂牵挂着农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他有豫西大地泥土的底色和本质,他有河洛儿女拼搏奋斗的坚韧与昂扬。他敏锐地触摸豫西乡村的社会脉搏,他凝神聚魂地发掘乡村风土人情的酸甜苦辣,用白描叙事的笔墨,全景式描写了近20年来豫西大地的社会面貌,用十分接地气的乡村生活,乡邻故事和乡恋情怀,质朴而传奇,苦难而坚韧,悲催而优雅,忧伤而快乐。

他从洛神山下莲花山乡杨柳庄起笔,娓娓道来。有男欢女爱的卿卿我我,有爱恨情仇的你死我活,有乡情乡味的细腻粗狂,有家规祖训的传承愚昧,有改革春风的云蒸霞蔚,有脱贫致富的拼搏进取,有美丽乡村建设的拼搏奋斗,有青山绿水的生态建设。他从杨柳庄杨春光和柳月亭恋情展开叙事,从乡土人情最为平淡淳朴而又生动真实的生活开始,不仅摄取“杨柳庄”浓郁乡情的生活故事与劳动场景,又拓展杨柳庄人融入时代的拼搏故事和打工辛酸;他不仅讲述着一大批年轻乡村干部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为改变家乡面貌积极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大力创办村集体企业,努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又热情饱满地书写着新时期中国农村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建设美丽乡村和实现“中国梦”进程中的探索和拼搏。杨柳庄人的故事平凡而真实,充满着火热坦荡的激情和细腻绵柔的温情,饱含着浓郁的乡土气息,隐喻着不屈不挠的拼搏创业精神。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村暖花开》是一幅乡村建设,人民大众昂扬拼搏的浩荡画卷。着力讲述近20年来豫西人民生活现状,宁少斌有意识地将豫西山山水水的神话故事,巧妙的穿插入文本中,展现着豫西人民朴实勤劳的拼搏精神,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并且将豫西商业巨头“盛德美”的经商模式融入文本中,让人们感受到抒写故事的真实感和交融性,看似平常,却历经沧桑,蕴含着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和伦理情怀。

《村暖花开》小说注重结构,情节发展具有一波三折的曲折性。细致入微地讲述了豫西农村的社会现状和生活百态,讲述了党和政府取消农业税、乡统筹、村提留等杂七杂八的税费后,百姓的欢快和喜悦;讲述了实行“新农合”、“两免一补”医疗、教育制度,以及实行粮农、农资、老年、贫困补贴等惠农政策给农民们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讲述了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的生活状态,饥渴情感;讲述了一大批从洛河岸边走向全国各地打工者的生存处境、思想情感、生活爱情,以及他们漂泊生活的苦辣酸甜,展现了他们的精神追求和理想;讲述了复原军人杨春光和大学生柳月亭为家乡建设艰难探索,勇于实践,敢打敢拼的奉献精神和忘我情怀。讲述了土地流转中,政策宣传的缺失和农民们的迷茫,而一些人的借机自私自利胆大妄为,一些人凛然正气勇于担当,敢于邪恶作斗争。

《村暖花开》里的人物个性十分鲜明,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和转换,人物的个性也渐渐清晰明朗:杨春光的积极进取勇于担当,柳月亭的机智勇敢顾全大局,孟秀丽的勤劳贤惠,李玉婵的执着坚韧,马兴国的卓识远见,柳万通的阴险市侩,金大福的狡诈贪婪……一幅幅生活的场景,都一一跃然纸上。让读者爱得爱不释手心猿意马想入非非,恨得咬牙切齿恨之入骨深恶痛绝。

总之,《村暖花开》在文学和生活的双重状态下成功地讲述了豫西乡村的故事。宁少斌细致观察生活、认真思考社会、注重人物塑造、善于把握细节,又详略恰当的把握住人物的心里描写。他没有回避乡村的苦难与迷茫,愚昧和失落,没有刻意放大生活的艰辛与劳苦。他没有居高临下的轻视和嘲笑,也没有夸夸其谈的赞美和张扬。他用真诚之心去体悟乡村,他用感恩之心去回报乡村,他用慈悲之心来普渡乡村,他在心灵、情感和精神上与乡村相通,他触摸到了乡村灵魂的脉搏和时代的心跳。字字融情,笔笔留爱,之于文学,之于情怀,都体现了宁少斌的精神立场和奉献情怀,也显现出宁少斌驾驭文字的娴熟与功底。

 

 

(编辑:蜀州)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035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