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深刻回答了为什么建设人才强国、什么是人才强国、怎样建设人才强国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精辟概括了“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八个坚持”。这“八个坚持”深化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人才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在我国人才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由此,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出高技能科技尖端人才,务必要在“高、精、尖”上下足功夫,才能让创新创造出无愧于青春、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崭新人才业绩。
培养人才贵在“高”字上下足功夫。人尽其才,则百事兴。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从古至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对人才培养和选拔的重视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也是中国立于世界不败之地的奥秘之所在。培养和选拔人才,要起点高,才能高起点地培养和选拔出一大批科技水平高、思想素质高的让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双高”型人才。培养“双高”型人才要像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对“双高”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不要有“患得患失”的想法和做法,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抓住“关键少数”高端人才,就能顺利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向纵深发展,发挥出高技能人才的骨干支撑和带头作用,培养和选拔出一大批适应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高端人才大军,打造出一批高端“工匠”人才,形成强国“雁阵”人才格局。
培养人才贵在“精”字上下足功夫。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创新人才活力,建设全国人才高地。培养造就高精人才要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能满足于只做好,更要好上加好,要做精细,做到极致。好上加好,永无止境。对人才工作不仅要做好,更要做精。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对人才的培养更要精益求精,不断进取,才能更上一层楼。治天下在人才,成人才在教化。名师出高徒,求真务实见功夫。因此,培养和选拔精益求精的人才,首先必须培养精益求精的老师,让老师真正发挥好名师点石成金的“聚能变”作用,发挥好名师的伯乐相马作用,让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努力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高的良好发展态势。要让高精端人才占领塔尖,坚定不移地引导广大人才听党话、跟党走,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为国尽忠,以此形成强大的人才“驱动力”,推动高精端人才工作迈上新台阶。
培养人才贵在“尖”字上下足功夫。千秋基业,人才为先。登泰山而小天下,强国战略也吹响人才号角。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必须要有鹤立鸡群的尖端人才,才能撑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脊梁。培养和选拔人才,要着力培养和选拔冲出亚洲,走向世界的尖端人才,这是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政治舞台正中央的关键所在。为此,要不拘一格降人才,就能培养出世界级的领军拔尖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才是自主创新的领军人才,才能让中国创造出当今世界殊的优异业绩。对于这样的尖端人才,除了要培养好之外,还要筑巢引凤,坚持“五湖四海”的标准,创新“订单式”供需人才培养模式,打破地域限制,推行“量体裁衣”,“量身定制”人才政策,在人才自主培养、国际交流、用人机制上多下功夫,就能吸引世界尖端人才为中国所用,从而达到群贤毕至、群星璀璨的人才新时代,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动力支撑。
(编辑:蜀州)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