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娄义华:树上的眼睛在看什么?
信息来源:    作者:本站发布 作者:娄义华    阅读次数:8665    发布时间:2013-08-30

——读鲁迅文学奖入选作品《树上的眼睛》有感

                                                                                            

《树上的眼睛》一文,作者定义为小说,我怎么读着有点像散文或纪实的意味。从文本的角度来解读,似乎都有影子。初看该文,感觉像作者写舅舅富有一些传奇色彩的生活。但故事又显得那么真实,好像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是那么靠近,那么亲切。不管文本怎样交叉与跨界,都不会影响作品所要表达和表现的现实意义。“为文必中当世之过。”《树》文反映现实生活,折射时代生活中个体生命的生存和生活状态。通过舅舅的生命价值观,反映时代变化与当下农村的生活现状。在经济突飞猛进,全国各地围绕这个中心来发展时,反衬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

一个高度残疾人,渴望走向外面的世界,然而,残酷的现实却阻碍他放飞梦想。在无奈的生存状态下,以常人的眼光来审视,舅舅在生活中,显得有些偏执,甚至不可理喻。他忌讳与正常人站在一起,他害怕丈量身高。他不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矮一截,每个人都希望生活得有面子,在别人心目中有个高大完美的形象。他受到身体的束缚以后,他的内心却不愿受到束缚,充满焦虑、抱怨,就此向生活投降。而他面对现实的无奈时,却又不愿意屈服,表现出一股顽强的反抗,总把自己的这些不满和委屈发泄到他的“事业”——编各种蔑器上。蔑器总是那么笨重与厚实,而不时尚。他不管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依然我行我素,多年来一直坚持如此。这是他表现在生活中的一种精神状态,其实他可以编得既好看,又实用。但他要获得心灵上的一些平衡,他故意为之。有人会认为他心灵扭曲,变态,有神经病。以致他后来有了望远镜后的举动,也让常人难以理喻。他和政府做对,不准在他断掉双腿的那个坝子附近建厂。在常人看来,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可以不用舟车劳顿,跑到千里迢迢的沿海地区打工。到地方修建工厂解决了就业不说,最大的收获无疑增加了财政税收。如今,各地都在招商引资,极尽所能利用各种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来此兴业。在不少拍脑门决策者面前,只为了自己的位置而考虑的一些官员,不顾民生,有钱便是娘的错误执政理念,无论何种企业都招。残疾的舅舅身残观念不残,在众人拥趸中,他高唱反调。他很孤单、不合拍、另类,反对有污染的企业到此。他没有高深的政治理论,不会大讲道理,但是他却站在了思想和子孙后代长远发展的高度。一个势单力薄的人在竭力反对,这样的力量显得有些稀少,但我们感到非常欣慰。反映出部分农民思想的觉醒,他的举动吻合了党和国家在发展大计中的科学发展观,低碳环保的发展理念。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少沿海发达地区的污染企业在政策高压下已经关停转,但不少欠发达地区却在这时候寻觅着这样的机会,意欲将这些企业引到中西部,须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乡土小说是中国文学的传统。贫困、苦难、野蛮、愚昧、悲剧等是很常见的也很强大的乡土叙事主题。冉正万的这篇小说,也有苦难的意味。但该文中的主人公脱离了一位农民甘愿屈服,任劳任怨地守住苦难,无奈地承受着贫困的简单叙述。一位残疾农民,虽然不能奔向外面的世界去看风景,开眼界。即便肢体残缺,但他的内心却是热烈的,渴望的。他不能离开屋檐几米远,他始终在抱怨,假如他不是肢体有障碍,他或许也跟很多农民一样,在农闲之时,奔向大城市,去打工,趁机了解城市人的生活。他的世界因为一副望远镜得以延伸,不仅丰富了自己能看远的想法,生活中也多了很多趣味,丰富了枯燥的生活,使他的内心世界得以满足,得到充分的释放。“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挂在树上的眼睛,看人间百态,人间万象,东家长李家短。最后,树上的眼睛开始升华,开始看时代变迁。作者通过一副望远镜这个点睛的道具提升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与不少乡土小说不同的是,冉正万突破了简单的苦难表达。

作者“我”在文章中是第一配角,通过“我”的亲切表达,细腻的笔触,婉转的推进结构,让你一读就被它黏住,难以游离。认识“冉正万”是在一次航班上,随意拿起座位上的一本杂志,看到了“他”。质朴的地域语言,好像他乡遇故知,神交已久,相见恨晚的感觉。后来,不经意间从家乡文友口中得知,原来他就是我的老乡。作品的叙述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好像几个人围着火炉听故事,娓娓道来。如果你是川语系的读者,你捧着这篇小说,觉得更加亲切,非常给力。我总是联想起西南地区的摆龙门阵。摆龙门阵充满了传奇色彩,西南之地的人似乎天生想象力丰富,善于把平淡日常之事讲述得神乎其神。浸润在摆龙门阵的文化氛围之中,冉正万也许就更乐于以传奇化和戏剧化的方式来讲述自己的故事了。其实,好好研究一下摆龙门阵的文化习俗,倒是对解决当代小说想象力贫乏的弊病大有帮助。

小说是写人的艺术,同时以故事为核心,以故事穿针引线,但也不能单纯讲故事,不然就滑入到故事的体裁中。否则就缺少更多如有意境的诗歌艺术中。“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小说也是如此,具有意境的小说会让你掩卷以后,可以久久咀嚼,不断涌现出甘甜的回味。而且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犹如陈年老酒,愈久弥香。

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你在观察着世界的同时,有人却在观察着你。他在树上观察,看到了很多令人不快的事情。有人在地里偷情,看路上行人走路奇怪的样子,看东家长李家短,看世间百态,时代变迁。时间的舞台上,人生的舞台上,正在上演着怎样的故事,怎样去上演?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演员。舞台上的那些故事,不仅仅是树上的眼睛在看,还有天在看。痛并快乐着的眼睛,你知道别人的眼睛怎样看你吗?

(注:冉正万,生1967年生,贵州余庆人。现为《山花》杂志副主编。曾在《中国作家》《人民文学》《十月》《花城》《当代》《大家》《芳草》等发表过长篇小说《纸房》《洗骨记》,中短篇小说《奔命》《青草出发的地方》数百万字。《小说月报》《作品与争鸣》转载过部分作品。有作品入选《2009中国短篇小说年选》《2010中国短篇小说年选》《2010中国短篇小说年度佳作》。中国作协会员,鲁迅文学院第九届高研班学员,东莞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79546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