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资深”到底有多深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湖南长沙 娄义华    阅读次数:33530    发布时间:2023-09-02

时下,一个词汇在社会上静悄悄地流行着、时髦着。不是网络词汇“做俯卧撑”“躲猫猫”“我爸是×”“神马都是浮云”“我是出来打酱油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等等。也不是名人名言,更不是各地的谚语、警句。它没有以上这些网络词汇耀眼夺目,频频上热搜。它虽默默无闻,可悄无声息传遍大江南北,家喻户晓。它犹如草根明星一般,润物细无声,犹如小草的生命一般平凡,可生命力旺盛,俗气中透着顽强不屈。没有聚光灯下的万人瞩目,也无电视、广播的轮番轰炸,也无报纸的长篇累牍传播,可它的魔力并不逊色于网络流行词汇。它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庙堂、坊间无不提及它,它欲与以上名噪一时的网络词汇试比高,它就是——资深!

资深并不是一个计量单位,然而又与计量靠近,似是而非。它的解释很简单:“资历深。资质深厚,形容很有经验,有能力。”考究这个词的来历,有以下两种渊源。

蓄积深厚。语出《孟子·离娄下》:“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明朝李东阳《邃庵解》:“彼居安以资深,亦引伸而触类者也。”明朝王守仁《传习录》卷下附《朱子晚年定论》:“从事於朱子之训余三十年,非不专且笃,而竟亦未有居安资深之地,则犹以为知之未详,而览之未博也。”

阅历丰富,资格老。宋朝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但选材堪此选,资深者入三院,资浅者为里行。”《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他守制的时候,正是守选点卯之时,点到起复,倒成个资深年久,头一个便该选他。”

桃花潭再深也只有三千尺,“资深”就不知有多深?这样一个模糊不清的词汇流行开来,与时代的发展有关。究竟在何时开始流传,甚至达到遍地开花,万山红遍的地步,无从考究。放眼望去,不难发现,很多“山头”都有“资深”的踪影在游动。你朝新闻界看:资深主持人、资深媒体人、资深记者、资深编辑、资深评论员;你朝教育界看:资深教授、资深教师;你朝文艺界看:资深学者、资深演员、资深艺人、资深导演、资深作家;你再朝经济界看:资深会计、资深经理、资深策划人、资深销售员……前些年“资深”这词还养在深闺人未识。没想到,几年间就飞入寻常百姓家。“资深”不一而足,连化妆品都有什么资深(生)堂。只要你喜欢,各个行业,各个领域都可以冠以“资深”二字在别人的头衔前面。

资深这两字太乖巧了,模糊不清,它所指的“蓄积深厚”、“阅历丰富,资格老”都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某个行业蓄积多厚才算得上“资深”,没人能回答一个明确的概念。“阅历丰富,资格老”这个也是一个模棱两可的说法,并未量化。只要模糊,就会有人乱用,反正没有一个部门能管得着,想怎么用就怎么用。社会上于是就有“真资深”与“假资深”的区别,跟各种作家泛滥一样,分不清谁是真,谁是假。只要入行久、资格老,即使是马齿徒增一事无所,都可以混出个“资深”的名头来。“资深”与“著名”还是差一个档次。在这个讨巧的词汇面前,只要年岁上来,走到哪里,无官无品,有人就给你冠上“资深”二字,听者也不反感,说者也觉得尊重别人。比以往某个时期称别人为“张老”“王老”……或是“老张”、“老王”艺术多了,韵味多了。与叫满大街的女人为“美女”如出一辙。

“资深”不仅在社交场合频繁运用,在职场里也使用得较多。尤其是不少媒体,在总编、主编、主任等职称以外,时常有不少媒体为了笼络一些传媒高手加盟麾下,谁也不愿让位的情况下,“资深”就横空出世,给不少平凡与大众的职位加上“资深”,于是就区别于普通的记者、编辑。摇身一变,就成了“资深记者、编辑、评论员”,名称变了,待遇也随之“享受主任级”。这样的职位变化与政府里面的“股长”一般,也属一大创新,并使用到职场中。在别的职场也时常运用,资深设计师、资深策划人、资深画家……

“资深”似为“著名”的“姐妹词”,够不上著名,但也有多年工作经历,于是就攀升了资深。农民兄弟在大声呼喊,为何没有人叫我“资深农民”,其实够得上资深农民的,就有闰土、杨白劳等,甚至称得上“著名农民”。在江湖上混得久了,谁都可以混成老江湖的。比起著名来,“资深”二字的获得就容易多了,前者怎么也得使出浑身解数吧,而“资深”二字,只要入行久、资格老,即使是马齿徒增一事无所,都可以混出个“资深”的名头来。所以,“资深”中也含有诸多水分,不是人人都可以冠以这个词汇的,不能泛滥成灾,随处可用。 

“资深”一词特别招人喜欢,听着舒坦,因为它能拉长人们的思绪,会联想资深者还没有资深时的风采。不过一“资深”也容易使人知道资深者的风光不再,“资深”里面包含着人家对你的尊重,同时也多少包含着人家对你的可怜。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989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