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素有“诗歌的国度”的美誉,在九百六十万平方米的土地上,孕育出不计其数的诗人,笔下的文字或言志抒情,或针砭时弊,又或是创作的表现欲望等,诸多因子不断推动个体诗人诗歌创作的质量、数量,就其年龄阶段而言,儿童与成人的诗歌创作不论在篇幅,还是在所表达的主题意趣方面皆大相径庭。提及儿童,我们会想到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幼稚淳朴等等一系列词去形容,而他们所创作的诗歌更是从童心中飞出来的,灵动自然,儿童不懂什么诗歌创作的手法,也不明白晦涩难懂的诗歌理论,他们只是看到什么就写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我手写我心,而往往就是那一双双没有被世俗所玷污的眼睛,能够捕捉到生活的精彩瞬间,发现事物之间不被清轻易察觉的神秘联系,可能有些儿童会装老,但是掩盖不住他们的内心,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观察、世界的认识,有一种人类童年时期的质朴,这也是儿童诗人的诗歌创作最容易打动读者的地方之一。
在因缘际会下,我读到小诗人黄昭龙创作的组诗《礼赞星星:谁把星星打下来了》,很难想象他是一位怎样天才的孩子,在如此年龄,竟有这般文笔,他的诗歌如落在花蕊上的蝴蝶灵动自然,像快速飞动的音符欢快活泼,字符之间所投射出的是欢快的精灵,与此同时,在区别于成年人的视角下,他的诗歌中所蕴含的哲理是童稚的,如潺潺溪流般穿透心灵,既有那份轻灵,又不失深刻。在组诗《礼赞星星:谁把星星打下来了》中,黄昭龙与自然界的星星做朋友,以朋友的身份关心星星的安危,与星星谈心,在童稚的诗语中,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
“为啥星星在发光/我问了月亮才知道/星星看到路灯/以为是好朋友/就拿着手电筒/回意示好”《星星打手电》,这首诗让我看到了小诗人对世界的好奇,忽闪忽闪的眼睛向月亮发问,星星问啥会发光,在诗歌中,我们可以读到小诗人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月亮与星星、路灯和手电筒,两种不同的光源奇妙地结合在一起,不禁让人想起“小儿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千年前的李白这样写孩提时代对月亮的认识,而黄昭龙提笔问,星星为什么会发光,这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浪漫联动,是深刻在中国人基因中的浪漫。此外,小诗人对星星发光的发出疑问,也是他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两千多年前的屈原写下的《天问》,是屈原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总体认识的总结,而小诗人黄昭龙,对世界充满好奇的精神,是中国人传承几千年的探索精神,这种精神于个体而言,是不断丰富内心,提高认知水平的原动力,这份探索精神,也将会支持他在文学创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于整个人类社会而言,是人类文明不断前进的推动力,正因为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人类文明才得以发展至今天,未来才有更多的可能性。不论是屈原的《天问》和李白的《古朗月行》,还是小诗人黄昭龙的《星星打手电》,我们都可以从里面看到中国人对未知的好奇,对宇宙的探索。
在儿童的世界里,一切有灵,所有的事物都是平等的,而且他们生活在诗化的世界里,是简单的,没有成人世界中的灰色地带,在组诗《礼赞星星:谁把星星打下来了》,可以明显地看到,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黄昭龙把星星看作为自己的“同类”,这种观世界的方式在成年人的世界是稀少的,成年人被世俗的污浊蒙蔽了自己的心灵,看不到世界本来的样子,我们有多久没有驻足看一看路边的野花,没有抬头仰望星空,“我看着星星/星星也看着我/我不看星星/星星还看着我/我拉上了窗帘/想不到星星飞进来看我/仔细一看/是一只萤火虫/或许是星星/坐在萤火虫身上/萤火虫才可以/发光的吧”《星星也看着我》,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诗人黄昭龙对生活的热爱,他与星星的隔着遥远的星河相互对望,各自畅想着自己的未来,当小诗人拉上窗帘,不看星星,“星星”还会飞进来看他,我们不自觉的要感叹黄昭龙恣意发挥的想象力,小小的萤火虫背着星星进到他的房间里,这就是儿童的可爱,用他自己的世界观来理解和解释世界,恰恰是懵懂的认知,把复杂的世界简单化,并且用诗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当萤火虫背着星星飞入房间,看到星星不会发光,小诗人有点失望,原来是萤火虫在发光吧。读小诗人黄昭龙的诗歌可以唤醒我们的童心,唤醒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热爱,唤醒我们自备的心性。
中国人为什么会如此向往月亮与星星,自古以来,中国的诗人就将月亮与星星作为意象频频写进诗歌当中,它们作为美好的代名词让诗人们欲罢不能,是正义、是团圆、是圆满……在小诗人黄昭龙的笔下同样也出现月亮与星星,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人对月亮与星星情有独钟,“夜晚/黑黑的/太可怕了/一个孤独的星星/打开了手电筒/为我的快乐照明/
那缥缈遥远的光点/点燃我的梦/照亮爸妈回家的路”《星星点燃我的梦》,本就是一颗孤独的星星,还是会为了别人,发出微弱的光。小诗人的想法很纯真简单,照亮爸妈回家的路,为快乐照明,在小诗人的看来,星星代表的美好,本首诗最精妙的地方在“一颗孤独的星星”,细品,我们能读出小诗人对小星星的可怜,是对自然万物的包容,灵动的语言之间充斥着无限的遐想,却又不失可爱,这是黄昭龙诗歌创作的一大亮点,很是值得读者去玩味。“星星在天上/一闪一闪/好似一群/顽皮的孩童/月亮发着微光/好像是一个沉着的大人/在门口等着/玩闹的孩童回家”《星星闪闪》,我们为什么会说儿童所创作的诗歌具备灵性,因为我们是现在成年人的视域下解读的,(成年人在成长过程逐渐丢失了最宝贵的东西——纯真)以成年人的阅历和心智,品读儿童的诗歌自然会震撼和感动,将月亮和星星化喻为父母与儿女,父母坐在院子门口静盼儿女回家,用简单的语言描写最真挚的感情,往往会收获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星星依偎在月亮旁边,皎洁、幸福、简单。
“我坐上车子/想来到无人的野外/把星星拉下来/看看有多大/我要问问星星/怎么不去城市/为城里的人们照明/我看到一半的星星/被油烟/给朦胧住了眼睛/怪不得我看不到更多星星/是星星被油烟/灰黑了脸”《星星被油烟灰黑了脸》,小诗人黄昭龙从儿童的视角发出,或许他没有生态文明的大局观,但是,他知道油烟蒙住了天空,他在城市里看不到星星,现在虽然高楼林立,车辆川流不息,但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孩童没有天然的游乐场,随之,也会丧失他们应有的童年,小诗人黄昭龙在言语中表达着无奈,只不过他提笔写下了自己思绪,想来那些与他有相同想法的儿童更有许多,那不如我们聆听身边孩提的心声,保护好自然环境,还儿童一个完整自然的童年。
纵观小诗人黄昭龙的这组诗我们不难发现,儿童诗歌是生命自身闪耀着的光,这光的源头,恰恰是那颗活泼、可爱的童心,黄昭龙虽为孩提,但诗歌所蕴含的感情真切活泼,难能可贵,能在诗语之间放飞自我,用一颗童心观察世界,梁任公有言“少年强则国强”,在我们国家,还有不计其数的黄昭龙们,要在他们心里种下一颗星星并且要保护好、引导好。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