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红色文化对榕江社会经济的推动作用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遵义 陈守刚    阅读次数:31324    发布时间:2025-01-20

引 言

榕江县在历史上是一个交通闭塞,经济欠发达甚至贫困的地区,而榕江县近年来的一系列创新组合拳,实现了经济的高增长,社会、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的全面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破题旗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窥探榕江经济发展背后的成因,极为重要。


一、湘黔桂边重镇古州城

1.榕江史考

榕江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境内先民就到此立村建寨,辖地自明朝为军政共辖之地。据明《贵州通志.黎平都匀两府志》载:县境自宋始有古州之名,明洪武年间,为湖广五开卫辖地(军管);清雍正八年,置古州厅;明永乐年间,属新置贵州黎平府辖(政管);1913年(民国2年)废古州置榕江县至今。古州是黔省通往广西、湖南的重要边隘,素有“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之称。贵州军阀王家烈曾把古州作为其军事后勤重地,配有重兵防守。

榕江县(史称古州)位于贵州省东南部,属珠江、长江两大水系分水岭,地处湘黔桂三省(自治区)结合部中心地带,榕江文化底蕴深厚,为江南八百州之一,获列为红色革命老区。全县国土面积3316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街道)、250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约39万人,其中苗、侗、水、瑶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9%。榕江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20年底整县实现脱贫摘帽,彻底撕掉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标签,现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火爆全网的贵州“村超”发源于此,被誉为“是中国式现代化实践的生动诠释”“体现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乡村振兴的催化剂”。

2.榕江县七十五年社会变迁

红军在榕江撒下的革命火种,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心中,激发了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的热情。据《榕江县志》记载:各族青年农民参与抗日战争,涌现出刘永瑞、刘永福、潘老不、潘老潘、潘老胖、吴成勋、杨秀华、吴老根、杨老保、石世宇、杨正芳、杨锡善80名为国捐躯的抗日民族英雄;在解放战争时期,又爆发了林秀荣领导的乐里七十二寨农民抗捐,吴文钊领导的锡利乡农民抗暴运动,极大地挫伤了国民党榕江政权,支持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新中国成立后,榕江各族人民积极开展清匪反霸、土地改革、三反五反运动,建立和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劳动生产力,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经过四个五年计划和调整国民经济,工农贸产业结构、教育、文化、体育、交通等得到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县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全面实施“富民兴榕”政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到“十二.五”计划的2012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9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5亿元,是解放初的近10倍,是改革开放初1980年的5.09倍。

进入21世纪,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后,榕江县积极抢抓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自信”,做好“两个维护”,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步伐,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2023年,榕江县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和“四区一高地”主定位,解放思想、守正创新,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全县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县委、政府秉持“发展靠群众、群众靠发动、发动靠活动、活动靠带动”的理念,动员全县上下开展我为村超干点啥?如何守护村超?我为村超氛围营造做点啥“村超思想三部曲”活动和“村超行动三步走”战略,推动“村超”火爆出圈。坚持农民唱主角的“村超”群众性文体活动被写入2024年中央1号文件。因为“村超”,榕江有幸作为全国唯一参会县受邀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智库交流专题论坛,县长徐勃在大会上作主题发言,还受邀参加由商务部主办的2023年全国电子商务大会、央视新闻主办的《“县”在出发》大型融媒体行动等10次国家级会议或活动,并作交流发言,推介榕江、推介“村超”。2023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95.87亿元,在2012年基础上增长一倍;全县旅游业迅猛发展,累计接待游客765.8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3.98亿元,极大地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零售、酒店、商务服务业的发展。一串串可喜数据的背后,展现出榕江各族人民发扬革命传统,奋勇争先的拼搏风采,榕江县因此获评“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国以工代赈工作积极主动成效明显县”“国家级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基层联系点”“中国民族生态餐饮文化名城”“2023年中国西部文旅新榜样”和入选“第四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等8块“国字号”金字招牌,榕江县还获评“贵州省体教融合试点县”“第四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贵州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示范园区”“贵州省电子商务直播示范基地”“省级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等6块省级招牌,一个文明开放、团结奋进、欣欣向荣、治安良好、民风纯朴、和谐稳定的榕江绽放出绚丽夺目的光彩。


二、红色文化浸润榕江

1.工农红军首次进榕江播火种

19304月初,张云逸军长、李明瑞总指挥根据前委决定率红七军一、二纵队3000余人,踏上了跳出线外作战,游击黔桂湘边区的征程。他们于424日进入榕江县的摆王、加早、九秋、加宜、摆勒、摆柳、摆奶、腊酉、都江、高文、头塘、杨家湾、都什等13个村寨。430日,经过一天的激战,攻克贵州军阀王家烈的后勤基地榕江县城古州。这次战斗,歼敌一个团,缴获大炮2门,枪支600多支,子弹10多万发,无线电台1部,以及其它许多军用物资,没收王家烈的财产,筹集军饷10万余元(其中2万元系榕江县商会捐赠)。红七军攻克榕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第一次进入贵州省地域开展武装斗争,攻占贵州省的第一个县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419031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