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品茶品花品竹品人生——读潇雨散文集《淡雅女人花》之浅悟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唐秋桐    阅读次数:10030    发布时间:2014-03-21

王红莉,笔名:潇雨,若涵,妙涵居士,居住北京。国礼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邦交国礼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书画院执行院长,中国散文家协会副会长,和谐中国书画院副院长,人民艺术家协会常务理事,艺术聚焦杂志总编和版画聚焦杂志总编,专业美术评论家等职。

 

王红莉老师是我2011年开始相识到相知到相交的一位导师,那时我们仅仅是博友,我的作品《拯救自己,创造未来和谐人才》一书出版前,我请王老师写评语,王红莉老师工作很忙,还因颈椎病一直在医院治疗,医生给她限制上网时间,还怕影响我印刷。最后图书在付梓前将书评很准时写好传给我,这让我有说不出的感激之情,这也是我一直以来很敬佩她的原因之一。

其次,是一直以来王红莉老师都在与我用心交流、用诗交流、用文交流,让我受益很多,正如她给我留言一样:友谊,如淡淡的花香,让人沉醉;真情,如春雨般飘洒,让我们用心去感受,感受彼此带来的友谊与鼓励!这就是人生的四季。又如:朋友是我一生的感动, 拜访是我内心的牵挂,问候是我真情的流露, 祝福是我心底的愿望, 安康是您一生的所属, 祝福朋友天天快乐、永远幸福!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很敬佩她的原因之二。

其三,是王红莉老师从来就没有像我认识的有些名家及大家之“牌头”,对所有人都是很和蔼可亲,很平易近人,且没名利金钱之欲,特别是文中有一句:“一个人不认真工作就是在犯罪。”这让我感悟很深。看:

春天,不是季节, 而是内心;

生命,不是躯体, 而是心性;

人生,不是岁月, 而是永恒;

云水,不是景色, 而是襟怀;

日出,不是早晨, 而是朝气;

风雨,不是气象, 而是錘炼;

沧桑,不是自然, 而是经历;

幸福,不是状态, 而是感受!

祝福,不是形式, 而是真诚!

又如:一杯琥珀肉桂茶。点点茶香淡如花,浓也好、淡也好,解读人生, 送给好友慢品, 浅饮为最佳!这就是我一直以来很敬佩她的原因之三。

这次,她除了赠送我2本(诗集——淡雅诗情和散文集——淡雅女人花)她的佳作外,还有一副墨宝“马”字。且都是亲笔签名,2014年2月26日下午,当我收到王红莉老师赠送我的佳作时,我只发个短信时,她却从河南洛阳老家打来电话,这让我更加敬佩她的细微关爱之处。

让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新知识,领略了她温婉高雅的气质和谦恭厚德的好人品。这种最高境界的好人品,必须有着多年的修养和历练,同时是发自内心的最高境界,有着一颗超常而又纯洁之“心”和超常之“心”。

养生先养心。这是,刘昕明的一句养生之道语录,养心,就是要心胸宽阔,遇事不怒,想得开,放得下,始终保持心情的平和。对人与事,不要斤斤计较,要为他人多着想。过喜,伤心。过怒,伤肝。忧,伤脾。悲,伤肺。惊恐,伤肾。要保持正常人的七情,就得要有颗最高境界的纯洁之“心”, 超常之“心”。

养心,要心静自然,自己,达不到的事情,不要去想它,不要妄想,不要过分的追求,要知足者常乐。当然,不是不要追求的目标,而是,有目标,努了力就可以了,胜不骄,败不躁。比如,你总想比人家过的好,过不好,也不能去上吊。能人,背后有能人,追求过高了,一辈子,也达不到。养心,要勤用脑。养心,不是什么也不想,脑子不用,就痴呆了,要不断学习,不断接受新事物,当然,用脑过度,也不是养生。

其实,我个人所真正重视的,是维持好你自己的心态,这才是,养生之道的重头戏!

看初秋的龙门山水,正烂漫成一幅灵动而曼妙的图画:“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美丽动人的古韵之风格,让王红莉老师置身于悠悠的自然山水景观中,真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能放下,一切凡尘世俗尽当抛于脑后。心灵得到从未有过的震荡,那就是做人要淡泊一切名和利,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宁静明澈的心灵体验。

当我们有了这种出自内心深处的“禅悟”时,我们在人生之生命旅途上,才能将记忆交给过去,才能将世俗托付给云烟,才能留下一个无牵无挂,无欲无求的真实自己。

王红莉老师此时此刻的内心境界,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正如文中所写:“我心如笛。”能有这种最高境界之心灵者,才能悟出佛理和禅意。能让人豁达、宽容、与人为善、以善待人,处事、处世之折理妙言,就像我们品茶品花品竹品大自然一样。

 

品茶 

 

人的生命就是浮茶之“道”,亦为“茶道”。只有用一杯沸水冲泡时,茶叶才能有那沁人心肺的清香。如用一杯温水冲泡茶叶时,再好的茶叶也是几度沉浮,无一丝丝茶香。这就是王红莉老师要告诉我们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只有用心灵去碰撞,才能有心灵的火花,而心灵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心能不能悟出这些道理。

王红莉老师的心情,就像今夜之清风明月星光闪烁时。有一股夜空少有的凉意,动笔前沏一杯清茶,是她经常的事。只有当一路飘香,才有那泉水般的思考,将整个心情全都寄托在诗词中。如:“暂将心事寄存素笺,让思绪在古曲中轻扬。”随着清清爽爽的茶香,充满对生活的感悟,对生命的理解。正如王红莉老师所写:“懂茶之人必定是精行俭德之人。”这样的人才能懂茶,才能品出茶中之精艺。看端着精致的茶具,细细地品,轻轻地嗅,丝丝茶香掠过心田,清爽宜人。

茶随人性,其性洁且随缘,又何必繁琐?其实品茶就是品一颗心,一颗清雅的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这颗心只有精神追求淡泊,才会有心灵的超越、智慧的升华。不论你在何工作岗位,有何心态。只要做事不认真就是一种罪过,不执着就是解脱,能放下才是智慧,不放弃就是慈悲。明心鉴性似心传心,人的精明性体与道相合。即达到“心”与“道”的最高境界。

这就像王红莉老师在《品茶》中写道:完美享受乌龙茶的醇香和乐趣,还需繁琐的工序。如5克茶叶,冲150cc的开水,静置5分钟,然后取一支小汤匙,拨开茶叶看汤色,好的茶汤,明亮浓稠。由于品种及制法不同,颜色略有区别,逐渐由淡黄、蜜黄向金黄过渡,色泽鲜美。品茶要分三口品,先呷一小口,让茶在口中稍微停留,这时轻轻吸气,使茶水在舌面流动与味蕾充分接触,才会有口齿留香的绝妙感受。

泡茶要先摇荡滗去洗茶水,再注水、浸泡、品饮,品饮时无茶渣入口,既可防止污染,又可吸纳茶之精华。

品茶品的是一种文化,品的是一种心清神怡的好心情。我们中国人讲究生活质量和生活艺术,对茶道颇有心得。茶圣陆羽集半生心血撰成《茶经》,开创了中华茶文化的新纪元。

有的人喜欢喝茶,虽未有意识地体味这境界,但三五成群相邀,也算悟性相投。看潮汕的功夫茶,须茶过三巡,才显真味。第一道茶苦如人生,第二道甘如爱情,第三道茶渐显平淡。三道茶后如繁华落尽,淡定从容,便知日子如这三巡之后的茶味,平平淡淡才是真,此乃人生如茶也。

品茶是心境,品茶是人生,品茶是享受。王红莉老师笔下的女人如茶,茶如女人,更是描绘得栩栩如生,把一个个不同阶段的女人呈现在我们面前。

女人如茶,茶如女人。人生百味,百味人生。女人如茶,淡淡---浓浓---淡淡,如同生命之轨迹,平静、激昂、淡定、从容、安然。

女人如茶。女人的一生就是茶的一生。幼年时是枝头随风舞动的嫩芽,青年时是被采摘未被制作的毛茶,成年时是形态各异的成品茶。

不同阶段的女人好比不同的茶。20岁的少女,好比花茶,浑身散发着迷人的香气,忽近忽远,让你遐霞想翩翩;30岁的女人,从青涩走向成熟,是一杯清淡的绿茶,看似平淡无奇却让人挥之不去放之不下;40岁的女人,经历生活的洗礼与岁月的磨练,其浓郁/润滑犹如一杯红茶,内涵厚重,愈陈愈香。

任何一个女人都不愿做用温水冲泡的茶,因为茶叶飘在水面上,无色、无味、更无茶味。一个聪慧的女人,一个内涵秀雅的女人是合格的茶,如同香味绵甜耐人品味的铁观音,清气宜人。

有人把少女比作刚沏的一杯头泡新茶,茶叶在杯中上下浮动,飘浮不停,味青涩而纯净,一眼能看透,色、香俱在,独欠点味,经过生活之壶滚烫的开水冲泡,便可沏出酽酽的茶味及茶韵来。如果把少妇比作第二道茶,那茶色初露,茶味欲浓,茶入口中,便香沁心田,消署解渴,让品茶人爱不释手。少妇经历了恋爱、婚姻,从女儿升级为妻子、母亲,举手投足间,无不透射出无可掩藏的成熟风韵和魅力。岁月的年轮还不曾爬上少妇的额头眼角,生命依然灿烂地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依然妩媚动人,依然有双柔如无骨的纤纤玉手……,外在的美与内在的韵结合在一起,便成了天地神灵给予少妇最完美的恩赐了,这个阶段的女人最吸引人的目光。第三道茶犹如人到中年,清淡的面容携着一丝大红大紫大风大雨后的从容与淡定,余香缥缈,清气袭人。这时虽不再以茶香诱人、茶色媚人,但懂茶知茶的人会更珍惜,因为此时的茶韵余味犹存,会相伴终生,平淡终生。

一个男人有个好女人相伴终生,是一生的幸福。

一个家有个好女人,就有了个温暖的避风港,在男人受到挫折时可为男人抚平心灵的创伤;在男人遇到困难时,能化解男人的忧愁与烦恼。

人如果能品得一壶好茶,自然是一件了事,男人遇到好女人自然是人生中最大的幸运了。

好女人或温婉或聪慧或优雅。好女人做事有节、有度、有思想,正所谓好女人如好茶,是茶中极品。好女人有茶的品格,有茶的静溢和温情。好女人有宽阔的胸怀,具有茶的包容性,随时用自己才识帮助自己的先生事业有成,或指点迷津掌控方向,或一缕轻风拂去先生事业上的不爽心情。

一个智慧的女人有水一般的清柔,有花一般的秀美,如茶一般的淡雅,谁会不惜爱,不呵护呢?

如茶的女人,在人生旅途的阳光风雨中从容不迫地掌控着自己的轨迹,在自尊自强自爱自立中尽显着浪漫情怀和靓丽风采。

品茶观人性:好紫砂茶壶茶具者,生活质量高,对人生的期待也高,常有一种不满足感,其言行也难免给人一种浮华虚荣印象。好陶瓷茶碗茶杯者,性格随和,属于传统型人物,做事踏实认真中不乏思维僵化古板之教条。好玻璃杯饮茶者,性格开朗,乐观大方,随方就圆,但缺少韧性,做事没耐心。好金属杯、钢化杯、太空杯、保温杯这些新材质杯者,思维活跃,能与时俱进,有一种敢闯敢干的精神,但有随波逐流的倾向,缺乏主见,有人云亦云之态度。

与朋友、客人相处时,斟茶不要等到客人喝到快露杯底再加茶水,而要勤斟少加,而我国有“浅茶满酒”的待客之道。七分是茶满,三分留着是情谊。这就是说我们做任何事也应该留三分余地,满则溢,月圆之后是亏,弦绷得太紧会断,红得发紫后就是凋谢。

中国的茶道就是:人生如茶,茶如人生,真水无痕,人生之境界也。

品茶,品的是一种享受。一道水,二道茶,三道四道才是精品。这就像泡茶人的爱好,铁观音的人生是感情浓郁,复杂。茉莉花茶的人生是清淡纯洁。因茶叶是集大自然之精华,集山水之灵气,汇天地之甘露。清我心,爽我情。滤人生之百味,何不优哉悠哉。

把一生做的事情和工作当成一份事业去用心经营,那么困难和挫折只不过是生命历程中涌起的一组浪花而也。

人生如浪的定律是有进就有退,有进就有出,有上就有下,由不得你,必须遵从。即该进则进,该退则退。如果违背只能被浪吞没。

人啊!来去匆匆,何必非要大红大紫,大起大落呢?何不像今夜的月亮一样淡雅,像月亮一样宁静,像月亮一样包容,像月亮一样光明磊落,像月亮一样富有诗意的人生,何乐而不为呢?

大千世界,各色各样的人都在为生存而活着,要与各行各业的人交往。要学会与胸无城府的人做朋友,你会变得温文尔雅;要与博学多才的人做朋友,你会处处留心皆学问;要与永不言败的人做朋友,你会水击三千激勇进;要与知书达理能言善辩的人做朋友,你会收获说话的艺术;要与朴实无华的人做朋友,你会变得豁达开朗;要与满腹经纶的人做朋友,你会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要与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人做朋友,你会忘我地去工作;要与情感丰富神思飘逸的文学家、艺术家做朋友,你的气质会变得洒脱浪漫。如果你与以上人交友,你的生活就充满了乐趣,因为除了诗情就是画意。

人生苦短,生活纷纷扰扰,是是非非,恩恩怨怨。如果用淡定平静的心态去做事,虽不能大红大紫,却无大起大落,倒也是清静。这种心灵深处的淡泊,让你久远地享受古朴的宁静,让你舒心地享受怡情的休闲。

 

品花

 

“以荷为德,以正己身。”这是一位哲人的名言。荷的德,荷的气节,荷的清香。荷出污泥而不染的蕴含,让人品味不尽。所谓清莲,就是荷沐德洁身,化淤泥为玉藕,化浊气为清香,化雨露为荷韵。品味荷韵如同品味人生,清莲谓之清廉也。

我品味睡莲的芬芳,体味着睡莲的淡淡私语,觉得自己忽然变得分外的平静、淡然。王红莉老师笔下的莲花更是让人心旷神怡!看清新的睡莲仙子,静静地浮在水面,花瓣一层又一层地展开每一朵睡莲像香妃一样,嫩嫩的肌肤洁净如玉,容颜鲜润。紫红、殷红、嫩黄、乳白……朵朵优雅清丽。夜雨逗留的水珠在莲瓣上晶莹透亮,微风中的荷叶在水面上不安份地相互推搡,相拥摇摆。叶面上的水珠联袂滚动着,莹莹的水珠无法在晃动着的莲叶上站稳,不时地跳跃或钻进水中。薄薄圆圆的叶片水平舒展,把油油的绿意铺陈在水面,将一池清水酝酿得青绿澄澈。一片片莲叶错落交织,层层叠叠地向睡莲传递着绿色的爱,睡莲任微风吹动,任甜蜜的红晕弥漫时空。

大诗人李白笔下的睡莲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是圣洁之花,是圣洁象征。它似乎在向人们诉说:“自己本平常,本是众香国里的普通一员,很乐意与大家做朋友。”

睡莲虽是娇艳尊贵,心却是淡然的,不带一丝尘埃。正是这不经意的淡然,才有它素而不俗,临污不染的高洁品格之化身。

你独立在水的最深处,一路上哗众取宠。你心静如水,如水般清冷纯净。你空灵幽静地穿越时空,风风雨雨路途将你历练得纯美优雅。

我寻找过梦中之花,寄托过情爱。绘过多彩的人生,倾诉过心中的忧伤。我思念过,叹惜过,努力过,拼搏过。有过鲜花,有过掌声,几多成败,几多磨难。风雨过后,荣辱不惊,信步闲庭。

我还记得有一年,看过一篇文章,写朱德是共和国战功赫赫的十大元帅之首,也是一代爱兰如痴的名将之一,留下了不少爱兰养兰赞兰的佳话。他生前,办公室、卧室、火车专列上都摆放兰花。60年代初,朱德写了40余首咏兰诗词。他曾说:“看20分钟兰花,比休息两个钟头都好。”“如果兰花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时的文明就可观了。”临终时,朱德在北京的住处尚存他种养的三千多盆兰花。他收集种养的福建、浙江、四川等地兰花名品很多,他对开启他爱兰兴趣之门的建兰尤其情有独钟。

古人贵兰,将兰花比作人格化身,有国香、香祖、王者香、人格之花、民族之花的比喻,而且渗到人们精神世界里,世代承沿,形成具有多元文化特征的兰文化体系。把兰花推上王位则是春秋末期的孔子。孔夫子称“兰当为王者香”,对兰美德推崇备至。比孔子稍晚一点的越王勾践在渚山种兰花以示明志。兰与高尚品德修养相融和,从而使兰有更深刻文化内涵。

兰花的花语和象征及代表意义是:淡泊,高雅。兰花的品种有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2万多个兰花的品种,其中比较出名的有蝴蝶兰、兰花、蕙兰等。其实,它们各自有各自的花语,但是,兰花总的花语就是淡泊,高雅。

王红莉老师还写道:人生不过百年,春去秋来,弹指一挥间。对名利看得比纸还薄,比水还淡,心静如水,心淡是真,心宽是福!

人生之路,贵贱有尊严,贫富有人格,知足常乐,乐则安康也。

又如:花如女人,女人如花。但不能只作花让人看,要有永不枯萎凋谢的内在美,有内在的文雅气质。女人更不能做花瓶,花瓶仅仅是一种没有生命的摆设,当花瓶变旧,当花瓶中的花枯萎时,花瓶和花便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有作为的女人愿做雪中红梅,不畏严寒,傲骨铮铮,气质若仙;愿做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愿做柔美优雅的幽兰,清香淡淡,不媚不宠,不张不扬。

女人如花,花如女人,这是千古不变的审美定律。

 

品竹

 

在梅、兰、菊、竹四君子中,我正如王红莉老师一样,很喜欢竹子,喜欢竹的青节,喜欢竹的风姿,喜欢竹的翠雅,喜欢竹的美德。

竹子刚劲、清新,生机盎然,蓬勃向上。当春风还没有融尽残冬的余寒,新笋就悄悄在地上萌发了,一场春雨过后,竹笋破土而出,直指云天,所谓“清明一尺,谷雨一丈”,便是对她青春活力和勃勃生机的写照。好像竹子也融入了女人的清丽,女人的柔婉,女人的温雅气质。当春风拂去层层笋衣,她便像个活泼的小姑娘,频频向你招手,婷婷玉立在明媚的春光里。到了盛夏,她舒展长臂,抖起一片浓郁的青纱,临风起舞,娥娜多姿,让你赏心悦目。暑尽寒来,她仍绿荫葱葱,笑迎风霜雪雨,洗涤身心,澡除尘埃。难怪白居易在《题窗竹》中留下这样的佳句:“千花百草凋零尽,留向纷纷雪里看。”竹, 拥有永不消失的春天

就像王红莉老师笔下的“翠叶扬天绿日辉,高风亮节俗相违。青云直上身心正,莫论炎凉与是非。”

竹子,我为你痴迷,我为你倾倒!

每每看到或想到竹子,内心就会翻腾起一股别样的、久违的、沁人心脾的感觉,这种感觉来源于唐-杜甫的《咏竹》:“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竹子轻盈细巧、四季常青,尽管有百般柔情,但从不哗众取宠,更不盛气凌人,虚心劲节,朴实无华才是她的品格。竹不开花,清淡高雅,一尘不染,她不图华丽,不求虚名的自然天性为世人所倾倒。清代诗人郑燮这样赞美道:“一节复一节,千校攒万叶;我自不开花, 免撩蜂与蝶。”竹子心无杂念,甘于孤寂,她不求闻达于莽林,不慕热闹于山岭,千百年过去了,却终成这瀚海般的大气候。  

在我老家宜宾有蜀南竹海之养生圣地。这里除了漫山遍野高大挺拔的楠竹外,还有身黑如墨的乌竹,高挑耸立的鸡爪竹,娟秀文雅的观音生,以及凤尾竹、罗汉竹、人面竹等。

当五百多个山头、七万余亩的青青翠竹随山峦起伏,如浩瀚烟波迤逦呈现在你眼前时,不知道你会是怎样的感觉。反正,北宋大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当年虽然也一大把年纪了见识了不少名山大川,在此就硬是没能把持得住,以致乡人来献酒时,竟说出了“秀色已使我醉了!”这样的痴语,硬在石壁上题了他的千金墨宝“万岭箐”。这片让大诗人为之倾倒的竹海,就是今天迎来 “蜀南竹海天下翠” 美名的好去处。

竹子那翠衣飘然的风姿,竹子那有节有骨宁折不弯的气质,竹子那不卑不亢的天然绿色秉性,让我和王红莉老师一同对竹子肃然起敬!

竹子无牡丹之富丽,无松柏之伟岸,无桃李之娇艳,但它虚心文雅的特征,高风亮节的品格为人们所称颂。它坦诚无私,朴实无华,不苛求环境,不玄耀自己,默默无闻地把绿荫奉献给大地,反财富奉献给人民。

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总结升华成了一种做人的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被列入人格道德美的范畴,其内涵已形成中华民族品格、禀赋和美学精神的象征。的确,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所在。

竹子还是工艺美术中表现题材,寄寓着福、禄、寿、喜、财、发顺、吉等吉祥内容的图案,数千年来一直在民间装饰美术中流行,被广泛应用于雕刻、织绣、印染、陶瓷、编织、剪纸等各种工艺品的创作中。

竹子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和独特,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中国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竹子对中国的宗教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古代的先民奉竹图腾,视其为图腾崇拜物,把竹作为祭祀的工具和祭品。道教和佛教出于教义崇奉竹子,追求竹子所构筑的环境。

竹子在条件艰苦的破岩中,也能顽强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献。竹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竹笋做的佳肴,为人类所食用;用笋衣缝的布鞋,忍辱负重,默默承受着煎熬。

竹子制作的竹凉席、竹家私、竹胶板、竹筷、竹厅、竹工艺等要有尽有。在竹乡,苏东坡“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一说,道出了竹乡人与竹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乡人打的是竹伞、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楼、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笋……竹子还以她残留的校丫扎成扫帚,为人类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头等,也在灶底燃烧,发挥光和热。有幅对联这样写道:“竹头虽微餐餐灶底炊肴馔,器皿虽小,户户厨中要斗箫。”竹与人类结下不解之缘, 竹为人类奉献了自己的全部。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躯亦自豪。”

修竹千竿,情牵历代诗人,丹管一枝,写尽人间春色。这就像我们“做人,要有好的道德品质,不要喜新厌旧,要有善心;创作作品,艺术家审美就要喜新厌旧,要善于推陈出新,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竹是一首无字的诗,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华夏文明史上写下了它一生光辉的一页。

 

王红莉老师的《淡雅女人花》文集一共收集了她近几年所创作的“人生禅悟、荷韵清香、生命花絮、心素如水、人淡如菊、茶过留香、人生如镜、父母恩情、旅游散记”等80余篇佳作。篇篇格调高雅,篇篇手不释卷,情韵越读越浓,不论是情还是景,不论是人还是物,一一都在她笔下调塑得有声有色,有骨有肉,藏中露宝,露中显神,阴中之气,阳中带刚,集人间自然之精、气、神于一体。

何为茶、何为花、何为竹、何为淡雅、何为女人花、何为人生?我个人认为是王红莉老师想通过淡化自己、淡化名利、淡化世间之尘世来达到返璞归真的最高人生境界。真可谓匠心独运,自成景观。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6904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