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规定》,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遵照执行。(4月21日《人民日报》)
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意义重大。基层干部是为人民服务的主力军,是群众的最直接接触者。基层干部廉洁履职与否,群众感同身受。曾几何时,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让群众深恶痛绝,成为了党群干部关系融洽的最大“拦路虎”。要想融洽党群干群关系,就必须严惩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只有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党群干群关系才能步入鱼水情深的“蜜月期”。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职要念好“三字经”。
念好“监”字经。没有监督,权力就会滥用。监督能够消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对基层干部的监督,要全方位不留“死角”。为此,需要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督体系,构建起密不透风的监督“防护网”。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要相得益彰,有权监督和社会监督要无缝接轨。而且,对基层干部的监督要24小时“在线”。也就是说基层干部“8小时之内”和“8小时之外”,都应纳入监督的范围。从某种意义上讲,基层干部“8小时之外”的监督更有必要。因为,基层干部的很多违法违纪行为都是发生在“8小时之外”的。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要严格实施官员财产申报与公开制度,便于基层干部接受纪检监察机关和社会有的放矢的监督。为此,需要畅通基层干部违法违纪的监督举报投诉渠道,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监督举报投诉机制。要充分发挥好“朝阳群众”的举报监督威力,让基层干部时刻绷紧廉洁履职的这根玄。
念好“关”字经。基层干部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权力是基层干部用来为人民服务的,不是基层干部用来敛财的工具。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基层干部,要搞好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补足“精神之钙”。此外,最重要的是要制度管人。要求基层干部用权办事必须依法依规进行。不仅要做到实体上合法合规,而且要做到程序上合法合规。比如,处理“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过相关会议讨论决定后才能办理,决不允许先斩后奏,也不允许“一把手”成为“一霸手”。“一把手”搞“一言堂”的行为必须坚决制止,更不允许“泛滥成灾”。在开会研究“三重一大”事项之前,必须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将廉政风险切实防控住,筑牢拒腐防变的制度防线。
念好“严”字诀。严管就是厚爱,松管就是祸害。对基层干部严管,能有效地减少基层干部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从这个角度上讲,严管对于当地群众来说,也是实实在在的大爱的表现。因为基层干部廉洁履职了,群众就能得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而不会有吃拿卡要等烦恼事找上门来。反腐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反腐必须永远在路上。对基层干部反腐要坚持预防和惩处并重、以预防为主的原则。对于发现基层干部违法违纪行为时,要坚持“零容忍”原则,发现一起,就要坚决查处一起,绝不姑息,以儆效尤。当然,反腐要善于“治未病”。反腐要抓早、抓小,要将基层干部的贪腐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