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孽缘散尽形同陌路》爱有多深、恨有多痛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胡邦霖    阅读次数:4244    发布时间:2025-07-07

这首诗以 《孽缘散尽形同陌路》为情感内核,用今昔对比的笔法勾勒出一段感情从炽热到冰封的全过程,字里行间满是对关系破裂的怅惘与追问,读来令人唏嘘。

前四句:浓墨重彩绘往昔

曾经花前月下吟,爱河沐浴满欢声。卿卿我我诉不尽,缠缠绵绵话温馨,开篇便将时光拉回感情最炽热的阶段。花前月下是经典的浪漫意象,爱河沐浴则直抒爱意的沉浸感,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两组叠词,更是将恋人之间的亲昵、依赖刻画得淋漓尽致。这四句没有复杂的辞藻,却用朴素的场景堆砌出满满的甜蜜,为后文的转折埋下强烈的情感伏笔 —— 越是浓墨重彩的 曾经,越能反衬出后来的 形同陌路有多刺骨。

后四句:急转直下写当下

三年之痛寒凉心,七年之痒哀怨深,引入 三年之痛”“七年之痒两个婚恋中常见的情感节点,既交代了感情变质的时间线,也暗示了矛盾的累积性。寒凉心”“哀怨深两个短语,精准捕捉到感情冷却时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温度流失,到后来的怨怼丛生,层层递进,真实可感。

结尾 “两厢无语互不怜,为何形同陌路人?以场景定格收尾,无语”“不怜写出关系的冰点,而一句直白的追问 为何,将所有的怅惘、不解、甚至残存的不甘推向顶点。这个问句没有答案,却比任何答案都更有力量 —— 它让读者看到,即便走到 形同陌路的地步,心中仍有无法释怀的困惑,这正是 孽缘最磨人的地方:爱过、痛过,最终连告别都带着未解的谜题。

整首诗结构对称,前甜后苦的对比强烈,情感脉络清晰可辨,从 “爱河陌路的落差,道尽了多少感情从热烈走向消亡的无奈。尤其是对 三年之痛”“七年之痒的化用,既贴合现实,又让这份怅惘有了普遍的共鸣感,堪称一首用朴素语言写透爱恨嗔痴的佳作。

 

附:

孽缘散尽形同陌路

作者:胡邦霖

曾经花前月下吟,爱河沐浴满欢声。

卿卿我我诉不尽,缠缠绵绵话温馨。

三年之痛寒凉心,七年之痒哀怨深。

两厢无语互不怜,为何形同陌路人?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4308944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