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我的父亲出生在中医世家,从小就跟着爷爷学医。长大后,他接班进入医院工作,一直给人看病把脉,在我们官渡乃至东部地区都挺有名气。2012年,父亲退休没多久,不幸患上了甲状腺癌,但他非常乐观,坦然面对。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了一个多月的放疗后,初步康复回家疗养。平时按时服药,定期检查,一直到现在没出现大状况,至今已经超过13年了,创造了同期癌症患者中的生命奇迹,大家都叫他“抗癌斗士”。
今年6月9日,年过古稀的父亲夜半时分突发常人难以忍受的钻心疼痛,连夜紧急护送泸州医学院忠山院区抢救,经诊断疑是癌症复发导致癌细胞转移到了胸椎骨头。一时间病毒来势汹汹,生命危在旦夕。得知这个消息那一刻,我们全家人都心急如焚,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经过1个月零8天,两度在泸州和赤水两地医院来回奔波,经历了10次放疗、感染新冠病毒、肺部出现气肿、呼吸相当困难、吗啡中毒糊涂等等难关…… 好在苍天有眼、医护保佑,父亲即将康复出院了。我思绪万千、感慨不已,写下这篇现代诗来记录这段经历。
正文:
我感恩
感恩医生护士们那颗颗在白色大褂下跳动的心。是这些“白衣天使”们,用针药缝合了我们破碎的日夜,用听诊器细数着病房里漫长黑夜的长度。
那10次放疗的光束里,蕴含着的坚定信念,比癌细胞还要顽强。正是这信念,又一次为父亲接上了呼吸的管道。
感恩赤水河畔的月光,曾经默默守护着担架上父亲艰难的呼吸。
感恩泸州的风,轻轻托着输液瓶;感恩泸州的雨,洗刷过抢救室的窗玻璃。那景象,像托着一轮迟迟不肯落下的月亮。
感恩母亲日夜不停地精心照料,她把特护病房里滴答走的时钟,都磨成了放飞风筝的长线,一圈又一圈,紧紧缠绕住那个摇摇欲坠、仿佛随时会溜走的春天。
我情愿
情愿用我所有的失眠,去交换父亲安稳的鼾声。
情愿把吗啡带来的那些痛苦刻度,都刻在我的骨头上,让麻醉带来的眩晕兑换成我醉酒的摇晃。
情愿替他咳尽肺里那些浓痰般的迷雾,替他数完隔离窗外飘落的每一片叶子。
只求他能咪着眼数窗外的星星,只求他能顺利地吃下一碗温热的米粥。
我明白
明白那肿瘤报告单上黑色的阴影斑块,是死神送来的“催命符”,是阎王爷发来的“黑请柬”,更是判官手里蘸饱墨汁的“勾魂笔”。
但父亲硬是把它折成了一艘扬帆远航的纸船,顶着狂风巨浪,在充满化疗痛苦的海洋里,顽强漂流了十三个年头。
明白所谓的“抗癌斗士”称号,不过意味着把每一次心跳带来的疼痛,都当作是向死神借来的、不计利息的“救命钱”。
从而换来的日渐稀疏的白发,和那根永远挺直、不曾弯曲的脊梁!
明白生命从来不是坚不可摧的钢铁,它更像河边孤独的芦苇,在风暴中弯下腰,却又顽强地挺直。那些被癌细胞啃噬过的残缺,在父亲顽强的抗争中,又被时间重新连接起来,变成了他生命的勋章。
我纠结
既害怕医院那一片纯白再次爬上他的床铺,又期盼每次复查结果都能带着好消息回家乡。
既怕他疼痛时咬紧的牙关,会像嚼碎东西一样刺痛我的目光;却又想告诉他:您的儿子们都在,像大树扎根泥土,等着您慢慢恢复元气、重新生长。
纠结于CT片上那些若隐若现、模糊不清的影像,就像一个装着未知命运的“潘多拉盲盒”。既害怕打开只是虚惊一场,又害怕表面的平静下藏着更汹涌的暗流。
纠结于出院证明上那简简单单的“未见异常”4个字。这文字太简短,笔画太轻飘,根本承载不起这一个月零八天里经历的沉重煎熬和巨大付出!
我祈求
祈求父亲此后余生的日子都像放慢的万花筒,让他有足够的时间,看夕阳慢慢漫过窗台,就像十三年前他放疗结束那天看到的美丽晚霞。
祈求癌细胞彻底迷失方向,找不到回家的路。
祈求咳嗽变成清晨锻炼时轻松的呵欠。
祈求每一粒米饭都带着阳光的温暖。
而我们一家人围坐的餐桌,永远有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为他温着。
祈求病毒再也查不到搬家后父亲的地址,只能绕道而行,无功而返。
祈求父亲的咳嗽能化为对春天的问候,他的喘息成为夏天游泳的动力,他的频繁起身成为秋天的“收获”,他的氧气包成为冬日银装素裹的风景。
祈求每一粒米都带着甜味,每一阵风都捧着暖意,让父亲余生的每一步,都踏在柔软的被阳光晒过的棉絮般舒适的道路上。
我憧憬
憧憬在阳台上看着父亲悠闲地侍弄花草,听他讲年轻时没讲完的故事。
憧憬看着他终于可以把装药的盒子换成装茶叶的罐子。
憧憬花开花落、日升月落,都成为随风飘散的平常日子。
憧憬在沙发边,看夕阳温柔地漫过他花白的头发,就像十三年前父亲走出放疗室那天一样。
憧憬我们三兄弟再次并肩走在路上,影子被拉得很长很长,长到足以连接起未来所有的岁月时光。
让恩情重如山的父亲,福气像东海一样广阔,寿命比南山还长!
作者简介
王大勇,现担任中共赤水市委党史研究室三级主任科员。早年当过中学的政治和历史老师。2001年通过公考调到市委办公室当秘书。从2006年8月开始,先后在大同镇、复兴镇等地担任过副镇长、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务。长期从事文件材料写作、机关党建工作、地方党史研究、红色文化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几年,参与编辑了《中国共产党赤水市历史》(第一、二卷)、《赤水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赤水我的家》(红色篇)、《改革开放40年》(赤水篇)、《大同古镇》等6部专著。平均每年撰写各类红色文化、党史相关的论文、文章约10万字。近年陆续在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政协报、中国老区网、中国绿色时报、黔山红迹等媒体发表了20多篇论文和专稿。多次接受过中央电视台、保密杂志、贵州卫视、贵州日报等媒体的采访。长期开展党史宣讲和文史讲座活动,策划播出了《赤水党史人物》专访、《赤水解放》特刊、《文物说长征》等栏目,收视效果不错。目前是西南作家网签约作家、贵州省党史学会会员、遵义市长征学学会理事、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遵义市党史学会会员、遵义市作家协会会员、泸州市史志专家智库专家、遵义市长征学学会赤水分会顾问、赤水市历史文化研究会顾问、四渡赤水红色文化研究会顾问、四渡赤水纪念馆研究员、赤水市政协文史研究员、中共赤水市委讲师团讲师、中共赤水市委党校兼职教师。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