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评论 >> 正文

闲论巴人故里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巴河流水    阅读次数:4648    发布时间:2014-04-01

对于巴人故里的域名之争,主要是集中在重庆和达州两座城市之间。当然,历来的中国学者一直都将巴人故里定性为重庆。其实他们为什么要坚持于重庆,这与中国文化的劣根不无关系。在他们这些所谓的专家眼里,总认为重庆是一个大市,名气又十分响亮,锦上添花更利于重庆的名气提升。其实,这纯粹是不依据历史事实,也不依据地域特点,可以说就是一种奉承性和虚伪性的妄论。他们这样不尊重历史事实的定性,对于历史,对于后人,可以说就是一种犯罪。这也是中华民族的悲哀,也是中国学术界的耻辱。

巴人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同样十分复杂的概念。关于巴人的来源问题,学术界一直存在着相当的争论。徐中舒先生指出,巴为姬姓,是江汉诸姬之一,为周族(源自百度)。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出的是,徐中舒先生的说法也只是一种假设,也许真正的巴蜀先民应该更早入川才是。

从上面的介绍和结合四川本身的历史来判断,四川本身就是一个没有原始人类的地方,四川的先民都是来自于黄河流域。既然四川的先民都来自黄河流域,那么我们就必须找到他们的迁徙路线(对于迁徙路线,这本是研究巴人迁徙的一个重点,可是一直被专家学者们有意或无意间所忽略)。要想知道他们的迁徙路线,我就还得要去知道他们的生活生存习惯。

古代巴人不但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而且能歌善舞,极其乐观。他们曾在商、周、楚、秦等强大部族的包围中经过不断征战,在荒莽的大巴山、秦岭中,在极为艰难困苦的生活条件下,自强不息,世代繁衍。他们斩蛇蟒、射虎豹、猎牧捕鱼、垦荒种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这对川东地区,特别是大巴山一带(包括宣汉)经济文化的开发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源自百度)

为什么古巴人会作战勇猛顽强,以致被称为“神兵”呢?这就要排除不善体力的捕鱼和农耕,而是在长期的狩猎中与猛兽拼搏练就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在冷兵器时代,一个人的力量往往会决定一个人的成败,或者是一场战争的成败。

寻找路线最大的因素还是在于地理条件。那让我们看看四川与黄河流域相连的地理状况,从而也就可以得出古巴人进入四川的路线图。

在四川的北部是绵延耸立的秦岭,就是在唐代李白笔下也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就更别说是在早于李白几千年前的时候。在黄河流域的人们向四川迁徙的时候,秦岭山脉,可以说就是飞鸟不过的屏障。那么秦岭无法翻越,就只有从四川的东北部巴山寻找途径。

汉中古称南郑、梁州、兴元,是汉江之源。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汉江上游,秦岭南麓、南屏大巴山,地势南北高,中间低,中部是汉中盆地。汉中处于陕南腹地,是陕西通往四川的重要大门。

虽然巴山地势十分险要,但是我们在这里却能发现一条汉中通往巴山南部重要的天然途径。大竹河,位于万源市北部,距市区50公里,面积49.6平方公里,大竹河系汉江最主要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重庆市城口县境内大燕山下的“三棵树”,流经重庆、四川、陕西三省市,象一头不驯的吼狮,背向长江,一路汹涌澎湃,纳溪接流,穿峡谷、过险滩,以顽强的生命力自东向西、北倒流八百里,直到汉水方突然掉头东去。早在明清末年,便可从大竹河直航汉口。如今万源市所辖的大竹镇曾经作为任河航运的重要码头驿站,是闻名川陕的四大古镇之一,素有“小武汉” 之美称。当年的古镇繁华而热闹,各路商贾云集,大巴山稀有的木耳、核桃、生漆、中药材等农副土特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运往全国,再换回一船船布匹、洋油、盐巴等生活物资和现代文明气息。

从古巴人善猎习惯和结合今四川与陕西相交的地理条件来分析,我们就可以大胆地勾勒出古巴人从汉中进入四川的路线图。首先是黄河流域的华夏先民离开黄河流域到达汉中,然后经大竹河这个天然的走廊进入四川东北的巴山南部地区。

由于达州地处巴山南部,与汉中就相隔着巴山,距离十分接近,又属于四川东北部的深丘地形。山势并不险峻,森林十分茂密,更适合野兽繁衍生息,在几千年前的时候是最佳的狩猎之地。当古巴人沿大竹河进入巴山南部时,就会很方便地到达宜居亦猎地达州地域。所以,在达州境内遍布着古巴人的生活遗迹,特别是宣汉罗家坝大型巴人墓葬群。据我所知道的,就是在今达县巴河流域的虎让乡还有几千被汉化的巴人后裔存在。在这里,湖广填川的移民们将他们称之为“母老户儿”,其实就是“古老户”的方言发音。在这里还随处可见一些人工洞穴,当地人称之为“蛮子洞”。这些洞穴的用途就是那些巴人们躲避战乱的藏身之地。

当然,在初期的巴人生活在达州境内时,应该还没有建立国家的理念,也就不存在着有城池之类的建筑物留存。 我们也可以判断,在初期的巴人时期,应该是整个华夏大地都还没有一个国家的名义。

当古巴人在达州这片土地上安居乐业,生息繁衍,随着人口不断地增加。他们就会向更远的地方迁徙,以拓展更大地生存空间。 有一部分人就会抵达重庆,有一部分人就会进入川中地区。由于川中地区属于贫瘠的页岩土,树木生长缓慢,森林覆盖稀疏。他们又只有向成都平原发展。

随着地域的不同,他们亦如我们现在生活一样,就会去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以此来适应生存发展。重庆的水资源丰富,鱼类甚多,他们当然就会选择比较轻松的捕鱼来生存。进入成都平原后,由于平原失去了狩猎的条件,他们就会选择农业来生存。

其实按照这个假定的迁徙路线图来分析,整个巴蜀先民都应该是黄河流域的华夏先民从汉中,沿大竹河进入达州后迁徙于巴蜀各地。只不过当一部分人到达成都平原后,由于广袤肥沃的平原优势,无论是生产生活,人口繁衍,或者是科学技术都很快超越仍旧生息在巴山的先民。所以在成都平原留下供后人研究的蜀文化就比巴文化要丰富得多。

达州是黄河流域的先民进入四川繁衍生息的第一站,也就是古巴人和后来创造了蜀文化辉煌的古蜀人繁衍生息的第一站。由此,达州就理所当然的是巴人故里。

为什么我们的省政府总是要重于蜀文化的宣传和发掘,而要漠视巴文化的存在呢?这里我们不妨给出几个假定的理由:

一、四川有了蜀文化,就不愿意再出现一个比蜀文化更早的巴文化,来降低被他们高高捧起的蜀文化在世人心中的地位

二、不愿意承认蜀文化的载体来自于巴文化

三、不愿意见到与重庆争夺巴文化中心(巴人故里)的口水战,就只有选择违背历史事实来委曲求全于重庆

四、不愿意去戳穿那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将重庆定性为巴文化中心,这些罔顾历史事实,欺瞒世人,误导子孙的谎言


【编辑:卓礼黄】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57598825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