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父亲的脚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赤水 赵中良    阅读次数:21728    发布时间:2024-06-17

 

读高中的第一次上学,父亲背着母亲陪嫁的装满行理的箱子送我,为了节约开支,父亲没选择坐车,而是选择走路到赤水,天刚蒙蒙亮就起身,走了一百多里,灯火阑珊才到赤水,这条路后来也成为我上学的首选,去寻找父亲送我求学的感觉。然而,到县城读书的我,就犹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切都那么有新鲜劲,一切都那么有诱惑力,由于当时学校管得松,慢慢地便跟同学们一道学起了看录像、打台球,沉迷于贪玩好耍,自然荒废了学业,高考再次名落孙山。我母亲气不打一处来,说我实在不争气,花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却取得这样的结果,恨铁不成钢,愧对家人的心血,决定让我出去打工,不再送我补习。还揣怀最后一丝侥幸的父亲,又不停地帮我做妈妈的思想工作,终于取得了妈妈同意,但是定了两条规矩:一是不能再到赤水上补习班,要读就到合江去补习,说我在赤水熟悉的同学多,补习又会去鬼混,如果合江不收就出去打工;第二条规矩就是读书的每一笔钱都要跟家里打借条,如再考不上就要把借款还了才能回家。最难忘的是去合江中学报名那天,由于我的成绩只有三百五十多分,学校老师说成绩差不愿给我报名,当时我都已经气馁了,认为这就是我的命中注定,但我父亲决心再试一试,等报名老师下班后到她家去做思想工作,报名的老师走在前面,我和父亲就像特工一样躲躲藏藏地跟在后面,父亲还背着老家带来的腊肉和竹笋。老师爬楼梯到家后立即把门关上,我父亲找到老师家后马上几步窜上去敲门,门刚一打开,我父亲生怕老师不待见而遭拒,一脚如离弦之箭就往屋里踏,丝毫不当心主人拒绝关门而受伤。报名老师看见是我们两父子有点不耐烦,一个劲的驱我们离开,我父亲站在门口苦苦哀求,最终感动了报名老师的丈夫,终于让我补习的愿望得以实现。一年后我以四百六十分的成绩考进了贵州工业大学,成为家乡幸福村第一个本科生。收到录取通知书那天,我父亲快乐得像个老玩童,紧紧地把我拥在怀里,成为幸福村最幸福的人。后来我对父亲幽默道:“是您的一脚让我踏进了大学的校门”。

大学最后一年的寒假,我父亲坚决要卖掉老屋离开老家,也许他真的厌倦了在老家下苦力的生活,也许他不知道出门务工有多么的不易,但母亲真担心搬走后无法生存没了退路,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经常听见他们吵,后来为了满足父亲的愿望,我做起了母亲的工作,我说我大学毕业是肯定不回家生活的,父母总有老的一天,最终还是要进城的,那么迟搬就不如早搬,早点适应城里人的生活,终于在一次次的劝说中打开了母亲的心结,一家人卖掉老屋搬到合江租房住,父母从此开启了打工求生的苦逼人生。大学还没毕业,父亲又开始为我的就业奔波,当时的赤天化待遇好,他又多次跑赤天化帮我联络关系,不知道他为此碰了多少壁,不管他跑了多少路,费了多少口舌,终究没有如愿。大学毕业后,我家搬到赤水生活等分配。父亲看见我待在家里无所事事,又帮我联系到戒毒所打工,而他,为了家里能维系生计,重操旧业到葫市山上去下苦力,当起了“挑山工”。

后来,在父亲的帮助下我参加了工作,父亲又教育我要向他一样走正道,说我们家庭容不得半点闪失。是的,我爸爸有很多缺点,但一真是苦干实干的找钱,从不打牌赌博,唯一的乐趣就是邀几好友喝喝小酒消解生活的苦楚。在他的谆谆教诲下,我在单位不断进步,买了房结了婚也生了两个女儿,如今也走上了领导岗位。我女儿从小就是父亲带到街上去玩,读幼儿园后他又承担起送孙女上学的重任,他迈着老态龙钟的脚步,带上孙女往返于家庭与学校之间。父亲用脚把我带大,带我走出了大山,古稀之年又带着孙女憧憬成长的梦,这种无私的父爱让我感怀至深,无法用言语表达。有一次我下班回家看见我父亲像小时候那样让我二女儿骑“马马肩”放学回家,但明显身躯佝偻了很多,脚步也放慢了不少,我内心感叹真是岁月催人老啊,一股辛酸直冲脑门,犹如打翻了五味瓶,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想跑过去抱着他哭一场,然而最终还是默默地跟在后面,悄悄地跟着父亲前行的脚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我也到了“知天命”的年龄,作为两个女儿的父亲,我为儿女的付出相比父亲而言,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我更加理解了父亲的不易,也更加感恩父亲坚定前行的毅力。试想没有他坚持和执着,我也许还在老家修地球,可能连媳妇都谈不上,哪来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决心跟上父亲的脚步,纵使工作再忙,也要多抽出时间陪陪女儿,多抽心思培养女儿,为两个女儿的成长做点事、尽点力,用父爱浇灌她们的心灵,用脚步引领她们前行,走出更加灿烂的天空,走上更加精彩的人生!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124356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