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结构上看,《黔边1949》使用了纵横式的双线结构方式。作者以政权的更迭和剿匪过程为纵线,以各类人物的命运为横线,在经纬交织的过程中,将赤水的人文因素和白然因素穿插其间。这种结构方式的好处在于将许多庞杂的题材进行有序的结合,整部作品从头到尾做到了有条不紊,井井有条。其次,它还能使人物的刻画处于一种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之所以能做到人物的动态刻画,是因为新旧政权交替和剿匪情节的纵线实际上是一条时间线,相应的人物命运的展示实际上成了一条空间线。时空的交织必然有利于人物命运发展的充分展现。这样的结构方式,列夫托尔斯泰在他的《战争与和平》中使用过。再其次,对于军事上的剿匪的战略战术,作者同样把它们设计为纵横交错的结构方式。那就是以剿匪过程为纵线,涉及剿匪相关的政治与军事战略为横线。如果只是剿匪过程的描写,那就变成单纯的剿匪记,这样的作品虽然看起来生动曲折,但不能揭示深厚的社会背景和表达深刻的社会思想意义。在《黔边1949》中,剿匪情节是被安置在大西南这一政治与军事的大战略环境中的,而大西南战略又同全国一盘棋的解放战争进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甘在大陆溃败的蒋介石力图把华南和西南这一片区设置为他们对抗解放军的最后军事基地,因为这一带山高林密,沟谷纵横,地形地貌复杂多变,是建立占山为王的土匪聚居和破坏新政权的理想之地。白崇禧集团和粤系余汉谋部组成海粤联防,胡宗南集团的川陕边的部队厄守秦岭巴山,宋希濂集团和孙元良兵团布防川、湘、鄂边,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较大区域的军事防御区。毛泽东略施一计,来个关门打狗,便将其彻底粉碎。首先攻下广州,让国民党政府的残余向重庆逃窜,再让秘密集结于湘西的二野第五兵团和第三兵团迅速直插西南中部,直达贵阳,从整体布局方面大破蒋介石的大西南铁通计划,将国民党军队分割为几大块,为下一步围歼和清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把对赤水土匪的清剿置于这样的战略背景中,就可以凸显出赤水剿匪斗争所具有的政治战略意义,因为当黔北和川南的土匪纷纷向赤水周边集结的时候,赤水剿匪的的彻底胜利,能够确保黔北和川南这一广阔地区的社会稳定。
一般地说,纵横交叉的结构最适合于表现波澜壮阔的历史题材,如《战争与和平》便以战争过程为纵线,以四大家族的相互关系为横线,纵线犹如打开一幅滚动的历史画卷,横线则是一幅幅色彩斑斓的图案画。更主要是通过纵线的链接,横线所要达到的深度、广度和厚度的艺术指标的要求才能实现得了。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表现各类人物的不同命运,来展示这次社会的变革是如何发生和融合进行的。这是作家最主要的创作意图。我们认真阅读《黔边1949》,感受到了1949年赤水最真实的一幕。
看得出来,作者在写作《黔边1949》之前,对语言的运用颇下了一番功夫。黔达1949》的语言特征是流畅、恢宏与大气,给人一种大起大落,大开大合和跌宕起伏之感。这对表达赤水丰富庞杂的题材十分有利,轻盈如行云流水般的语体风格,呈现出作者驾驭题材的胸有成竹和居高临下的气势。在表达方式方面,作者多用描写、叙述与议论。描写用于情节和人物刻画,叙述用于背景环境历史沿革等因素的交代。值得关注的是议论。在本书中,议论主要表现为对人物内心的透视分析。上面提到了几大类别的人物,作者是把他们放在内心的愿望和现实的矛盾冲突中来刻画的,天翻地覆的历史大变革必然会使人产生这科内外矛盾的冲突性。这些人物在活动时,当然只用动态性的描写,但对这些人物内心活动的揭示,除了用内心动态描写的方法外,作者还应用了透视性的分析。透视性的分析更能展开人物内在的个性和追求,更能有力地表现人物自身命运与历史的冲突性。将人物内心的透视性的分析同对人物动作行为的描写结合起来,对人物的刻画能产生一种立体化的效果,能让读者对主人公命运的关注达到揪心的地步这是《黔边1949》最大的成功。当然,文学史上也有一些作品也应用类似方法而取得成功的范例。在这方面,当数获诺贝尔奖的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母与子》。当然《黔边 1949》虽然同《母与子》一样运用了透视性的心理分析方法,但二者毕竟又有巨大的差别。在《母与子》中,透视性的分析同情节性的描写相比,可以说达到平分秋色的地步;它可以脱离情节单独使用,而《黔边 1949》对透视性分析的运用,仅限于在情节推进中的特定场合的运用,也就是说,它从没有从情节中脱离出来。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巨大差异,原因是作者毕竟是中国作家,中国作家始终把情节描写摆在创作的主要方面。这种创作方式能满足中国人对文学特有的欣赏要求。
二
前面说过,《黔边1949》主要通过各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示社会的大变迁。在我们提到的五类人物中,有三大类刻画得最成功,那就是新一代年轻女性。地下党和南下干部。下面我们分别介绍。
给读者印象最深刻的当数陈雪梅,陈幼梅、冒惠梅和袁心梅这四位既非常友好又有共同喜好、追求的新一代同龄女性。嫁们出身官富之家,但受五?四’以来的文化教育,有向往新时代和追求社会进步的愿望。当解放率进城那天,一排轻女兵同更兵一样,穿着整齐的着装,迈着整齐的步代.发出有节奏的清脸的跨、跨、跨"的脚步从她们的身边迈过的时候,她们是那样的发备,活跃,激动与好奇。但因各人的出身背餐不同,个人又表现出不同的内心的忧凄与痛苦:
相关新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