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风起云涌的赤水抗日救亡运动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洪开第    阅读次数:51846    发布时间:2025-01-21

 

省立二中(赤水)、女子中学、城区一小、二小、私立蜀翘小学、五通黄氏小学等校师生,在街头进行抗日宣传活动,画壁画、演唱抗日歌曲、公演话剧、活报剧、举行街头大合唱等。民众教育馆、中学生抗日救国会举办宣传抗日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歌咏比赛、论文比赛,还举办篮球、乒乓球比赛等。许多教师积极帮助民众编抄资料、绘制漫画、出版抗日壁报和刊物,抗日救亡运动一浪高过一浪。

 

国共合作  同仇敌忾

1937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亘古浩劫,生灵涂炭,山河蒙羞,血染中华。

国难当头、风雨飘摇之际,中共中央发布《八一宣言》强烈呼吁国民党反动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统一战线。全国抗日军民上下万众一心,誓死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的抗日烽火燃遍了全国各地。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赤水县城和各区也和全国一样,都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县抗敌后援会设在县城十字囗民众教育馆(以下简称民教馆)。民教馆是抗战期间,三十年代中期所修建,地处县城中心,是城内东北西南四条正街的交汇地段。一楼一底,砖木结构,仿西式建筑。这在当时赤水古城以四合院小青瓦木结构的黔北民居和众多庙宇景观中特别抢眼。时任赤水县长的陈庭纲兼任会长,由赤水的社会名流、志士仁人及各界人士组成,赤水地下党也派人秘密加入其中。为后援会筹备物资和组织赤水民众积极支援抗战增添了后备力量。

全国军民英勇抗击日寇的抗日热情高涨,极大地鼓舞了赤水的民众。1938年初,赤水在外从事革命活动的中共地下党员江浩然【1】受组织委派,回家乡开展抗日宣传活动。他利用抗敌后援会这一合法组织为掩护,邀请赤水上层人士及社会名流石玉生、龙际飞、王施仁、贾训能等人和赤水中小学进步师生,成立了赤水县抗敌后援会指导委员会。定期不定期组织他们学习抗日救亡讲义和进步书籍、研究当前对日斗争的策略。同时向机关、社团、学校和区乡后援分会发放抗日救亡资料,要求他们订阅《新华日报》,及时了解抗日救亡的新形势、新信息,增强人们抗日必胜的信心。同时揭露国民党顽固派“攘外必先安内”的假抗日真反共的阴谋嘴脸……

19387月,成立了赤水县中学生抗日救国会。中学生抗日救国会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发动,唤醒民众团结起来投身抗日救亡热潮,利用星期日或节假日,采用书写标语、张贴漫画、开展歌咏比赛、举行街头演讲、演出自编的抗日话剧等多种形式,揭露、控诉日军的侵华暴行,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号召人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共同抵御外辱。还在县城民教馆内举办“贫民识字班”,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热血歌》《难民曲》《牺牲已到最后关头》《祖国的孩子们》等抗日救亡歌曲。中学生抗日救国会还组织开展抵制日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扩大中国共产党在赤水县的影响。

由于赤水地处川黔偏隅山区,山高谷深,虽有赤水河交通的便利,但通信和通讯都很不发达。兼之抗战时期全县没有收音机,报纸信件一般要经过重庆中转,平时至少都要四五天才能收到,由于抗战时期道路艰难险阻,书报和信件、抗战的消息通常要一个星期左右才能收到。因此,县抗敌后援会为指导全县的抗日救亡工作,决定在全县抽调精兵强将20多人,组成写作专班,收集信息和资料,编纂一本《贵州全省各界抗敌后援会赤水分会宣传应用题材》(以下简称《宣传应用题材》)的册子,以解决抗战宣传资料缺乏之急需。这本册子从组稿到印刷成书前后才四个多月,共纂稿十二万多字,深受基层各个分会和社会各界的欢迎,使赤水抗日救亡运动深入发展。其中出力最多,值得一提的是该书的主纂稿、主编罗健生先生。  

罗健生,名永泽,字天行,别署颠行、病蝶、蜀伧、淑村阿门、贴奴、梦蝶庵主。现代著名音乐家罗念一的父亲,四川合江人。他曾在成都主编《锦江日报》,先后在仁怀、赤水、江津、泸州等地任教,可谓桃李满天下,诗书百代香,罗健生先生在仁怀、赤水教过的学生周林、韩念龙、贾若瑜、秦川、罗明等解放后都成为各地的军政要员,中共地下党员段雪笙是他交往很深的挚友。

《宣传应用题材》全书共收文章八十二篇,其中罗健生一人就编纂了《帝国主义压迫中国的六大阶段及中国民众之醒觉》《日本民族与中华民族之关系》《中日之战与〈马关条约》《“二十一条”护符下之暴日与东北》《日本之殖民政策及其移民动向 》《恐日病之史的解答》等三十三篇。    

《宣传应用题材》还如实记录下当时报纸上登载的有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和八路军、新四军在当时的活动情况,客观公正地告诉生活在抗战后方的赤水人民,中国共产党在民族危难之际,不计前嫌,将红军改编成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抗日前线,取得平型关大捷和在敌后开展游击战的情况。 《宣传应用题材》成书后,赤水县抗敌后援会很快将它发放基层分会、机关、社团,在此后基层开展抗敌救亡宣传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994930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