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永远的战士——记“英勇善战钢八连”指导员二等功臣廖廷凯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遵义 陈守刚    阅读次数:33319    发布时间:2025-02-17

 

1968年13军与54军换防到了四川,他又接到命令进驻重庆棉纺二厂,帮助“抓革命,促生产”的工作,那时他才22岁。要知道这是个国营大厂,一万多员工,开大会时下面黑压压的一大片人,要他代表解放军工作组宣读文件时,看到台下广场上上万员工的阵势,手都有些发抖,加上自己文化程度低,心里也直打鼓,生怕读不好。但是,就是这样的场合让廖廷凯一步步得到锻炼,磨练着意志,一天天成长、成熟起来。他唯一要处理好的是,严格按中央的政策办事,坚决忠诚于党中央、忠诚于军队,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

重棉二厂是国民党时期的军服厂,解放后由共产党接管。员工队伍构成很复杂,思想也较乱。廖廷凯虽年轻,但他知道谨言慎行,调查研究是最重要的,所有重要信息来自于与人的对话交流,一切正确的认识都来源于基层调研,一切正确的判断都来自第一手材料,而人的思想转化也是在于有效的交流沟通。正如毛泽东同志说过的那样:“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亲口尝一尝”。于是,他起早贪黑,深入到车间、班组,了解工人的心声,很快与工人们打成一片,他的威信因此也不断提升,他出面宣传党的政策,调解工人的思想矛盾和工作矛盾时,其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廖廷凯深有感触地说:“参与地方工作,虽然脱离了军事训练,但却学到了部队学不到的知识,学到了在单纯军事训练中学不到的工作方法,开拓了视野,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政治敏锐性,提高了对事物发展的预判力,为我以后从事地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部队,军事素质对于军人异常重要,军事技能不过硬,战士不服气,管理有困难,很难在连队立足。1970年提拔为排长后,他意识到军事技能对于做一个合格军人的重要性,便克服文化底子薄的问题,凭着悟性和谦虚好问加上苦练,他的射击、投弹、越障、剌杀、单兵战术五项军事技能很快得到提升,在全团四种武器射击比赛中列第二名,被抽调到师教导队做培训营以下干部的军事教员,并获得特等射手,投弹能手称号。由于他的思想纯正,工作方法好,深得战士们的喜欢,也得到上级的认可,很快他就提升为八连副连长,并成为连队的核心人物。

作为副连长,最重要的是当好助手,协助连长抓好连队军纪军容、作风、内务管理、后勤保障等。鉴于当时的国内形势,连队还要搞生产,承担国防建设施工任务,廖廷凯几乎把这些事全都揽在自己的身上做实做好,实实在在为连长分了忧解了难。他负责的种植基地,种植的瓜果蔬菜一年就为连队盈利1万多元,这在70年代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受到全团表彰!

廖老兵一直说: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无论能力有多大,但只要有精神、有追求,心中就有目标,脚下就有力量,就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他坚信,思路决定出路,只有想不到的事,没有办不到的事。

 

◎硝烟中彰显英雄本色

军人,一旦穿上橄榄绿,头顶红五星,背上钢枪,就承担着国家赋予的神圣使命。当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便会毫不犹豫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义无反顾走上硝烟弥漫的战场,纵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1979年2月17日,是廖廷凯终生难忘的日子。随着三颗红色信号弹腾空升起,对越自卫还击战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边疆1300公里的国境线上展开了对越自卫还击。廖廷凯所在的部队与友军一样,朝着战前确定的目标攻击前进。

“说实话,战场上子弹不长眼睛,谁都怕死。”廖廷凯静静地说。

廖廷凯呷了口水又接着说:“听到枪声炮声铺天盖地的轰鸣炸响,看到炮火将天空都点燃了的场景,置身在真实的战争氛围之中,心里七上八下,真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就在战斗即将展开前,有一个师里干部的家属来连队,要求把自己的孩子调到炊事班。因为炊事班的危险性要低得多,这是谁都知道的。但是,作为指导员,我不能答应,因为要打仗就会有牺牲,干部的子弟更应该带头冲锋在前,才能体现共产党的高级干部的风范。当年毛泽东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抗美援朝前线,其精神一直着鼓舞着我们。”廖廷凯继续说。这个战士后来在战场上很勇敢,不负重望,还立了一个三等功。

部队在临战前给连队补充大量的新战士,没有经过训练,基本没有战斗经验,虽经短暂的强化集训,但仅凭那点军事知识,在实战中很难适应。这对于担任指导员的廖廷凯来说,如何带好这支队伍,完成上级交给的作战任务,压力实在太大太大。

他严格执行上级的命令,战前动员做得很扎实,许多战士写下请战书、决心书,一班副班长宋银松划破指头写下“为党事业愿献青春”的血书。全体指战员士气高昂,为连队之后创造辉煌战绩奠定了基础。

2月19日上午9时25分,连队接到命令,要在30分钟内奔袭攻下4公里外的170高地。副团长在电话里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完成任务,甚至要作好最坏的打算,要求指挥员要靠前指挥。按常规情况,是副连长带领突击排冲锋在前,而连长指导员都在靠后指挥的。廖廷凯因为军事素质过硬,在战前已任指导员两年,副团长要求指挥员靠前指挥,是因为他们要攻占的170高地环境险恶且重要,事关战局的发展。

廖廷凯与连长吴成良带着连队按时赶到指定地点并立即向高地之敌发起攻击,由于他们行动迅速,出其不意,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很快占领了杂草丛生、山势险峻的170高地。共产党员、一班副班长宋银松在进攻170高地时一马当先,英勇果敢,在击毙一名越军、摧毁一个暗堡后,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勇立二等功,兑现了他“为党事业愿献青春”的承诺。他的那股“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的顽强拼杀气概,极大地鼓舞着全连战士的斗志。

拿下高地,战士们还没有来得及喘气,团里又来了命令:“立即扔掉包袱,轻装前进,攻占敌人火箭炮阵地。

军令如山,连队顾不上休息、吃饭,又立即投入新的战斗。廖廷凯与连长吴成良立即安顿好伤员,扔下包袱朝团指要求的火箭炮阵地发起冲锋,仅用20分钟,他们又拿下的火箭炮高地。敌人逃窜了,丢下的火箭炮都还是热的。但是,火箭炮阵地四周都是敌人的步兵阵地,尤其是332、280、250高地及无名高地都在周围且处在制高点上。顷刻之间,四面敌人的火力像狂风暴雨般向他们覆盖下来。部队的伤亡开始增加,战士们的体能消耗也很大。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79995119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