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言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也有“如果击到伤心处”的说法。他才想到要看看自己的家人,饥渴、疲惫一齐涌向自己。正当他刚回家推开房门,只见四周溅满泥浆的屋里一片狼藉,妻子跪在他的面前说:陈勇,你终于回来了,我好担心,你是家里的主心骨,顶梁柱,你不能垮,全家不能没有你,他端祥着自己的丈夫,摸了摸被洪水浸泡后略带浮肿的脸庞。说着妻子的眼泪就从自己的眼眶里不自觉地滚了出来,而沙发上的老父亲也说:“陈勇,我的7000元钱放在门市的抽屉里肯定完了,我知道孙子上大学需要用钱,他是我口中不吃肚中挪,节衣缩食的积蓄,是救命的钱……”
陈勇看见老父亲老泪纵横,衣带不整的妻子,此刻,他的心一阵阵心酸。陈勇强忍着自己的委屈,安慰父亲和妻子说:“爸,媳妇,您们不要气,人在钱在,人是活宝,钱是死宝,有人就有钱,你们尽管放心好了,儿子上学的钱我会想办法,天无绝人之路。”
13日上午,他的主要任务是在落魂桥守卡,不准行人通过危险地带,陈勇手里拿着铁锹,准备铲出一条泥沙便道,便于清淤,没想到脚下被锋利的玻璃划破了,顿时鲜血直流,不到10米远的儿子奔过来问道:“爸爸,怎么啦?儿子急忙背着他,在几个小伙子轮流的背着来到了镇医院。”
此刻,经过医师简单包扎和处理了一下伤口,我跛着走出医院,看到在灾区的各条战线上,那些挥动着铁锹挥汗如雨,顶着烈日,战斗到抗洪救灾一线的党政干部、公安民警、人民子弟兵、志愿者、生产自救的妇女、孩子时,并望着一个个泥人浑身上下布满“地图”(汗水干后的痕迹)的救援人员忘我劳动的身影时,强烈的责任感迫使他忘记疼痛,自己仅是一点轻微皮外伤算得了什么?我自己是一位男人,男人就应该在紧要关头时顶天立地,在大灾大难面前自己成“逃兵”,岂不是成为当地的笑柄吗?我不能休息,不能倒下,这里需要人,灾区需要人,在信念的执着支撑下,他又开着三轮车为灾区的人们送矿泉水、送干粮。
在官渡,正如老街群众所说的那样,官渡、长沙、石堡、长期、白云这东部片区五乡镇能在较短的时间里紧急转移10万人,无一人员伤亡,无一人失踪,是市委张集智书记和市长况顺航和镇党委书记李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指挥有方,党政军民团结,奋战的硕果,人民将会把这一壮举铭记在心。
灾后,有人说,陈勇简直是“傻儿”,又没有固定的收入,你那1500块钱一个月何时才是个头,真是“得不偿失”。他自豪地说:我救了别人的老人,别人救了我的老人,互相抵消、持平,我不吃亏,我能为家乡作点贡献,我当“傻儿”就值得。在官渡月亮台火烧坝重灾区,洪水深达8米,居民袁玉寿和93岁的老母亲罗本金被洪水围困,张家洪驾驶员,社事办工作人员陈勇,金家村支书袁应福,消防队员张培民等党员干部冒着生命危险,用救生圈救出。此时,洪水一浪高过一浪,张家洪等党员干部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在滚滚的洪水中带领党员干部们冲进洪水中,奋力向前游去,在茫茫的水域,又用一个轮胎救出了王秀才一家人。
其次,由于官渡竹料场地势开阔,在漆黑的深夜救援行动还在继续,加上料场工人欧德书不愿撤离,心存侥幸的心理,当洪水淹到她的腰间时,她哭喊着大声呼救,丈夫袁启华在200多米的安全地带也大声呼救她的名字,但他也不敢面对洪水下水去营救,显得无可奈何。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洪水却在一分一秒地猛涨,浸泡在洪水中的欧德书失声痛哭,惊慌失措,由于是木质、竹质结构的房屋经过洪水强大的阻力和浸泡在水中随时都有可能倒塌的危险,她爬到窗台,可洪水却淹到了他的胸口,她自己都放弃了,生命将会在此时瞬间结束,说时迟,那时快,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候,还是我们的党员干部们奋不顾身,只见何汝鑫、王建、袁鹏及时赶到,丈夫袁启华流着泪水央求道:“快救救我的老婆,我会感谢你们的大恩大德的,子子孙孙都会记得你们。”经过他们与洪水1个多小时的搏斗,欧德书终于获救了,此时夫妻两人抱头痛哭着说:“如果没有党委政府和那些好心的人救您,不然的话,我们就阴阳两隔了……”
惊心动魄的故事写到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石堡乡兴农村一组的村民张发荣。
在“8·11”特大洪水席卷之际,他中等个子,像貌平平,而且脚还有点瘸,见到他时留给你的印象是憨厚、豁达,尽管这场突如其来的洪灾冲毁了田、地、房屋,3000多元的现金随着洪水不翼而飞,价值10000多元的商品化为泡影,家里人想到这天灾人祸就泣不成声,可是在这个时候,张发荣却毅然决然地不考虑个人的利益,以大局为重,舍小家为大家,用自己的义举和善举为灾区树立了“一面旗帜”,树立了榜样。
事情追溯到8月11日凌晨,他刚倒下铺睡觉,自己手机悦耳的来电铃声将他吵醒,认为又是什么恶作剧的骚挠电话,没理会,可是接连几次手机又响了,此刻他不敢怠慢,心想又是在深更半夜里,或者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家有什么急事来电话告知?情急之下,就将手机打开接听,一时他被手机中的话音感到吃惊,“习水河发大洪水,是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请你务必通知左右邻舍的村民立刻转移,不得有误。”
张发荣听完很快穿上衣裤,喊醒自己熟睡的家人,又看见外面有电筒的光亮和嘈杂的人声,人们都在争先恐后地转移财产冲向高地。洪水已经涨到了集镇里,很快会将街上淹没,他一拐一拐地准备冲出屋去。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