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灾面前、责任与使命共担当,各级各部门和赤水旅发人始终坚守一线,大家如同钢筋铁链上的每个锁扣紧紧相连、环环相扣。此刻由不得半点犹豫,景区当即启动一级红色预案,景区经理第一时间上报公司,景区属地元厚镇政府、元厚派出所、元厚国土所、元厚卫生院、赤水消防中队等部门,佛光岩全体旅游服务人不畏艰险、奋不顾身。在景区经理梁茂虎、副经理邓明霞、黄顺生的带领下,顶风暴雨,向山谷、沟壑披荆斩棘,艰难挺进。
风雨无情地扑打着旅游服务人的脸庞,他们到达现场后,发现大量植被倒伏,洪魔冲毁了景区的泥土,人行步道早已变成“泽国水乡”,只见惊慌的游客情绪激动,洪水激流发出的咆哮声让人不得不神经绷得十分紧张,他们在狂风暴雨中只有一个强有力的信念,那就是要让1000余名游客在景区不要受到任何的一丝伤害,保障游客到我们景区观光旅游安全是我们旅游服务人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在这种强烈的职责责任感的精神感召下,景区各个岗位的旅游服务人从四面八方涌向莲花台,紫霞宫水深流急的地段,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天上的雨瓢泼似的泼下来,景区里的山洪奔泻。行走困难重重,面对这突如降临的自然灾害,更坚定了佛光岩全体旅游服务人必须让游客安全撤出险地,险境的信心和决心在他们的心里潜之暗长,永不言败。
“各位组长,请讲,请汇报灾情情况,必须注意安全,并安抚游客,让他们不要惊慌,要相信我们的工作人员,我们有能力让他们平安离开险地和险境”。
“收到,收到,梁茂虎经理,我们一定会尽最大的努力,在注意稳定游客情绪的情况下让游客平安地出去,请放心、请放心”然而就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在大灾大难面前,赤水旅发人坚守奋战在第一线,大灾面前,他们舍生忘死、不畏艰险把生的希望留给游客,把死的希望留给自己,众志成城用身体筑起战斗堡垒,同心同德、齐心协力、抗击洪魔。
此刻,在救援现场,到处都是佛光岩旅游服务的身影闪现,他们涉水冲进滚滚的激流,安抚游客说“请你们不要心急,有我们在,你们不会受到一点伤害,服从我们的劝导和指挥,依次序地撤离……”,但是,话虽说出来,但救援工作和任务十分艰巨,雨还在继续下,山洪在山沟里翻起了大锣似的漩涡。许多游客从未见过这样险恶的场景,不禁心有余悸,有的急切地呼喊自己的亲人和同伴,他们在工作人员的劝导下,依然秩序井然地一个一个地撤出了危险地带。
公司挂帮领导陈友明立即在第一时间代表公司奔赴现场,及时带来了了公司党委对景区抗洪救援的关注,并对景区全体旅游服务人应对急、难、险、重的突发事件救援措施得力。众志成城敢于担当,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双文明建设队伍投去信任和敬佩的目光。
三位经理在陈友明的带领和指挥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各路参与救援的队伍临危不惧,信心百倍,暴雨仍在继续、洪水依然肆虐,一场生与死争分夺秒救援的行动正在进行,广大党员、干部、旅发人反应迅速、领导层层调度,基层党组织过硬的作风,坚强的旅发人充分显示了责任与担当,无私无畏的精神,领导们和景区经理、共产党员成了景区救援的“主心骨”,游客信赖的“贴心人”。其员工们涉水救援,工作面全面展开。
一幕幕感人的场景在闪现,一个个生龙活虎的身影在风雨中奔走,一步步坚定有力步履匆匆而过,“报告经理,组长,这边的情况基本无大碍,游客已被我们撤离到安全地带,请经理们放心,没有一个掉队,没有一个负伤,没有一个失踪”。
“报告陈总,我们这里洪水很大,请相信我们的员工,身经百战的黄顺生经理已赴莲花台在我们这里,我们这里的老同志较多,党员同志也较多,有我们在,游客就能平安,请公司放心”我们一定能打赢这场抗洪抢险的攻坚战!
此刻,对讲机和手机里接二连三地报告着灾情情况和救援工作情况。
救援人员信心百信,领导的充分信任,游客的积极配合,景区滞留的游客分期分批地进入安全地带,佛光岩景区的旅游服务人此刻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家表现出来人定胜天,敢于担当,势将游客平安解救险情境地的心情溢于言表。
3点50分,在安全组,观光车组和各部门单位的紧密配合下继续将工作面向前推进,邓明霞副经理负责后勤保障工作,对购票游客进行退票处理,又将游客疏散到安全地带,此刻,各个路段的工作人员展开救援,将救出的游客及时送出景区。
二、强健的脊梁为游客撑起“保护伞”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救援工作仍在紧张的气势中紧锣密鼓地进行,邓明霞立即同办公室姜玉兰和其他旅游服务人上山对已送出丹石洞桥的游客进行安抚。对他们说:“不要有什么顾虑,我们景区现在已经是安全了,是天灾,配合和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表示感谢。”说完,又用高音喇叭对游客说:“您们当中的游客是否有伤情?如果有伤情的站到一边,我们好救治,没有的就原地休息,不要随意走动了,看看有没有自己的老人、亲人、小孩、朋友有不在一起的?有什么事对我们说……”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