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惊心动魄,万人紧急大转移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何正国  曾强    阅读次数:8892    发布时间:2025-04-30

 

“8·11”抗灾抢险全民动员这场斗争中,涌现出了一批忠于职守、恪守尽责的党政领导,他们在关键的时刻决策英明,他就是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指挥长副市长张家强,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长、市水利局局长杨润华,他也在8月11日凌晨2点10分得到通知,习水河出现强降水,程寨的乡镇已经出现洪水险情迫在眉睫,迅速组织当地群众转移为首要任务,于是,他们在市委、政府的指示下坚定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在这千钧一发的紧要关头,年富力强的张家强和杨润华已经在岗位就位。

此刻,风雨交加、电闪雷鸣,山洪飞流冲荡,正值深夜,可有谁想到在这个夜晚,一道道红色的抗洪抢险的命令传到赤水。赤水又传到东部片区的各个乡镇,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同心同德,誓将灾情降低到最低程度的心早已提到了嗓子眼。

 

二、责任重于泰山

责任重于泰山,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危在旦夕,容不得优柔寡断,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制定出严谨、全面的抗洪救灾方案。在这极其特殊的时刻,特殊情况必须特殊处理,特事特办。张家强和杨润华立即按照市委、政府主要领导的意见,同时又得到洪峰即将来临的汛情,立即启动了一级应急响应,全国上下人们密切关注的“8·11”抗洪抢险这场战斗打响,一时间,赤水、遵义、贵阳乃至全国的各大媒体、网站、电视、报刊都在争相报道赤水的抗洪救灾抢险第一线的战况,赤水外宣中心、(赤水报)社、赤水电视台在第一时间将这里的险情状况在第一时间刊出、播出。五乡镇严重受灾和赤水各级党政英勇无畏组织党、政、军、民抗洪抢险的事迹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身居天南海北的贵州人、遵义人、赤水人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同时及时给予了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援助。有的在网上发表对自己家乡的感慨,他们说:“同是家乡人,我们一家亲。我是赤水人,我是官渡人,我热爱赤水。我们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家乡父老乡亲,得知您们遭受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在困难面前,您们在贵州省委、政府,遵义市委、政府,赤水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相信您们能共渡难关,风雨同舟,共同取得抗洪救灾的伟大胜利。赤水人、官渡人、长沙人、石堡人、白云人、长期人雄起!雄起!雄起!……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感言、激励,市委、政府和各级党政领导他们深感任重而道远,个个神色严峻,在风雨中奔走呼叫,指挥,察看,决心不负全国人民和天南地北赤水人的期待……

这时,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速度,时间就是将人民群众财产损失降到最低的时刻,在五乡镇的各路救灾大军中,重灾区官渡在短暂的8小时之内,街上329人,100多头生猪全部已经在党政、人民群众的帮助下撤离了安全地带,施工企业的车辆、挖掘机、铲车、运输车都已经脱离了洪水可能淹没的地带,各交通要道,桥梁都在几乎在同一时间里由赤水赶到官渡的袁进学带领的干部在这些险情地带严防死守。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过去,洪水在天上的大雨下猛涨,漆黑的夜空,风雨交加,这时,远处近处的人民呼叫声、呐喊声使人心力交瘁,但又让人群情振奋,各路抗洪抢险队伍表现出战天斗地的精神怎能不让人奋不顾身?一往无前呢?在微弱的电筒光的照射下,只见300多米宽的习水河咆哮的河水浊浪滔滔,怒吼地发着淫威,活像要把整个大地吞下似的,在雨水、汗水中抗洪救灾的全体参战人员,他们心里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要让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和安全不能第二次受到伤害。

“我是共产党员,我是共青团员,请把艰巨的任务交给我们去完成”,官渡镇党委书记李锋、镇长李浩就在10分钟内就向参战的镇、村、社干部80多人分头行动下达了命令。

此刻,一支支突击队踏着坎坷、湿滑、泥泞的山道,冒着大雨,手里拿着手电筒互相照亮,浑身上下被暴雨扑打着,全身湿透,但他(她)们挨家挨户地敲门,并利用广场的高音喇叭通知道:“乡亲们,请听到通知立即转移,洪水来啦,不要贪恋家里的财物,请您们互相帮助,年青的照顾老的、小的,切实保护好妇女、病残人员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4台车辆都安上高声喇叭,2台车防空警报,8副手持高音喇叭全部拉响,他们在各个街头巷尾,楼堂馆所,农家院落来回呼叫,干部们打着手电,一时间对河两岸,手电筒的光柱在漆黑的夜空里成为了生命通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在黑暗中,在风雨中,在警笛声中争先恐后向着高山顶奔去,在动员群众转移的过程中,干部们的信念是“不要漏掉一个!”有的群众怕麻烦,持有观望、贪恋财物的心理不愿听干部们劝告转移,但干部们强行连人带拉地强迫他们离开家里,让他们脱离洪水威胁的地带……

风助雨势,雨助风势,在这漫漫长夜里,各个乡镇都在第一时间里,在百年不遇的洪水到来之际已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基本安全转移到安全地带,官渡重灾区洪峰水位这时己高达281.4米,超平常警戒水位7.4米,超过1967年习水河洪水最高水位2.7米,而长期镇洪峰263.4米,超过警戒水位10米,这些令人骇然听闻的数字,无时无刻不在向所有的救援人员敲响了警钟,容不得半点懈怠。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477342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