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惊心动魄,万人紧急大转移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何正国  曾强    阅读次数:10737    发布时间:2025-04-30

 

他驾驶着警车不到2分钟就飞过官渡大桥,奔到政府门前,只听镇党委书记李锋大声说:“陈勇,你马上通知男城管队员赶快到老街通知群众撤离,记住,不走的要强行将他们带离现场,就是遭他们打,遭他们骂也要忍着,今后他们会理解我们的工作和原谅我们的。”

此刻,在陈勇的心里明白,什么遭打遭骂都要忍着,对城管工作这是家常便饭的事,可今天又是怎么呢?又来遭打遭骂都是忍着,他顾不得多想,立即启动车辆冲了出来,当时院坝里人头攒动,惊叫声、埋怨声、吆喝声充斥着镇政府所在地,有的向他招手,有的干脆扯起了大喉咙喊道:“陈勇,快点把我带起走……”

然而,他深深地懂得,不是我无情无义,在官渡这个地方,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亲戚朋友,长辈、小时候的玩伴,现在还在许多地方我还没有通知到,李锋书记交待得很明确的,不能因为已经在安全地带的人叫我带他们走就带他们走,其他父老乡亲的生命才是真的,如果停车上人虽要的是时间,可现在的时间就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会象韭菜那样割了一次还能长出来,他心一横就从新区出发,经八中大桥,直穿半边街、落魂桥、黑龙江、衙门口、月亮台,把老街长约2公里的地方都喊了个遍。

同时,官渡老街都是木质和竹质结构上世纪的建筑,95%都是危房,在家的都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当然经不起惊吓和洪水的折腾。况且这些老弱病残都是因循守旧的人,不愿撤离,而且搞得不好还真像李锋书记所说的那样遭骂,遭打都要忍倒的结果……

可是,果然不出所料,老街有人就说:“半夜三更的,吃多了,喊啥子,把老子的瞌睡吵醒了,细娃没有见过簸箕这么大的一块天,这点雨涨得起啥子洪水,最多河里的水浑一下,搞得不好还浑都不浑,气泡都不会冒一个,真是大惊小怪。”甚至还有的从窗口中探出个睡意惺松的头来说:“哎,陈勇,注意倒点哈,你不要把我的摩托车撞烂了,撞烂了是要赔的哟。”正是民间的俗话“人多话多,沙牛尿多。”

当真的,那天天上的雨确实不算大,河里的水也不太深,完全没有一点汹涌澎湃的长江、黄河波浪翻滚的迹象,可由于当时时间紧,任务重,但从李锋书记脸上表示出来的神情和急促的话语中,感到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情形,气象部门测报的汛情是经过科学,严谨的结论才发出的,绝对不会误报,凭空臆断的。

当时,陈勇感到十分委屈,左右为难,无处发泄,恨不得将这些“不听话”的老妈、老者拖出屋外。

但话又说回来,他们都是上一个世纪出生的人,这也是人之常情,夜半三更的,外面风大、雨大、山地泥泞,四周一片漆黑,往哪里撤嘛,家里有彩电、冰箱、有钱,况且还是自己含辛茹苦挣钱买的,又笨重,钱还是藏在旮旯角角,还得慢慢找,存折嘛今后倒还可以挂失和写申请请求证明得倒。

此刻在陈勇的心里暗想,我哪里还继续顾得到那些老人心里的感受,按照书记李锋的叮嘱,“宁肯在洪水前听到群众的骂声,不愿在洪水后听到群众的哭声”。他又拉响警报,继续喊话,很快将官渡的各个车能开到之处的各个角落又喊了几遍。

突然,奔腾的山洪越过原野,越过丛林向前呼啸而来,老街的民房由于年久失修(为保持原有古城的模样),再劫难逃厄运。正在这紧要的关头,党委政府率领抢险队伍又及时赶到,大街小巷,楼堂馆所,楼上楼下都是手电筒的光束,在与时间与生命赛跑的同时,洪水似乎也在追逐着他们,看到洪水来势凶猛,那些先前不听劝告的老人和孩子在抗洪抢险人员的帮助下都自觉冲出了自家的房门,仿佛越黑越有精神,此时此刻的他们已经全部明白了,先前对陈勇的误解和埋怨是错误的。感谢陈勇和政府及时的通知撤离,要不然就真的要“喂鱼”了。党委负责人袁贵平带领一队干部巡查时发现了78岁的老人一家三口被困在家里,袁贵平等人用楼梯靠在围墙上,用铁件将他从二楼的围墙砸开了一个大洞,救援人员有的扶着,有的背着,有的牵着,小心翼翼地才将她顺利接出,她说:“我很感谢政府,感谢党,感谢这些救自己的人。”

看到人们全部撤离出了洪水将要淹没的危险地带,陈勇心中很是欣慰,想到自己和同志们将一位从二楼救出的老奶奶时,站在庄稼地里触景生情,感慨万分,突然间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当时就对何春元说:“人家的老人倒救了出来,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否得救了?还是被滚滚而来的洪水冲走?”想到这里,陈勇不免心中有点悲伤。这次紧急大撤离的行动,他不知和他的战友们搬过多少物资,救起过多少老人、妇女、孩子?但这一点可以肯定,那是什么呢?那就是责任,使命、忠诚、担当。同时也是良心。有一位88岁的罗时珍老人起初不也为然,直到洪水将她团团围住时才明白。幸好城管队员赶到,在廖朝贵、何春元等人的帮助下将她救出,随即又救出一个8岁的男孩。

这时,他看见满河的河水上的漂浮物,站在山高处才想到家里的12万元的音响设备彻底完了,唯一的家庭经济来源断了,此时此刻,惆怅、失落的神情一下子涌上了心头。

天刚蒙蒙亮,风雨中的官渡镇渐渐露出了原来的风貌,可眼前的官渡七零八落,生活垃圾,垮塌的房屋,山间的枯树枝、杂草,生活品在淤泥中比比皆是,一副荒凉、凄惨的样子,他又一次落泪了。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0523371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