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爱国名儒赵乃康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贵州遵义 陈守刚    阅读次数:10462    发布时间:2025-05-13

 

1月9日清晨,久雨的遵义突然云飞雾散雨歇,东方早早地涌动起朝霞、祥云,像是上天的有意安排。张鑫华老人异常兴奋,早早地就领着农民锣鼓队到了红军总政治部;刘伯庄则提前到了丰乐桥头接官厅“摆起了摊子”,香案、彩幛格外显眼;赵乃康、谢树中、周守如、李小侠与三中、女中、孤儿院的老师们集合了学生;谌明道、田庆云、陈燮斋、周司和等提前给商业界的老板们发放三角彩旗。然后,邓发、潘汉年带领着由工人、农民、学生、居民组成的迎红队伍浩浩荡荡出来熏门向丰乐桥走去,很快这支队伍越拉越长,很多居民、农民也自发参与进来。李坚真、邓六金、刘英、李小侠、谢树中在队伍中不断挥舞红旗高呼欢迎红军的口号,一时间,山城一片沸腾,盛况空前。

 

徐特立——收藏图书

红军到达遵义后,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寻访到赵乃康。革命老人徐特立非常关心文化教育和知识分子,他到遵义后即与找朱穆伯、李次乾、赵恺三位知名学者,并到恺家中畅谈关于《续遵义府志》、抗战宣传和图书收藏等事宜。徐特立深知遵义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图书文物一定不少,赵恺在修府志,掌握的情况一定很多。当得知国民政府对保护图书文物极不重视,正在被破坏践踏时,立即领着红军之友社的余选华、到城里藏书人家中查看,收检封存并商请赵恺代为管理,指定赵恺府学为暂时图书馆。赵恺不辱使命,立即召集家中子弟和学生郑石均、姚世达、赵宗伟、赵世勋、刘德修等人到各家搬去图书集中到府学,搜后舱保管。因此,他家的丰富藏书,以及李筱荃、李维伯、杨干之等先生家里的图书后来都得以完好保存在遵义图书馆里。赵恺曾呈诗徐特立记录了这件事,称赞了徐老对于遵义藏书的关怀、指导和功劳:“军中忙无暇,积极救文化。维护文物功,当不在禹下。”在率先收藏、保护和管理图书这件事上,也表现出赵恺爱国发自内心,是遵义知名的藏书家。

赵乃康不仅学识过人,受人尊重,且在扶危济困、养孤怜寡方面也是乐善好施,无论谁有困难,他都会伸手援助,深受社会之美赞。红军离开后,田庆云、谌明道等创办平民医院,为红军伤员治病疗伤,他也是积极倡导、奔走相助者。

1942年,汉学家赵乃康逝世,先葬于遵义南郊龟山,后迁葬于团溪桂山村青龙山下茅草堰。赵先生的学生和乡人,常年凭吊缅怀:先贤远去,遗风犹存。丰子恺先生为其作“墓志图。巍巍青龙山下,常来瞻仰、祭奠、学习的学生、游客甚多,以先生的严谨治学、爱国热情、勤奋节俭、博学多才、好客豁达来齐心协力建设家园,以此传承先贤遗风,告慰先贤,做懂得珍惜、勤奋工作、开拓前进、无愧时代的人。

 

作者简介:

陈守刚,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会员,贵州省爱国拥军文化研究员,遵义市委党校客座教授,遵义长征学学会会员,贵州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服务促进会副会长。长期从事红色文化研究和宣讲,已在全国各地宣讲长征故事1200余场。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省青年文学研究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8104481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