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草庭书院”寻周瑛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吴安明    阅读次数:12589    发布时间:2013-09-18

我的朋友阿柳说,她今天有空陪我了。那好,那就找个地方走走,但去什么地方我们都是蒙的。我拿出原写在笔记本本上的考察计划,找了半天,才决定去龙洞塝,因为地方志书上说,那里有“草庭书院”摩崖,是明代文人周瑛的读书处,或许那里会有所收获。

去“草庭书院”摩崖得从城中的一条小河遡流而上才行。这条河就是苗里河。它源于崇仁乡下坝,以她独特的姿态从东向西,蜿蜒而下,在流经下白果树、汇下坝水、折向东北过关庙,新州镇黑窑榜、西门,沿城至北门、东坡十里桥,回龙寺、皂角井等后入施秉境内,经施秉岩头、白头注入潕阳河。在黄平县城——兴隆古镇,呈S型穿城而过。我们说它是河,其实十分免强,它实际是一条沟或小溪,因为它的河床不足20米,最深处不过半米。当山洪暴发的时候,它也脾气不小,常常淹没城内的民房和城外的耕地。于是人们就修了很多的桥。桥也就成了这条河的主题。其中的永宁桥、折桂桥、中丞桥、五里桥、平龙桥、“玉峡晴虹”双桥等横跨在这条河的各河段之上。

兴隆人修桥的历史可谓久也,如北门的永宁桥就建于明代宣德年间,修于明代的《贵州图经新志》及嘉靖的《贵州通志》就有记载了。兴隆的桥取名也够有文化味的,比如“折桂桥”,它也建于明代的弘治年间,是当时的地方官员们常常在这桥上为应举之士子饯行,取“月中折桂”之意。又如“玉峡晴虹”双桥则因“水色山光与日影炫耀,不可名状”而取其名。清代地方进士王枟更是在其摩崖题刻“玉峡飞虹”及“崖云含宿润,溪月动晴辉”等额联加以赞之。

苗里河水不大,涓涓细流却给这一方带来了生机一片,两岸杨柳依依。会过日子的当地人在河畔修葺茅屋三五间,并辟出一些小方地,种上几株葱芽,养了几只肥鸡。茅屋的一头还种上了南瓜,瓜藤攀著墙头,还爬上了那柳树之上。

我们是沿着河边的一条便道行走的,河的两岸不再有高楼,而是一大片大片的田园。阡陌间都是收稻谷的的人。由远而近,你看到的是星星点点的村落,鸡犬相闻。在不经意之间,我们来到了西门村,在小河里有十多个洗太子参的人,问问“草庭书院”摩崖,人们才说我们走过了,一位妇女给用手指向北边,对我们说,“草庭书院”摩崖在龙洞塝那个组,那里有龙井,并说那口井长年不断,县城的人吃的水都产自那里。我们随着她的指示,踏着带露的小道,直奔龙洞塝。

龙洞塝,是一个小小的苗寨,屋舍零星地散落在半山腰上。因为是南方,入秋的山峦还是那样的翠绿。竹林、杂树葱葱郁郁。寻找了半天也找不到“草庭书院”摩崖的所在地。正在发愁之时,一位苗族老者走了过来,问及摩崖的所在地,他告诉了我们。我很兴奋,因为这是我此行的目的呀。我顺着老者指示的山崖爬了上去。

这是一方很大的摩崖,上书“泛清环宇”落款是“刘伯龙题”书于“民国三十年”。这可不是我要找的“草庭书院”摩崖,而是新发现的又一摩崖了。字为楷书,结构谨严,笔力苍劲,字高86厘米,宽54厘米。幅长1.2米。刘伯龙怎么会在这里书写这样的字呢?这让我沉思很久。

回来之后,我才从史料上得知刘伯龙其人其事。

刘伯龙(1899 1949),国民党陆军中将。贵州龙里人。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历任黄埔同学会纪律股股长,是康泽系要员,国民党清党审判委员会委员,复兴社中央干事会干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别动总队参谋长、代理总队长。194012月授陆军少将,入缅作战,负责保卫经楚雄、弥渡到腊戊行程数千里滇缅公路畅通无阻的陆军新编二十八师,这是一支以贵州人为主体的部队。刘伯龙后来任国民党中央军校教育处长,第89军中将军长等职。1948年至1949年期间,他的部队驻贵州,主要驻扎在黄平、旧州一带。刘伯龙是入缅的抗日英雄。不过,此君在贵州的名声并不是很好。1948年底率部驻防贵州,后与省主席谷正伦发生尖锐矛盾。19491114日上午,刘伯龙奉蒋介石的密令,派人驱车将爱国人士,原黔军总司令卢焘骗到贵阳市郊二桥转湾塘杀害,令贵阳全城震怒。19491118 日,贵州解放前夕,卢焘的原部下、故旧谷正伦以开会为名,将刘伯龙骗至晴隆县政府,被伏兵枪杀。当枪决刘伯龙的布告贴到云南沾益一带时,当地群众鸣放鞭炮欢庆。这个89军军长刘伯龙,在黄平时就住在“草庭书院”摩崖下的一块平地上,高墙圈着,他看重了这龙洞塝的这一口井,也想学着明朝的名士周瑛,闭门读书的呢。当地的老百姓说,他每天乘车坐轿巡回一次兴隆街头,据说每天得杀一个人才算完成工作。黄平的进步人士杨心南就被他抓来,悬吊在黄平新州东山上,后转移到镇远乌云山监狱,经多方营救获释。刘伯龙还私造船洋——银币。他采用土法上马,铸造的银元,表面粗糙,存有砂眼,字体粗壮,线条肥厚,成色低,重量轻。不过,这银元还成了当今收藏界收藏的物件。

离开了刘伯龙的题壁之后,我问老乡“草庭书院”摩崖究竟在什么地方,老者也不知道。没有找到“草庭书院”摩崖我还是不甘心。我们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两史狗狂吠得利害,一个小伙子从屋里探出头来。我再问“草庭书院”摩崖之事,小伙子很客气地告诉说,就在他家的后山上。走到他家的后院,一块由当地政府立的保护碑文,让我铁定了“草庭书院”摩崖的存在。我又从山崖下爬了上去,就在近山顶的半崖壁上,“草庭书院”摩崖出现了。“草庭书院”四字镌刻于岩壁上部,横行排列,长方行形底,底面宽1.36米,高0.69米,上沿距崖1.5米,下沿距崖麓18米,字为楷书,体兼颜、柳,结构谨严,笔力劲健,字高60厘米,宽31厘米。据民国《贵州通志·金石志》载,“草庭书院”系明嘉靖年间所刻。嘉庆《黄平州志•古建》记载,草庭书院为周瑛读书处。摩崖为后学追念周瑛所刻。

既然“草庭书院”刻于农户的后山上,说明农户现住的屋基可能就是当年周瑛草庭书院了。《黄平县志》(1993年版)上说:周瑛是“捐家产,于城北龙渊池畔风衣胜地,创办草庭书院,又修建学宫,协办兴隆卫学。

周瑛何许人也?《镇远府志》(615页)载:(明)周瑛,字廷润,兴隆卫人。明景泰元年(公元1450年)举人。景泰五年(1454)进士(注:为黔东南第一名进士)。周性疏敏,多才学,以进士秋官主事,升外郞,出知临安、衡州二郡,转太僕卿,参广东省政,升广西布政史,剔歴中外,德政洋溢。已而引年,优游林泉,多咏吟,嘗出资修学,所著《兴隆卫志》、二卷。(《图经》)。从周瑛的介绍来看,周瑛从仕结束之后,于弘治年间即1488-1505年回故里的。那时的书院并不是那么豪华,而只是茅三五间而已。因为这里有山有水,加之其景“林间茅屋掩荆扉,柳媚桃夭乳燕飞”,可以看出那真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主持书院十余年,激励学子上进,邻近州县来黄平就学的颇多。清末废科举制度前,黄平中进士的有29人,举人数以百计。”史称:“黄平在黔为文物声名之地,科名辈出,甲于他郡”。

站在“草庭书院”摩崖的山上,放眼望去,黄平县城尽收眼底,田园、高楼、森林、巷道、流水……让我产生更多的感慨。于是你想到了周瑛的《南楼春晓》诗来:“百尺危楼倚碧霄,登临佳景值春朝。桃花点点飞红雨,柳树依依锁画桥。一水护田烟浪绕,四山耸翠雪痕消。远听牧笛兼渔唱,尽是康衢击坑壤谣。”那“百尺危楼”,那“桃花点点”,那“柳树依依”,以及那“牧笛兼渔唱”……不就是一幅真真的田园景致吗?

文人远去,诗人走了,而他就象流星一样,留下了一串闪亮的光环,照耀后人,让人们追寻一个梦想,一个大写的中国梦。


(编辑:黄先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0183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