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西坪黄鱼塘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高原    阅读次数:11335    发布时间:2013-09-25

进入小镇西坪,“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黄鱼塘不可不去。

黄鱼塘地处西坪东南,是遵义母亲河——湘江河的一段。这里山高谷深,丛林密布,水流湍急,是大自然又一幅雄伟壮丽的作品。2005年,经西坪镇党委政府竭力奔走,久处深闺的黄鱼塘终于抛头露面了——主管部门批准了在这里建一个装机2×6300千瓦的水电站。电站建成,年产值将达到2800万元,实现利税200万元,这对于僻处边远的西坪来说,确实是一盆冬天的炭火,一杯酷暑的冰茶。

从遵义经团溪进入小镇十字街右拐,就踏上了亲近黄鱼塘的新修大道。出街约五百米,一条水渠从路下悄然而过。这时,你不妨停下来,因为你的左边静卧着一个不朽的灵魂——抗日名将陈铁将军。他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抗日战争期间,曾率军参加晋北忻口战役,重创强敌,被鬼子称为“铁军”。建国后在贵州通电起义,任贵州省副省长。1982219日病逝贵阳,终年84岁。硝烟散尽,将军回到了家乡,如今仅仅占据了这一抔黄土,别无他图,就想看着家乡走向繁荣,令人不能不油然而生敬意。今天,将军一定看到了小镇的喧闹,听到了黄鱼塘的沸腾。

感悟了英雄的朴实,再响应黄鱼塘的呼唤。正行间,一堵白色绝壁挡住去路,这就是小镇上一抬眼就能看见的白岩。顺壁而过,可以到达白岩顶上,这时鸟瞰小镇,只见林木葱茏间,左右两汪池水携手呼应,这就是老年塘和青年塘,犹如两只灵动的大眼睛,浓情脉脉,顾盼生辉。小镇在这明眸注视之下,林木掩映之间,农田环绕之中,悠闲自信地向现代迈进。

小镇是躺在山下摇篮里的睡美人,黄鱼塘则是山间赤足奔放的纯情女。黄鱼塘方向,一山接一山,起伏连绵,别是一番雄伟壮观。公路盘山而下,不多时,迎面一峰,小而矮,圆而尖,雄峙中间,有意无意间,似在暗示游人:柳暗花明的境界就在前面。饶过小峰,深谷隐约可见,水声隐隐可闻。公路尽显大丈夫能屈能伸的本色,在悬崖绝壁间扭来扭去,经历了许多次波折以后,这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山间精灵就一览无余了。

电站建设把人定胜天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大自然虽有鬼斧神工,但那要历经亿万年的漫长。我们的建设队伍却使这处女峡谷彻底变了样:粗壮的山腰被拴上了宽宽的腰带,坚实的山腹被凿出了簇新的河道,一条其貌不扬的拦河大坝,拥住狂奔了万万年的河水,乖乖地眠进了人造的温床。

拦河坝下游,乱石横波,河道骤宽约两倍,然后又欲合拢,形成塘状,出产一种俗称黄蜡丁的小鱼,因而名为黄鱼塘。此时,黄鱼塘更是脱颖而出。河谷两岸,电站工人住居依山而建,鳞次栉比,俨然一个世外桃源。工人们,为了造福一方,他们远离繁华的都市,僻居如此山谷,就像这河谷里的一草一木,不为贫瘠荒僻而苦恼,也不为籍籍无名而悲伤,只是默默地把那江水一样的热血和汗水,无怨无悔地抛洒在这遥远的深山谷地。

与工人的激情、工地的壮观映衬,工地以外的娴静又别具一番趣味。两岸数百米的高峰青葱可人,有的两山遥遥,含情对望,犹如初恋的倩影;有的山峰却近在咫尺,正欲拥抱热吻,不料湘江猛冲而来,给他们制造了永恒的距离;有的山峰似乎原为一体,却被生生撕为两半,高耸的绝壁上,偶尔的几棵藤条古灌,难掩那亘古的伤痕;也有山峰或翘首远望,或低头沉思,或静观世态,或揽云邀月,各具情态,美不胜收。山谷绿影婆娑间,偶尔飞起一两只鸟来,优美地翔游在河谷的上空,令人暇思,令人神往,真想抛开一切,扑向大自然,与它们一起自在悠游。电站上游,高峡平湖,碧波鳞鳞,青山照影,白云悠悠,说不尽的恬美悠然。电站下游,山峰夹峙下,河水一如既往地奔流在窄窄的河谷里,没有丝毫的急功近利,也没有半点儿的灰心丧气。河谷还是凭借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悠然地接受河水日夜不停的冲刷,尽管无数的坚石被磨圆、磨细,最后消失,它还是不疾不徐地规范着河水的言行。河岸近水的地方,满是被水冲洗得发白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就在这些石块间,一株株灌木见缝插针,紧紧地抱住石块,缓慢而顽强地生长,所以长得虬劲屈曲,雅致美观。走在这里,就像进了天然的盆景园,美不胜收。

潜心地感受这里的山、水、树、石,你会一下子达到某种空明的境界,体验到一种前所未有的人生志趣。古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在这里,你会有同样的感觉。黄鱼塘谷地,有古典的醇美在流淌,也有现代的壮观在繁殖;有悠远深长的历史在延续,也有巧夺天工的科技在生长。既能悟出人生的短暂与渺小,又能感到生命的价值与辉煌;既可以让人热血沸腾,又可以使你心如止水。这是一件大自然馈赠的不朽的礼物,也是一部天地孕育的动人华章。

快来吧,这种荡涤心灵的圣地,不去体验一下,岂不可惜?

 

【编辑:王万兵】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5176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