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天净土,梦在行进中放飞,情在攀登中升华。攀登金顶之前,夫人说她听导游介绍,来到梵净山登高,要先去观赏蘑菇石、万卷经书和翻天印石林景观群,然后再上犹如探险的金顶。要不然,先攀登了金顶再去观赏蘑菇石、万卷经书和翻天印石林景观群,就索然无味——感受不到攀登金顶时那惊心动魄的滋味。
有大家写道:“穿越远古洪荒,十四亿年滔滔大海,磅礴成巍峨峥嵘、苍莽逶迤八百里梵净奇山;横渡史前洪波,十四亿年的沧海桑田,繁衍为秀美纯净、原始古朴的生态诺亚方舟。”读文是虚,眼见为实,我和夫人结伴而行,像许许多多的游客一样,先去游览了被称之为十四亿年的高山石林景观群。果真名不虚传,无不令人激动,考察、拍照、留影,那是当然。
11点时分,我们踏上攀登金顶的小路。在入口处看到提示牌:“患恐高症、高血压、心脏病、精神病等疾病,及醉酒、未成年、年老体弱等不宜登山的游客朋友请勿登山。”但谁患恐高症、高血压,谁有心脏病、精神病,旅游部门没有像我们煤矿那样对入井人员进行检测,加之游客行色匆匆,我对着提示牌随意拍了张照片,然后开始了攀登。上了约莫三十米,进入高危地段,即见到警示牌上写道:“上方山路狭窄难行,小心登山。”并提示“请游客们友爱互助不争抢。”仰脸望去,几乎是笔直而上的山道,狭窄的道路只能容下单人行走,而且是只能向上不能朝下,否则就会干扰别人自讨没趣。如果上至半中拦腰,生理或心理上发生点什么意外,那可就是进退两难,甚可能会失手脱链,落入深渊,粉身碎骨。此间只听见身后一位中年妇女胆怯地说:“哎哟好怕,太危险了!”她索性返身朝山下回去。我显然受到那妇女的影响,也产生了些许的动摇,下意识地挨近夫人,悄声说:“我们还上吗!?”夫人似乎也在进行着激烈的思想斗争。我问:“不上了吧?!”此刻,成群排队的游客已经抵拢我的身后,看我们停止不前的样子,他们好像在说:又不敢上,还要来这里碍手碍脚的。也就是那么分把钟的时间,身处这逆水行舟唯有前进不能后退的险境,又看到别人鄙视的目光,向来不甘示弱的夫人断然决定:“都来到这里了,怕啥!?上!”夫人无所畏惧,我一个男人还怕啥。
其实,我们是硬着头皮上的。仔细看去,前前后后的游客,大多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年龄大些的四十几岁,像我们俩口子这样超过五十的还没瞧见。但既然选择了这条只许前进不能后退的路,也就不在乎那么多了。我俩像所有的登山人一样,双手交换着牢牢地抓住铁锁链,双脚踏踏实实地咬紧路面,倾注全力朝着金顶攀登;上去了十多米,进入到更加险峻的地段。我们的身子紧贴着近于垂直九十度的陡峭崖壁,似感觉脚下晃悠,又担心铁链能否承受住我们的用力拽拉。我紧随夫人身后,头顶几乎触到她的脚后跟,小心冀翼地向上移动。一步、两步、三步,一米、两米、三米,我们不时地相互提醒:“注意脚下打滑”,“千万要拽紧铁链”,“不要往山下看……”关爱,牵挂,体贴,一字一句,像珍珠玛瑙晶莹透亮,浸入心扉。大约六七分钟的样子,终于抵达安全地带。胜利,喜悦,兴奋,只听夫人一声:“警报解除!”我紧绷着的心弦随之也松弛下来,如释重负,操起了相机开始拍照……
梵净山,真乃大自然之神工鬼斧:山,或雄奇险峻,或秀美多姿。在海拔2336米的崇山峻岭上,突兀而起冒出一尊石柱,如巨笋出土,似玉龙啸天,直指苍穹。近百米高的梵净山老金顶,直径30余米,突兀陡绝,奇峰怪石,其状如直立的大拇指,高耸于天地之间——永久地赞扬着这一人间圣地。传说,如来佛和弥勒佛遍游天下名山,为自己选建修行道场,一个现代佛,一个未来佛,两位佛祖,居然同时选中了梵净山金顶,并且互不相让,官司打到天上。燃灯佛闻之,呵呵一笑,手中金刀一挥,刹时间一道窄长峡谷将金顶分为两峰。为了纪念燃灯佛这一杰作,峡谷被称为金刀峡。从那以后,金顶成了两佛比肩,万佛共和的极乐天宫,成为二佛导航,修行当下,圆满未来的佛教圣地,名岳之宗。
我们饱览天下奇景。那天是十月十六日,天气多云转阴,16℃~25℃,微风。朝远处眺望,没有风起云涌的景观,也没有汹涌澎湃的万倾波涛,只看见一群山峰在淡淡的雾气中矗立,显得十分的和谐宁静。朝山下看去,人群如蚁,他们有的上山有的下山,有的看景有的拍照,有的休息有的玩耍,各忙各的各闲各的。看到山脚下那么渺小的一切,“山高人为峰”的气魄竟在眼前,我站到高处由夫人给拍照。我说:“领导(婚后二十五年来对她的称谓),‘山高人为峰’这阵子应该改成‘金顶我为峰’!”夫人纠正:“领导人才是峰”。我哑然,我憨笑:“嗯,正确。”我忽想起一九九二年到过北京慕田峪攀登长城。登上长城后,首先是站立在毛泽东主席 “不到长城非好汉” 的题词前留了影。想想那时三十岁刚出头,家庭刚刚组建几年,工作事业上激情满怀,家庭生活上勾画着美好的蓝图。有意思的是,还养成了个“在家听老婆的,上班听单位领导的,上街休闲听儿子的”的处世哲学。夫人所言“领导人才是峰”,对我而言无不道理。我还以为:当年攀登慕田峪长城,绝没有像今天攀登梵净山金顶这样的特别感受,毛老人家的“不到长城非好汉”可引申为“不上金顶非好汉!”
在金顶,我们拍了不少照片。眼看旅游团组集合的时间快到,我和夫人带着不舍的心情,开始了下山。半山腰,看到那位本该从“上金顶”的路上来的妇女,正从这“下金顶”的路上来。我想,游人们来到梵净山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为了上金顶,这妇女从“下金顶”的路上来未尝不可——虽不是一马平川,也有不少的艰难险境,但却没有那么多的险峻,没有那么多的担忧;还可以多看风光,多拍照片。可又仔细瞧去,一路而下的人流中,唯有那妇女一个人逆行而上,显得很是别扭。倘若,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像她那样有悖于“上金顶”和“下金顶”的既定线路,这社会、这旅游,势必就会乱套。
梵天净土,到此一游,感受各异。我们一行来旅游的是三对夫妻,俩对五十开外的夫妇和三十而立如日中天的小俩口。在欣赏高山石林景观时,一旅伴不当心把脚崴了,从那以后的旅程他一直搀扶着她,他解嘲地说,到了佛教圣地,是老天爷注定了他们夫妻二人不能上金顶。哈哈,我似信非信。年轻的小俩口子倒是欢实。他们是先上的金顶,然后才去欣赏蘑菇石、万卷经书和翻天印石林景观。让我们惊讶的是,他的老婆好生了得,她是脚穿足有三寸高跟的皮鞋上的金顶。难怪我们下金顶时听到有人夸赞说:“有个小女子穿着高跟鞋攀登金顶,佩服!”“她达到了境界,是高手!”原来,此高手还是我们的旅伴呢。
【编辑:席笛海】
学习!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黔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