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西南作家网:www.xnzjw.cn
西南作家网: >> 原创作品 >> 散文 >> 正文

感受诗意人生(外一篇)
信息来源:本站发布    作者:郭翰    阅读次数:7543    发布时间:2013-09-28

朋友从乡下回来了,第一个电话就送到了我的手机上。“兄弟,出来坐坐,忙碌了几天,很想坐下来聊聊天。”当然义不容辞,意识到朋友肯定有心事,或者就是有什么倾诉的话题。

也正好,最近也是需要放松放放松,于是刻不容缓答应了下来。时间、地点确定。自然也就很快碰面了。

看着朋友有些疲惫的样子,似乎几天没有睡醒而缓缓眨巴着眼睛。于是就知道最近确实有点憔悴。

不急于找该说的话题,寒暄几句,自然也就慢慢思忖着如何打开主题。原来,朋友是因为工作过于劳顿,思想压力成为了一种负担。几日乡下生活,自然感受颇深。加上最近才涉及新的工作环境,心里总留恋着过去那种熟悉的陶醉。

于是,考虑到为了帮助一把,我们就聊起了很多很多不曾提及的话题。比如,如何在新的环境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点,角色转变如何成为耳熟能详快步跨越。

不管怎么样,选择和适应,都是需要我们每天做的工作。

人生不也都是这样一个又一个熟悉的每一天,从陌生慢慢变得轻车熟路么?不管是工作,不管是困难,也不管是环境。都是我们需要进行摸索和选择的。

记得智利有一个诗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写过一个故事。这个诗人曾经收养过一只受伤的天鹅,但天鹅伤被治好之后,诗人每天抱着它到河边游泳,但受过 伤的这只天鹅浮在水面上,总是一动不动的呆在那里,眼神忧伤的望着远方,神情脆弱令人叹息。诗人后来说,是因为它太思恋自己的家乡,总是无法从这种生活的伤痛里走出。

直到有一天,诗人一如既往的抱着天鹅去洗澡,但走着走着,诗人就感觉到一条柔软的臂膀沿着脸颊滑落在了他的胸前,天鹅无声无息的死了。

诗人感叹之余,明白了一个道理:“心灵的脆弱,有时不是生活给的,是自己那种无力的内心,没有看好越过一个岁月的坎之后,要么强大、要么弱小,天鹅死了,留下的遗憾,也只能说惋惜”。

就像朋友一样,面对着一个新的生活环境,总是没有实实在在的感受到新环境的美好一面。而是还在自己过去的那种记忆里,也许他没有探索,也没有思考。

所以,才回乡下工作几天之后,总觉疲惫不堪。其实,这种感觉每个人都会遇到,只是我们是如何调节的,就需要感受一下生活另一种鲜美的现在。

月光,有时在我们的眼里,是一种忧伤的景色。有时在我们心中,又是一种浪漫的情调。

因为不同的时期,也许与我们的心情有关。

不是说,生活都是一帆风顺,也不是说每个人的心情都会晴朗无忧。可关键一点,如何寻求到一个平衡的点,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办得到。

记得中国20世纪最负盛名的一个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在他的歌声里,我们常常会感受一种遥远的美丽。这种美丽是一种生活中能够深入心灵的美。

他追求的那种牧歌、山风、牛羊,也都会常常在我们的心中出现。特别轻轻打在身上的那一鞭,激励着多少人无限的向往,也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

但毕竟只是艺术,艺术并不是生活。生活中这种感受,只会在自己默默的茶余饭后,一场美丽的恋情,一天激荡的生活里,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出现,也许还只是少数人。

社会的发展,已经不是人们理所当然的激情牧歌了。需要的不仅是油盐菜米酱醋茶,更需要的是需要生活的实实在在。

于是,有人就说,心灵已经灌满了生活,再也没有空白地留下。

如何再找回属于自己的生活,如何再感受亮丽的人生?也许不是在那遥远的地方,也不是在小小的书屋。而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大潮里。

歌德曾经说过“性格决定命运。”其实,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语言。毕竟出于名家之手,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因为过去的历史,就像一个充满着诡异的秘洞,任何人不仅掌握不住自己的未来,也把持不住属于自己的现在。

但是,如何找到命运归于自己的路,或许生活中真的就有捷径可走。不管这种诠释是出于文学作品的美好装饰,还是属于生活的文化积淀。充满着变幻莫测的人生,就是一个人在世界生活发展的全部过程。

也许是怪笔者考虑得复杂了,也或许是太过于幼稚。

但是,单从人生的这个层面来说,我们还是可以找到一些探索发展的路径模式。比如,尊重生活,尊重内心,尊重属于自己的的每一天。

我们在城市里生活,常常都会看到广场上那些翩翩的舞姿。每天早晨坐上第一班公交车出发,或者漫游在城市的角落里,这种景色都会在我们眼前出现。

就像每天的太阳升起又落,高楼的身影变换着导入我们眼帘的模样一样。不管这个城市是以什么方式在运转,也不管忙碌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每一个风景的出现,常常都会有一定的生活规律。

乡村也一样,不管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季节如何变化更替。劳作的每一个人,都在耕织着属于自己的“梦”。

也许,我们会为了一点小小的事情难过,也许我们也许在生活中遇到麻烦。

但是,没有这些,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索然寡味。

或许,我们也会羡慕别人的成功,面对着自己的失败。也会想象着别人的际遇,而自己拼搏无数年总还会欠缺着很多东西。

羡慕归羡慕,想象归想象,每一天的生活,不也需要我们认认真真去面对一样。与其花更多的时间去想,不如花更多时间来做。

“秋月春花凭客赏、高山流水契知音。”其实,生活里有的是乐趣,有的是情趣,有的是雅趣。如果我们没有属于自己的路,为何不先有一颗属于自己的心。

生活虽然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但现实里,不会少了每个人的感受,也不会少了每个人的梦想,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感受诗意人生,一定会创造出无时无刻的美好。

 

 乡土拾忆

 

记忆最深的第一次回乡,是刚刚读大学的时候,因为这一次离开家乡感觉很久很久。

一阵小雨停过,一片晃晃的太阳又一次照耀着村庄。稻田里忙碌的背影,似乎在说明了晚春刚过。泥土散发着醉人的香味,就像春天花开飘出的清香。

离开家去读大学,感觉失落而且犹豫。因为很少离家的我们,更加眷恋着这个偏僻而且有着很多故事的地方。

外面是什么?不知道。外面的太阳似乎没有家乡的温暖,外面的月亮不知道会不会挂在山腰。

沿着小路,多么熟悉的脚印一直留在后头。哪怕远望着家门的寨子,但心早已飘到了对面的山脚。从传来的鸡鸣狗叫声,就可以感受到是多么亲切。因为故乡的对面是一座大山,通常我们都是下车之后,就要翻越这座雄伟而矫健的厚重山脉,通常我们都叫“关门山”。因为有种锁山望月,一线青天之誉。

沿着陡峭而且有点吓人的绝壁,我们一路缓缓而下。到了,就要到了。踩着清脆的石子路,身边缓缓而下的溪水声,就像山涧的舞曲。就是这种熟悉的感觉,每一次都会这样。

说句实话,自从到外读书,很少回到家里了。因为这个被外界一直遗忘的地方,除了乡亲们的模样,似乎能够勾起回忆的,就是一条小河,剩下的就是高高的山外山。

记得那时从这个地方走出去,是多么艰难的事情。

乡村里除了一个小学,破败不堪的操场,曾经用木棒支撑五星红旗飘荡。每天唱着国歌,看着被拉得泛白的绳索,也要小手举过头顶,庄严而光荣的在红旗下歌唱。

老师不多,就是七八个人,他们都不是正规师范毕业,很多都只是代课。校长是本地人,在这个村庄里,他就代表着地方的最高文化。走到什么地方,人们都会亲切的叫上一声“校长。”

校长比较谦逊,从来很少抖着“牌子”,头发梳得高高的。常常很多父母都要求孩子向校长学习,将来像校长一样有名气。

也不是说,十年前或者更长一段时间,这个地方很少有文化的味道。偶尔一个初高中毕业,都会畅想着、或者留恋着这个地方,不愿走出去。

因为高山太高,让我们眼光无法看远。能够看远,也只能间接的倾听着走到外面的人回来。可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直到自己“逼”着走出去,慢慢一种微妙而且细细的思维才轻轻变化着。原来谁不说俺家乡好,是因为一种感情,一种体验,一种回味,一种向往使然。

曾经离家多次,也曾经想家无数回。

但是,人生就是这样的无奈。不管自己走到哪里?总有一个影子在梦里出现,不管自己混得好不好,总会想起一些过去的甜蜜。

如果说,我们从农村来到城市定居是一种超越大山的高度,那么走出这个高度的,一定是一个时代的泛指。

比如革开放之后,很多流动的身影,就像弄潮,他们或者漂泊、或者回归、或者不断向前发展。都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无法阻挡的潮流,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里,这种群体性的大迁移,唯有这个时代最为显著,也最具成效。其实,我们就是这一部分当中的一个。

如果仅仅只以回乡的记忆来勾勒一下生活的情感,我们只能说这仅仅只是一种记忆。或者说,也仅仅只是一种生活的过往,故乡没有想象的那么美丽,也没有遗忘时候的那么模糊。

回忆故乡,其实就是回忆一种生活的过程。

比如读高中的时候,那时道路不通,交通不便,几十公里路,还得背着干粮前行去求学一样,回忆起来,总是辛苦的背后,还留着一丝丝香甜。

因为我不是故意的,也不是需要这样锻炼自己,偏偏生活在农村,没有理由不能这样做着。也许过去很多人会因为是农村出生而自卑,也会因为农村出生而感觉无能为力。但对于我们来说,恰恰这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难得的生活经历。

乡土记忆,其实都再慢慢模糊了。因为过去的岁月不是每次都一样的清晰,但看着现在越来越发展的故乡,笔者有着一种冲动,或者是一种安慰。

至少对于我们来说,走出去或者留下来,也同样是一种生活的美。只是在心里,这个故乡是不是真的存在?或者我们有没有深深的包容着它的一切,只能留着自己品味了。

 

【编辑:高毕勇】

已经有 0 条评论
最新评论

版权所有:西南作家网

国家工业信息化部备案/许可证:ICP备18010760号    贵公网安备52010202002708号

合作支持单位:贵州纪实文学学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发展促进会  云南省高原文学研究会  重庆市巴蜀文化研究中心

投稿邮箱:guizhouzuojia@126.com      QQ1群:598539260(已满)    QQ2群:1042303485

您是本网站第 164376928 位访客      技术支持:HangBlog(renxuehang@foxmail.com)